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康熙年间就记载的俄罗斯城市,却视为“漠北藩地”
参考资料
拉特金·N·V 编著的《契塔,城市》收录于《布罗克豪斯与叶夫龙百科全书》(共86卷,其中82卷及4卷增补)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出版于圣彼得堡,时间跨度为1890年至1907年。
华南工人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劳动力,而且还引入了豆腐、酱油等传统中式美食,从而对当地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俄罗斯和中国共同的历史长河中,“尼布楚”与“海参崴”这两地广为人知,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赤塔(Чита)却鲜少被提及。在俄罗斯人抵达之前,这片土地曾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游牧区域,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也对此地有所记载,但内容较为模糊。
《大清一统志》中记载了“赤塔河”(现今称之为赤塔河),然而清朝并未对其实行有效管辖,仅将其视为边陲的“漠北藩地”。在康熙年间,当清军与俄国在尼布楚(涅尔琴斯克)进行交涉之际,赤塔地区依旧是一片荒凉无人问津的土地。俄罗斯历史学家安德烈·伊万诺夫曾阐述:“在18世纪之前,赤塔不过是蒙古族人的狩猎之地,直到哥萨克人在此建立城池,它才真正步入了历史的视野。”
1653年,俄国在尼布楚设立了前哨,此后逐步向东方拓展势力。到了1706年,哥萨克人在赤塔河沿岸构筑了哨所,这一举措使得他们得以牢牢掌控后贝加尔地区的战略要地。
哥萨克要塞与清帝国边境的拉锯(17-18世纪)
1653年,一支俄国探险队伍在赤塔河的河畔搭建了首个冬季营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在我国远东地区的边界防御。那时的赤塔并非一座城市,而仅仅是一个由哥萨克人设立的军事哨所,其主要职能是监视蒙古和清朝的动态。
1689年以后,赤塔地区变成了俄罗斯帝国和清朝之间的过渡区域,两地在此地展开了以皮毛和茶叶为主的商品交易。
在18世纪,清朝的晋商借助赤塔这一通道,将茶叶运往俄国,从而构筑了“万里茶道”北线的关键环节。据俄罗斯档案所载,1860年《北京条约》签署之际,一些原本属于清朝的矿工甚至被沙俄征召,投身于赤塔金矿的挖掘工作。俄罗斯科学院的阿列克谢·沃洛金教授指出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赤塔的早期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在18至19世纪期间,一些来自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和逃自满洲的犯人,他们跨越了国界,于赤塔周边地区寻求生计,从而孕育出了最初的“赤塔华人聚落”。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遭受挫败,众多贵族被迫流放到赤塔。这些拥有高等学历的流放者们,在彼处创办了图书馆、学校,乃至剧院,使得赤塔赢得了“西伯利亚雅典”的美誉。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之后,赤塔一跃成为沙俄向东北部扩张的指挥要地。189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延伸至赤塔,使其成为连接欧洲与远东的重要枢纽。
俄罗斯历史学者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指出,若缺少赤塔,俄罗斯在黑龙江以北的统治将变得极其困难。
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工程启动,赤塔因此成为重要的交通节点。由于当地劳动力不足,大量中国工人被招募,其中多数来自山东和直隶地区。至1900年,赤塔聚集了数千名华人劳工,他们不仅参与了铁路建设,还从事煤矿开采,甚至在该地形成了以“中国街”著称的华人社区。
俄罗斯学者塔季扬娜·索罗金娜的研究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华工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诸如豆腐、酱油等典型的中国美食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这些美食的引入对当地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4年,赤塔转变成俄军抵御日本侵略的重要补给中心。战事失利后,俄国军方中的一些官员提出了“黄俄罗斯”战略,旨在深入占领我国东北地区,而赤塔被视为这一战略的核心要地。到了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苏联军队从赤塔出发,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1920年,为了抵御日本的干预,苏俄设立了远东共和国,并将首都定在赤塔。在此期间,一些中国商人仍在当地从事贸易活动。然而,随着苏联在1922年的成立,赤塔开始逐渐对外封闭。根据俄罗斯军事档案的记载,直到1980年代,赤塔周边地区依然分布着众多的导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