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小微企业若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便是一条助力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国际广泛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能够显著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实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简称“提升行动”),已经显现出在促进企业提升质量与效率、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5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举办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的推进会议,同时召开了质量认证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场会。从现场会议信息得知,自2023年起,我国各地共颁布了1108项激励措施,向小微企业提供了包括“认证贷”在内的金融信贷援助共计320亿元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并实施了3.7亿元的财政补贴;457家认证机构针对3万家以上小微企业进行了精准扶持,减免了3960万元的认证费用,同时为大约35万家企业提供了132.8万人次的免费培训。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参与“提升行动”的众多小微企业实现了年度营收的平均增长10.2%,年产品销售额的增长达到10.9%,年利润率提升了8.3%,同时,质量成本控制率有所下降,降低了6.0%。这些成绩对于小微企业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以及保障安全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化认证精准帮扶
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随着众多小微企业数量与规模的不断增长,它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质量管理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较为脆弱等问题。
四川有一家粮油企业于2022年12月成立,该企业作为县级粮食领域的龙头企业,集成了粮油种植、采购、仓储、加工、销售、物流以及品牌打造等多元化服务,旨在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在参与“提升行动”之前,这家公司尚未获得任何管理体系认证,并且面临着管理无序、技术水平不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提升行动”专家组的协助下,公司针对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同步对全体员工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经过这些努力,公司产品的首次检验合格率从原先的92.1%提升到了95.31%。得益于返工率的下降,公司的质量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从而推动了企业向着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迈进。
四川并非唯一,众多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质量体系认证支持措施。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全球经济充满变数和我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增强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显得格外迫切。质量认证在促进小微企业乃至整个新质生产力进步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们持续加强质量认证体系的建设,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和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具体措施涵盖:整合运用质量认证与标准制定、计量管理、检验检测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荆楚质汇”品牌塑造等资源,以实现质量技术支持政策的联动。积极与质量改进、品牌塑造、平台构建等活动保持一致,共同构建助力企业质量提升的综合力量。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着眼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上的不足,持续在全省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推动“提升行动”,旨在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质量管理水平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借助“百个行业、千家导入、万家培育”三份清单的持续推行,目前已实现90个县(市、区)的全覆盖;同时,试点行业也从2021年的童装、钢琴、风机等23个领域拓展至地理信息、集成电路、养老服务等领域,共计131个。此外,持续提高精确度,构建了18张关于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的“鱼骨图”、产业链的“解剖图”以及对策措施的“生态图”,深入挖掘小微企业质量提升中的难点、痛点及共性难题。在2023年,成功举办了20多场“十链百业千企认证”对接服务活动,向企业提供了总计266亿元的金融信贷支持,并协助企业解决了1184个涉及质量管理、工艺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推进认证集成赋能
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强化质量认证体系构建并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需指导中小企业取得认证资格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助力更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标准。
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需经过持续的改进和不懈的努力,应依托质量认证作为推动力,整合质量、品牌建设、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关键职能,从而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环莫干山区域坐落着众多民宿,数量接近千家,这个地方不仅是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的发源地,也是创新基地和集中地。德清近年来以高品质服务认证为突破口,率先尝试并主导推出了全国首个《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标准,建立了认证认可的行业规范,并成立了民宿服务认证的国际联盟。全县共有62家民宿通过了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成功打造了“标准+认证+联盟”的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模式,即“德清经验”。这一模式为民宿的更新换代和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新道路,同时不断提升了民宿经济的品牌价值。
自乡村民宿服务认证项目实施以来,德清地区的民宿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2023年,德清民宿接待游客量达到了892.7万人次,实现营收30.3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8%和2%。同时,获得认证的民宿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而民宿的投诉数量则比认证前减少了1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构成了认证市场的一大支柱,并且在确保认证质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小微企业的质量提升不仅推动了它们的成长与壮大,而且也成为推动认证服务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的关键渠道。在2023年,我国质量认证的获证组织数量首次超过了一百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几乎全部在列;然而,全国超过5200万户的中小微企业中,大多数还未完成质量认证的流程。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将成为认证业务市场增长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推动大中型企业规模扩大的关键动力。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市场监管总局计划每年编制年度“提升行动”的总结评估计划,并建立一套包括省局自我评估、问卷调查、数据跟踪、现场调研、持续跟踪访问、专家评审以及综合评价在内的全面工作流程。此外,他们还将设立6个专家组,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验证,以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提供规范化的支持。
放大认证增值效应
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质量认证工作需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核心领域,迎合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发挥其在质量保障中的基础性功能。需在提升质量认证服务覆盖范围上有所作为,针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将“提升行动”与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质量认证手段助力地方特色产品实现品质和效益的双重提升。
福建省被选为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工作的试点区域。在此,他们构建了一套实施方案,搭建了一个创新平台,设立了一本小微企业的台账,打造了多个示范区域,并完善了一套监督机制,形成了“五个一”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确保了小微企业能够在帮扶过程中有效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小吃产业,作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的代表,凭借小吃业的“放大”和“溢出”效应,充分发挥了助农富农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小吃业的繁荣发展,同时扩大了从业人员的规模,促进了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数据表明,在试点区域内,沙县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21年试点前的2.3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3万元,增幅达到了20%;同时,年营业额也从2021年试点前的180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50亿元,增幅高达40%,从而确立了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富民支柱产业的地位。沙县小吃遍布全国,拥有8.8万家分店,这一现象促进了超过30万人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沙县本地,就有5万人投身于小吃行业,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此外,“提升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众多奋战在一线的审核人员。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的娄屹萍曾坦言:“起初,当我被指派参与小微企业帮扶工作时,内心其实有所抵触,甚至感到有些才华被浪费。而且,许多企业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当我首次见到那些规模不大、环境简陋且管理混乱的企业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排斥的情绪。”然而,随着帮扶工作的不断推进,我渐渐被这些企业的真挚情感和认可所触动。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结识了许多小微企业主,他们起初对帮扶持保留态度,而现在却渴望有机会参与到“提升行动”中来。
王志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的代表,向记者透露,小微企业若要加入质量“提升行动”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往往存在两大担忧:一方面是成本方面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对成效的不确定性感到忧虑,担心投入后无果而终。针对这些担忧,首先需解开企业管理者的心理障碍,全面阐述支持政策。此外,还需强调短期内投入的代价能够换来长期的管理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只有企业认为“提升行动”是划算的,才会真正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