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李河君是“疯子”还是“骗子”?
2013年,杰瑞米.里夫金悄声来到中国。
那时,这位老人已经担任欧盟顾问一职长达十年之久,《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震撼了整个世界,他的每一次演讲都极大地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政策制定。
他选择将中国作为自己停留的首个地点,地点正是汉能,这无疑是对其的一次有力支持。
当时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消退,光伏产业已陷入一片凄凉景象,资本纷纷逃离,众多企业破产倒闭,然而汉能却敢于逆流而上,大规模收购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以及Alta Devices这四家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当时,薄膜技术相较于市场上的主流晶硅产品,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时至今日,尽管地面光伏市场对薄膜技术的需求已大幅减少,但在持续发展的BIPV领域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薄膜产品依然承受着来自晶硅竞争对手的生存压力。
李河君的这种策略——在他人贪婪时保持警惕,而在他人恐慌时却积极进取——或许对杰瑞米·里夫金产生了影响。在汉能举办的论坛上,他高度评价了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进步,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亚洲占据领先地位,并引领亚洲乃至全球迈向一个崭新的经济盛世,进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李河君在论坛上满怀信心地宣称,“新能源并非仅仅是补充,它更是一种替代品”。
尽管那时他的汉能深陷资金短缺、股价操控、关联交易以及债务危机等多重困境,外界纷纷对他提出质疑:“他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是个骗子!”
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
李河君首次在江湖声名鹊起,凭借8000万的巨额投资,他勇敢地挑战了世界最大民营水电站的纪录,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胆识。
他投身薄膜光伏领域,仅用五年时间便跃居为中国首富的第二次辉煌,但这完全是一次投机和冒进的冒险。
2012年,李河君将旗下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铂阳太阳能公司改名为“汉能薄膜发电”,从而实现了汉能集团的借壳上市。
短短两年时间,汉能股份的市值便实现了飞跃,达到了3000亿的高度,这一数字已超越了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
李河君在那时成功压制了如马云、王健林、许家印等当红人物,凭借1500亿元的巨额财富,荣登中国首富之位。
但好景不长。
2015年伊始,汉能集团与旗下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业务动作,此举引起了英国《金融时报》的关注与质疑。
汉能集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战略布局,并计划投资约2000亿元用于建设九大光伏基地,而其最大的客户竟然是自己的母公司。
汉能2014年账面毛利润率高达85.1%,净利润率更是达到了53.8%,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该业务通过向母公司销售生产设备,随后购买母公司生产出的材料,再将这些材料安装到母公司下游企业或其他企业中。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收入中有61%来源于向其母公司汉能集团或其下属分公司销售产品。汉能集团主要通过与其上市公司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之间的销售交易,实现了令人称羡的营业收益。
在过去两年间,所谓的业务飞速发展实际上只是“内斗”的掩饰手段,这家被称为“全球最大的薄膜生产商”的企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薄膜采购方。
消息公布后,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遭遇重挫,跌幅高达46.95%,导致其总市值在一天之内锐减至1442亿港元。
不久之后,汉能公司主动切断了与母公司的交易联系,香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令汉能不得再进行公司股份的交易活动,经过超过三年的停牌期后,该公司黯然完成了私有化进程并退出了股市。
舆论的急剧转变不仅使得汉能的股价一落千丈,而且其核心业务也因公司声誉的日益下降而持续衰退。
2015年,汉能薄膜的营业收入仅为28.14亿港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下降了大约70.7%。同时,其毛利率也大幅下滑,降幅高达75.1%。最终,公司全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22.33亿港元。
当时全球光伏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迅猛,但汉能却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李河君曾寄予厚望的薄膜技术,在光伏晶硅技术的浪潮中,也逐渐被边缘化。
在汉能公司庆祝成立周年日的演讲里,李河君曾指出,汉能的暂停交易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场灾难,而唯一从中获利的是那些通过做空手段获取丰厚回报的机构和投机者。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他在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坦白,暴跌发生前他持有汉能5.81%的空仓,且在汉能集团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两天,他进行了7.597亿股的股票卖空操作,这一数量占汉能集团总股本的1.9%,并且是汉能股票当日交易量的5.3倍。
众人推测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李河君对于这些后果并非毫无所知,那场看似使他“从神坛跌落”的意外事件,或许实际上是一场早已策划的、有利可图的“交易”。
谁支撑了汉能的“资金饥渴”?
2021年7月,汉能集团位于首都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办公大楼遭到拆除,这一举动似乎昭示着这家昔日的光伏行业巨头正无可逆转地滑向深渊。
在此之前,汉能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
新能源汽车和“防沙治沙”生态项目等概念接连问世,其所需资金动辄高达数十亿,让人不禁咋舌。
已经债台高筑的汉能,仍在对资金张开着无尽的饕餮之口。
而将汉能“养刁”的始作俑者,与锦州银行难脱干系。
2015年,锦州银行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期间其向汉能集团发放贷款的行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因此香港交易所责令其补充提交与汉能集团相关的信贷信息及其他必要文件。
在12月份,锦州银行的招股书中透露,该行与汉能集团之间的资金往来总额高达94.61亿元,具体包括与汉能相关的收益权转让计划、锦州银行推出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以及保本理财产品三大类,同时该行也坦承,在这些投资中存在27.7亿元的信贷风险敞口。
锦州银行的前第二大股东宝塔石化,与汉能集团之间的联系同样紧密。
2018年,宝塔石化所开具的巨额空头支票无法兑现,债务危机爆发,而锦州银行在这一年业绩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大幅下滑。
2019年5月,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宣布辞去锦州银行的审计职务。他们在对锦州银行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了某些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银行信贷文件中记录的用途不符的迹象。
锦州银行就此暴雷。
锦州银行在2017年净利润达到了90.9亿元的高峰,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却遭遇了高达45.38亿元和11.1亿元的巨额亏损。
公司的不良贷款比率急剧上升,到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锦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分别猛增到4.99%和6.88%,其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00亿元人民币。
在锦州银行爆发危机之前的2019年上半年,锦州市政府曾与汉能公司达成协议,计划在锦州设立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该项目预计投资额高达163亿元人民币,旨在建设汉墙、汉瓦以及砷化镓生产线,预计总产能将达到1240兆瓦。
自锦州银行在下半年遭遇危机之后,汉能集团随即遭遇了一系列困境,包括资金链断裂、员工面临欠薪并纷纷维权,以及经销商和供应商纷纷拉起横幅要求偿还款项,最终走向了破产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6月11日,汉能正式完成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私有化进程。紧接着,在锦州银行发生风险事件和汉能薄膜股票退市之后,有消息指出,锦州银行的前任行长张伟曾试图乘坐公务机从北京逃离,但就在飞机即将起飞的最后一刻,他的出逃计划被成功阻止。
经过五个月的时光,张伟与李河君关系密切,却突然不幸离世,而汉能集团与锦州银行之间的那段“秘闻”也因此暂时被尘封。
至2022年,辽宁营口市公安局已着手对隶属于汉能集团旗下的东泰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和个人涉嫌的合同诈骗案件展开调查。同时,该局还就涉案金额的审计工作进行了招标,招标内容涵盖了对受害企业被骗的23.868亿元资金所涉及的百余家银行账户(银行对账单)的追踪核实,包括资金的来源、流向和用途,并要求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此外,还包括对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的整体经营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年底时分,李河君被辽宁省锦州市的警方带走以协助开展调查,同时,不少汉能集团的前任职员均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汉能集团与锦州银行之间那些未曾公开的商业联系,似乎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迎来最终的揭秘时刻。
参考资料:
《新能源替代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科技日报
《汉能李河君最新演讲揭露真相:那些指责我做空汉能的人,要么思维狭隘,要么心怀叵测》,华夏能源网
《汉能集团面临资金短缺困境,股价暴跌前夕,其股东以7.957亿股股份进行质押以偿还债务》,据第一财经报道。
《百亿巨亏之后“枭雄”李河君》,经济观察报
锦州银行与汉能之间的“往事”再次引发波澜,《锦州银行与汉能“往事”再起风波,重组三年不良贷款率降至2.87%》一文深入剖析,新金融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