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刚看2秒就受不了?盘点爸妈朋友圈十大标题套路
在代购、集赞、晒娃以及秀恩爱等行为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之后,“爸妈的朋友圈”又引发了新的讨论。许多人感叹,父母在朋友圈和家族群中传播的信息已经变成了“谣言圈”。面对家人转发的微信内容,尽管心中明白那是谣言,但考虑到面子问题,往往不好意思直接指出错误。人民网“求真”栏目提出建议,面对此类状况,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鉴于事后诸葛亮难以做到,我们何不协助亲人掌握识别谣言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下内容归纳了父母朋友圈及家族群中最受欢迎的前十种标题模式,旨在协助大家识别并揭露虚假信息。
一、用词惊悚体
事情变得非常严重,消息传开后,人们都惊呆了,纷纷表示太恐怖了,这一事件震撼了全国,引起了轰动,相关部门迅速发布了紧急通知。
这类谣言往往以引发广泛关注的大事件为诱饵,着重突出其紧迫性、广泛影响及潜在危险,运用令人惊悚的词汇,刻意营造紧张氛围,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二、内幕爆料体
最新消息披露,有人不惜冒险深入内部,通过隐蔽的方式进行了绝密拍摄,揭露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内部秘密,提醒大家抓紧时间观看,以免错过这些珍贵的揭露。
剖析:通过运用“卧底”、“偷拍”等词汇,营造出一种“内部爆料”的神秘氛围,使读者误以为文章发布者掌握了鲜为人知的重磅信息。然而,稍作观察便可以发现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那些标榜“删前速看”的文章,即便过了许久,依旧未被删除,反而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三、假冒权威体
官方严厉批评,有人竟敢妄言,相关人士终于公开发声,北京传来了数件重要新闻,国务院发布了最新消息,中央下达了新的指令。
分析显示,此类谣言的标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虚假信息的出处指向特定名人,利用名人和名嘴的影响力;另一类则是以官方身份为幌子,冒充权威信息。这两种标题都巧妙地利用了公众对名人和官方信息的信任心理,随意地将一个名人或官方机构牵扯进来,毫无根据地在他们之间构建联系。
四、诱导从众体
绝大多数观众都观赏了、那些看过的人纷纷给予了好评、而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将内容进行了收藏。
分析表明,提及“99%的人”或“绝大多数人”这类表述,不仅隐晦地强调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还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施加了心理影响,导致网民无意识中接受并接受了这些虚构群体所持的态度和见解,实则是在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随大流”心理。
五、怂恿分享体
请勿使用“必转”、“看过后转得欣喜若狂”、“迅速告知亲朋好友”、“立即广泛传播”等词汇。
分析表明,这种手法旨在激发人们产生“不得不转发”的冲动,促使他们把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从而实现消息覆盖范围的拓展、传播速度的提升以及最终吸引更多关注的目标。
六、诉诸温情体
家长们请注意、为了您家人的福祉、务必仔细阅读、含泪观看完毕、内心深感悔恨等。
分析表明,假借与亲人及朋友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消息,频繁被提及的群体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之间,它们往往借助亲情和温情来煽动人们以爱心为名散播谣言。此外,还有那些打着无良商家旗号的“忏悔”文章,表面上看似是良心自白,实则暗藏对诚实经营的商贩进行谣言诽谤的意图。
七、煽动情绪体
对于这几个人,必须严加禁止其行为;他,那个令人愤慨的家伙;若身为中国人,请务必转发;全国民众对此愤怒不已;这一事件令国人震惊;日本人终于感到了恐惧;美国对此感到出乎意料。
分析来看,前者运用“人渣”、“败类”等贬义词激发读者的同情与愤怒,而后者则通过“中国人”、“日本人”等称呼来煽动民族情绪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甚至以“不转发即非中国人”等类似言论施加道德束缚。
八、夸大危害或功效体
这种食物含有致癌物质,对健康极为有害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必须立即停止食用。它的毒性极强,一旦摄入,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您的健康,请务必不要再吃了。这款产品声称具有神奇效果,但实际上,它可能只是短暂见效。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只需花费3分钟,坚持7天,就能看到显著的效果。
分析发现,健康养生领域中的流言多采用此类标题,它们常常将个别情况当作普遍现象来描述,对某些物质的危害进行夸大。比如,只要在极少数食品中检测出砷含量超标,便宣称其“毒性堪比砒霜”;在果蔬中发现农药或农药含量超标,便称之为“剧毒”;粮食中存在黄曲霉毒素,便断言其“百分百致癌”。与前述那些夸大食品危害的虚假标题不同,另一类谣言标题声称,只需采取一些简便易行且成本极低的方法,便能在短时间内根治慢性疾病或罕见病症,这类谣言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那些饱受此类疾病困扰的人们。
九、性暗示体
此类词汇包括“女性禁止入内”、“仅瞥一眼便难以忍受”、“女性观看后泪流满面”、“男性观看后陷入沉默”等。
分析表明,此类谣言在标题上不仅使用了带有性暗示的措辞,还附上了具有色情色彩的图片,然而这些手段仅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文章内容通常并不包含任何色情成分。
十、故弄玄虚体
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意识到、为何近期这些话语广为流传、拥有此类物品的家庭需特别注意。
剖析:文章标题故意隐藏核心内容,玩弄读者好奇心。实际上,文章内容要么是伪科学、虚假信息,要么缺乏创新。因此,作者只能通过诱人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注意,增加阅读量。许多励志文章也常采用这种手法。
自然,最常见的谣言标题往往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结合,其中谣言标题最为偏爱的标点符号便是感叹号,而且常常是多个感叹号连用。此外,部分谣言的标题中还会穿插一些奇特的符号,比如特意用英文状态下的句号将标题文字分隔开,以此来增强语气效果,或是规避微信的监管措施。总的来说,通过观察标题中使用的词汇和标点,我们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初步的评估。众多商业账号滥用谣言手段恶意吸引关注,它们所谓的“重要资讯”和“温馨提醒”实则虚假,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提升热度,服务于商业目的。
除了采用观察标题的方式之外,网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对谣言信息进行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