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看见文化的力量
旬阳,这座城市以水为名,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其曲水环绕,宛如太极图案,因而享有“中华天然太极城”的美誉。
旬阳拥有悠久的过往,文化内涵丰富,自秦朝便设关置县,秦、楚、蜀三地文化相互映衬,滋养了南北交融的民风民俗。汉调二簧、民歌民舞、独孤信印、孟达墓冢在人文传承中熠熠生辉。太极山城、蜀河古镇、西沟瀑布、天门奇山在岁月流转中静默矗立。全国独此一家的“红军”命名乡镇,铭记着红色历史,历经沧桑更显生机。
阵地建设惠民生
踏入旬阳市,你会发现文化馆、图书馆、数字阅读体验馆、分馆以及综合文化站和城市书屋等文化场所遍布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镇村社区,甚至是农家院落。全市的309个村(社区)都配备了文化活动室和室外文体活动广场,设施齐全,环境宜人,实现了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这些场所不仅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还针对残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群体提供了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色服务。
今年开春,市图书馆及文化馆的新馆正式迎接公众。这两座全新的文化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融合了智慧阅读、文化艺术培训、文化休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种功能,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随着旬阳市数字阅读体验馆的落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它迅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成为了热门的“打卡”地点。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将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紧密结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设备水平,强化公共文化智能化服务与技术的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
以文培元兴产业
强化文化项目支撑,打造文化品牌地标。近期,旬阳持续努力,致力于提升基层文化生活。全市镇村(社区)涌现出336个各类文艺社团,设立了18家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如舞蹈、书画、乐器等。此外,还成立了以旬阳市文旅传媒演艺公司(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公司定期举办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展演活动,既展示了旬阳的多元文化,又将优秀文化带到了镇村广场、田间地头、搬迁社区、村庄院落,满足了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与“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和“送戏下乡”并列为三大文化品牌。此外,“文化五进”、“艺养天年”、全民艺术普及以及书香旬阳全民阅读等众多文化惠民项目也定期举行。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推动文旅产业的进步,还能激发文旅市场的活力,进而促进旬阳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以文为媒聚人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旬阳版画院秉持“创新与传承并行,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成功举办了三十多期版画人才培养活动,吸引了中小学学生、教师、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农民、民间艺术家、文艺爱好者以及电商从业者等超过一千人次参与。
2021年3月,旬阳市开启了“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项目,对市内文艺人才资源进行了整合。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致力于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书画、摄影等领域领军人才的培育。此举不仅建立了一支热爱文化、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文艺人才队伍,还构建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为全民艺术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文促建护生态
绿水青山等同于金山银山。旬阳市凭借其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秉持生态至上的原则,致力于绿色发展,努力开发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该市推动生态资源与农业、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多个产业深度结合,创新生态体验、生态科研、低碳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通过这些举措,旬阳市在生态旅游服务中致力于修复和保护环境资源,同时在生态旅游消费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与引导。
游览旬阳观的自然山水太极城,漫步千年古镇诗意蜀河,缅怀红军纪念馆中的革命先烈,探寻秦岭秘境水泉坪的奥秘,享受吉祥羊山清新自然的氧吧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体验水洞沟的自然美景,以及欣赏天门山、乾坤湾(汉江第一湾)、神仙洞、铜钱关、西岱顶等自然奇观,这些活动推动了生态休闲、康养度假、户外健身以及亲子游、研学游等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满足了游客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需求。
以文助力强党建
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汇聚民众力量,集结各方智慧,共同打造以党组织为主导,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于一体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旬阳,这片土地饱含红色记忆,贺龙、李先念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坚实的革命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三军与红二十五军的历史足迹,见证了这里的革命精神。红军纪念馆不仅荣获“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还被认定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和“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它作为陕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享有极高的声誉。以红色旗帜为引领,坚定地跟随党的步伐。棕溪镇王院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功能,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密围绕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思想状况,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大规模的宣讲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微型课堂,鼓舞村民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的征程,为新时代立下新功。
非遗力量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它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旬阳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项,即旬阳民歌;同时,还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包括道情皮影、蜀河双彩车、八步景音乐等共八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则有二十九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则达到了八十项。此外,该市还拥有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与制作技艺、旬阳拐枣酒酿造两个省级非遗工坊,以及安康市级非遗工坊六个。通过传承与维护,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能兼顾家庭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又能带来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传统非遗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潜力。
农旅融合促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不可或缺条件。它要求我们从单向的“送文化”转变为双向的“种文化”,通过广泛共享资源,推动文化惠及民众的深度发展。此举旨在引导农民在农忙时节专注农业生产,在闲暇时光投身艺术创作,主动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同时,它也致力于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充实乡村文化生活,进而激发农村文化文艺的活力,使其蓬勃发展。
旬阳市正举办2023年第九届农民文化节以及“引客入旬”展演活动,活动如火如荼。全市21个镇的专场演出依次登场,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在活动中得以交流与展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广山水旬阳的吸引力,增强我市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它也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开拓农业新功能,带动群众增收,提升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光彩。
古韵文化唤乡愁
旬阳地处秦岭之畔,怀抱汉江之水,毗邻湖北,扼守着重要的关隘,历来是军事争夺的焦点,战事不断,导致政权频繁更替,人口迁徙流转,进而推动了古老文化与巴蜀、荆楚、吴越、中原以及岭南文化的交融与提升。
踏入旬阳市博物馆,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交流,这里展出的“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独孤信印、独特的古代计算工具象牙算筹、精美的车马饰品、珍贵的象牙化石、典雅的玉器、丰富的陶瓷、古老的铜器等众多文物,将使你深入感受旬阳的南北交融、多元荟萃的文化风貌,追寻古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开拓痕迹,领略其深厚的地方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旬阳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五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和十七个省级的传统古村落。踏入这些村落,仿佛能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乡愁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高亢的旋律在秦巴山脉与汉江之滨的太极城回荡,激昂的歌声与波澜壮阔的史诗交织共鸣,此起彼伏,高潮不断。近年来,旬阳市抓住创建陕西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契机,全面强化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旬阳市将继往开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的战斗堡垒作用,致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架构。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增强服务团队、培育专业人才、强化党的领导、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的融合,将文化利民政策落到实处。此举旨在切实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享受,充分展现“山水太极城”的文化底蕴。同时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以文化自信和自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