“玩”中“教”促发幼儿深度学习
游戏不仅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钟爱之选,而且它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使其成为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实践。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看,那些强调儿童主体性、身体参与、生活体验、协作精神以及反思能力的深度游戏,与儿童深度学习的特点极为吻合。游戏能力的提升,孩子们学习的深入,都离不开教师的高效指导。
在游戏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是确保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如何达到高水平的游戏体验与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及探讨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议题,还旨在寻求教师指导与幼儿游戏活动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平衡和高效的问题。
“玩”与“教”融合利于生发深度学习
幼儿适合参与的活动有哪些,且对他们的成长有何益处?游戏无疑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活动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它不仅仅是“玩耍”,更是激发幼儿深入学习的有效途径。优秀的游戏为幼儿营造了自然的问题场景,为他们提供了活动、探索、实验以及协作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技能、高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的核心素养。
尽管游戏本身具有众多益处,然而,一旦游戏成为学习的契机,或者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学习的意愿,教师面临的问题便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引导游戏向更高层次发展,确保学习真正发生,并避免那些“付出高昂代价却无所得”的游戏,这需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幼儿通过深度学习,运用所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充满意义。“玩”和“教”均能激发学习兴趣,然而,深度学习往往在“玩”与“教”的紧密结合中得以实现。若教师能巧妙地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浓厚兴趣,同时掌握恰当的教学时机和方法,便能在教学上更加得心应手,而儿童在学习上也将更加高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孩子们的无意识学习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融入教育目的;同时,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既保留了游戏的精神,又促进了二者共同发展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有助于让孩子们的“学习”在“玩耍”与“教导”的和谐统一中达到更深的层次。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重视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热情、愿望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来制定和安排教学计划;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洞察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具有教育意义、内容丰富且富有支持性的体验;同时,要信任孩子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自己及同伴学习成果的评价。比如,在吹泡泡的游戏中,孩子们可能会发现,手握材料的姿势会改变泡泡的形状。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该如何操作才能吹出像沙漏形状一样的泡泡呢?”“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进行游戏的吗?”这样的提问旨在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和思考,共同交流他们的活动经验,并对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
强化“教”的游戏性取向
“教”的游戏化倾向体现在以包容的态度审视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并赋予教学以游戏的特性。“这种倾向不仅确保了教学的目的性价值,还引入了游戏的基本元素,特别是那些令人愉悦、充满参与感和自主性的特质。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游戏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绝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游戏的外部利益而过度使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对游戏性取向的引导必须确保游戏本身的基本特征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通过游戏化的互动形式,融入幽默、笑谈、模拟、谜题、歌唱和击掌等元素。这种富有游戏感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游戏乐趣”,也体现了“平等交流”的理念,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编排“机器人”动作时,若幼儿专注于手部动作而忽略了腿部动作,教师可以巧妙地用“看来我忘了开启机器人腿部开关了”的话语进行点拨。
其次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来完成任务。比如,为了让孩子迅速感知音乐旋律和节拍的快速转换,教师可以组织“狼抓羊”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扮演羊,孩子们扮演狼,当音乐进入游戏环节时,孩子们需根据节奏捉拿“羊”。通过反复游戏,孩子们在熟悉音乐和游戏规则后,可以逐步提高难度,比如进行两人互动游戏,通过挑战更具挑战性的游戏来学习音乐知识,表达音乐情感,以及发挥创意进行音乐创作。
第三,向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元素。这种游戏元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引发的强烈情感投入,正是孩子们深入学习的核心驱动力。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奔放、活力四溢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数学活动中,他们专注而宁静的思考,都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孩子们的动态表现,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挑战,然而,在评价那些专注于不同活动的孩子们时,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准则。
“玩”中“教”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扶持不应仅限于几种特定方法。尤其需警惕将“教学”与“课堂教学”划等号。游戏中的深入学习往往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
首先,教师需强化对游戏设计的认识。在进行高水平的游戏教学时,教师需有目的性地进行规划,确保学习目标与游戏内容相结合。他们需提供既有趣味性、真实性,又具有明确目的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应具备识别和筛选在游戏中可实现的目标的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教师应致力于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通过提供特定的游戏材料,或在合适的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通过强制性的任务来打断幼儿的游戏过程。
其次,对游戏环境进行优化。为了促进深度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游戏环境来间接达成教育目的。即便如此,幼儿依然保留着选择和主导的权利,他们所处的环境充分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旨在服务于教育目标,并且保留了游戏的基本特征。在科学区域,若幼儿们渴望了解加速冰块融化的方法,教师可提供诸如棉质手套、放大镜、锤子、盆子、温水以及热水袋等丰富多样的工具。此外,在冰块中嵌入一把钥匙,更可以设置一个“解锁”的挑战任务。即便教师并未直接介入游戏,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提供的材料,依然能够间接地引导幼儿的行为,从而提升深度学习的机会。
第三,针对游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是值得探讨的主题,我们应当组织集体讨论和互动。比如,当幼儿在堆砌墙壁时遇到墙壁总是倒塌的情况,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集体讨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何墙体倒塌?是因为墙体太薄,积木太重,摆放不够整齐……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增强墙体厚度,在高层部位采用轻便小巧的积木进行搭建,确保整齐排列,并在墙体内部增设支撑结构……这一讨论的核心在于探究物体保持平衡的原理,尽管幼儿们还无法用精确的词汇来描述,但深入的学习过程已经悄然展开。
第四,教师应即时介入或引导幼儿的行为,实施直接教学。他们可以在幼儿的游戏中融入互动,提出“挑衅”性质的问题或发表评论,以此确保幼儿的学习能够深入发展。例如,在公交车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为何乘坐公交车不用购票?”或者“假如公交车座位不足,我们该如何应对?”通过提出“假如……会怎样?”“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等问题,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搭建起桥梁。在不限制活动自由的情况下,可以向孩子们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后续行动建议。在直接教学中,最棘手的难题是需给予孩子们恰当的扶持,激发他们的思考,而非简单下达指令。教师需对孩子们的学习进程进行恰当的引导,促进其向更深入的学习层次发展,但指导过多却可能产生反效果。
方晨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