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哪些“黑手”导致了体育媒体的大衰退?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7

7月2日,正值国际体育记者节之际,再次掀起了关于体育媒体行业衰退的广泛讨论。《体坛周报》曾一度占据行业之巅,其如今的落寞景象,恰似一个时代的缩影。

与会者多数是经验丰富的媒体人士,他们纷纷怀念那段“八千脚步汇聚海埂”的辉煌岁月,同时也在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而感到自怜。

体育媒体行业的不景气显而易见,这种现象并非仅限于纸质媒体,连门户网站也未能幸免。就在上周,新浪体育,这位昔日的体育门户领军者,勇敢地迈出了尝试直播带货的步伐。从正面来看,这一举措显示出新浪体育正寻求变革,不愿被时代潮流所抛弃。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或许更凸显了其在内容上的困境。

难道这个时代真的不再需要高品质的体育节目了吗?面对体育传媒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技术究竟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媒体自身又承担了怎样的职责呢?

技术对信息价值的重塑

无论何时,高品质的体育资讯始终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画报》发行的“八月乡村”专题系列广受赞誉,以至于出现了供不应求、一刊难求的现象。最近,杂志《人物》对马布里的深度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势头迅猛,几乎刷爆了各大平台。

优质的内容不会被人忽视,反而在当今时代愈发显得尤为宝贵。然而,真正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去制作那些回报率并不高的深度报道的媒体却寥寥无几。

时代的大背景不容忽视。近年来,媒体行业遭遇凋敝,众多市场化媒体风光不再,被风雨侵蚀,逐渐成为时代的象征。在此背景下,众多经验丰富、阅历广泛的体育记者无奈转型,离开了这个江湖。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在严寒中颤抖,早已失去了昔日不计成本进行采编的豪迈。英雄气短,江湖路途遥远,无论是记者还是媒体,何必自寻烦恼。

与此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体育内容生态进行了重塑。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体育媒体主要提供的内容包括赛事报道、赛后访谈以及人物传记等。概括来说,体育媒体的核心功能在于传递信息。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不再为“中间商”提供赚取差价的契机。社交媒体、直播平台与移动资讯应用的兴盛,使得核心赛事信息的传播几乎瞬间通过弹窗实现。明星的赛后访谈、新闻发布活动,亦能通过直播形式得以呈现。除此之外,体育界名人亦能借助社交平台直接触达粉丝,众多关键资讯往往以声明形式发布于其个人社交媒体账户。

体育媒体若一味专注于传播赛事资讯、赛后访谈,难免会遭到读者的舍弃,成为必然的趋势。纵使部分体育媒体幡然醒悟,意识到信息价值正逐渐降低,却也会发现报道范围已大幅缩减。即便体育媒体的版面、页面未受到压缩,其中充斥的依然是大量低质量内容。

在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体育媒体若要展现其价值,需专注于独家新闻、深入报道和人物访谈等高质量内容。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面临困境、人才流失以及此类报道成本效益极低等问题,使得体育媒体虽怀有斗志,却难以扭转局势。

众所周知,《体坛周报》昔日凭借独家报道和专访在业界独树一帜。然而,在如今这个对优质独家内容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这类独家内容却愈发显得珍贵而稀少。

即便在《体坛周报》最为鼎盛的时期,该报的独家报道和专访等特色内容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大,而大部分的版面则是由各类赛事资讯所占据。

赛事信息价值降低后,即便是实力雄厚的采编团队,也难以仅凭优质内容支撑起日常报道。此时,唯有月刊或半月刊等定期出版物仍能保证内容品质。然而,这些杂志却受限于信息更新滞后、发行渠道狭窄等问题,它们已成为最早被时代遗忘的载体。曾经内容无可挑剔的《体育画报》在风光了短短几年后,也逐渐从读者视野中消失。

名记走向个人IP化

时代对赛事信息的价值有所淡化,然而,存在一类信息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其影响力并未减弱。此类信息便是独家资讯。不论传播渠道如何演变,独家资讯的价值始终如一,未曾褪色。

在20世纪30年代,《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哈雷特-阿班从宋子文那里证实了蒋介石被张学良所掳,从而引发了“西安事变”。这一消息成为了震惊全球的独家报道。然而,遗憾的是,当这一爆炸性新闻传遍世界时,纽约时间已经是上午9点,当日的《纽约时报》已经发行在市面上。《纽约时报》在时代广场设有霓虹灯字幕,这些灯牌昼夜不息地闪烁,将这则震撼全球的消息传递给了全世界。

现今之世,相较于八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在独家新闻的发布方面,体育新闻媒体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传播手段。

当前,一个明显的动向是:记者的私人社交网络已转变为重要独家新闻的汇聚中心。原因如下:首先,私人社交网络更有助于记者个人品牌的塑造;其次,在信息发布上,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权。《足球报》的记者白国华便因成功获取中超的独家信息,并通过个人社交平台进行发布,赢得了“白Woj”的昵称。

独家资讯与社交媒介的结合,塑造了白国华的形象。这一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吸引了众多同行的追随。每当他们把独家资讯分享至社交平台,便迅速被众多资讯平台广泛引用。

对于记者来说,这使他们迅速获得名声;而对于他们工作的媒体机构来说,独家新闻的价值也随之减弱。当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记者的成名无疑对其所在媒体是有益的。然而,那些独家消息往往率先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使得人们只需关注记者的个人社交账号,而不必过多关注他们所属的媒体机构。某些资讯平台对这类独家新闻的“盗用”行为,实际上是对他人辛勤劳动成果的窃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独家新闻的独特价值。

媒体记者逐渐向IP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主要由技术推动。这种现象对媒体平台而言,既有益处也有不利影响,至于哪一方优势更明显,则尚需进一步讨论。

媒体是否能够强制记者只能在自家的平台上发布独家新闻?即便实施了这样的规定,也无法阻止资讯类应用程序对这些信息的“盗用”。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记者的声誉,甚至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通常,媒体机构设有复杂的审核流程,一旦在审核阶段,其他竞争者获取了相同的信息并率先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那么原本获得信息的记者将前功尽弃。

体育记者尽管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他们在媒体机构中的重要性却在逐渐减弱,因此体育记者数量的急剧减少也就变得不再令人感到意外。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自己的掘墓人”

正如前面所述,技术导致了信息价值的降低,进而引发了媒体与记者价值的崩溃。然而,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技术层面并不公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媒体多次扮演了自掘坟墓的角色,不遗余力地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攻击的武器。

在互联网浪潮的初期阶段首次亮相。新浪体育引领了我国互联网新闻报道的新模式,汇聚了大量的资讯内容,便于培养用户的阅读兴趣,进而吸引了众多用户。

四大门口在初创阶段,面临采编团队短缺、缺乏采访资格的困境,同时在内容质量上存在明显短板。这时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传统媒体犹如四大门户的“血液供应站”,不断向其输送高质量的内容。得益于资本的支持,四大门户乐意支付内容费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互联网门户与传统媒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局面。

显而易见,实际情况要残酷得多。一些门户网站以极低的成本购得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同时也在逐步削弱后者在读者和人才方面的基础。回想当年,《法制晚报》曾将稿件登载于新浪体育首页的显眼位置作为奖励,而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典型例子。

在美国,这种模式并未形成,多数历史悠久报纸预见自身与互联网并非相辅相成,对向互联网“输血”持消极态度。(然而,在时代潮流的滚滚向前中,此举并无实质性帮助,充其量只是推迟了衰败的过程。)

相较于报纸的持久活力,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存续时间显得更为短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至,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资讯应用程序时代已然拉开序幕。

今日头条等资讯应用对传统媒体,包括互联网门户在内,实施了一场彻底的颠覆。

资讯应用依赖大量内容以支撑其推荐算法。在初创阶段,它们也依赖传统媒体的资源支持。2014年夏季,新京报对今日头条提起诉讼,一度引发了广泛争议。然而,不久之后,各方关系重新回归和谐。目前,众多媒体都开始借助今日头条来开展内容运营工作。

资讯应用作为平台,扮演了传统媒体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摇篮角色,同时也带来了皆大欢喜的局面。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资讯应用催生了数以千万计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良莠不齐,内容来源缺乏严谨性,众多作者借助标题党、内容搬运等手段,尽情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实际上,它们只是内容的搬运者,从长远来看,却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在体育界,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为相较于时政、科技、财经等题材,体育领域的入门要求更为宽松。随着传统媒体开始迎合资讯App的需求,它们当下的处境和未来走向其实早已注定。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快手和抖音等平台备受瞩目。众多媒体机构竞相争夺这些热门短视频平台,力图分得先机,以获取第一波市场收益,甚至不惜将高价购得的赛事版权作为代价。

这些媒体或许能在短视频平台上培育出一些所谓的热门账号,并且可能获得可观的收入。然而,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葬送”它们所在的平台。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一旦在资讯应用、短视频平台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那么在其他媒体平台上的停留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再者,资讯应用、短视频平台就能汇聚众多媒体的内容,他们又何必再花费精力在其他媒体平台上浏览呢?

多数媒体平台已实现互联网化,它们同样迫切需要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更长的用户停留时间,以此吸引广告商。在它们致力于滋养资讯应用或短视频平台上的账户之际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实际上是在为他人培育“子女”。而这“子女”越是茁壮成长,对媒体平台而言,其利益便越是丰厚。

尤为尴尬的是,众多媒体纷纷投身于资讯应用或短视频领域,然而,那些试图在自建平台上独立作战的个别媒体,却逐渐发现自身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不得不选择向现实低头。

技术进步催生了体育传播方式的转变。在众多关键时期,体育媒介扮演了“自掘坟墓”的角色,向对手伸出了援手。即便现在有所觉悟,却也错过了最佳时机。这个时代的主导权已落入资讯应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手中,除非有新一代互联网产品出现,否则它们很难被从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驱逐出去。

体育媒体及其从业者,无法成为历史的记录者,他们不过是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片片浮叶,被困于命运的牢笼,孤独地流泪,自我哀叹。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然逝去,而我却未能察觉到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有任何端倪。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