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实名监管 畅玩还能充值 游戏防沉迷仍有“漏网之鱼”
绕开实名监管 畅玩还能充值
游戏防沉迷仍有“漏网之鱼”
自“最严防沉迷新规”实施至今,众多游戏企业纷纷出台了多项管理策略。但据记者调查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仍有一些商家未严格执行规定。他们推出了“一键启动”的游戏资源,使得未成年人能够轻易规避实名认证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无限制地畅游游戏。更有甚者,有的商家售卖“虚拟实名”的游戏账户,用户更换绑定后,甚至可以正常进行充值消费。
现象
部分游戏无需实名即可开玩
孩子一到家便沉迷于游戏,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感到十分无助……在社交平台上,这样的抱怨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强烈共鸣。
记者得知,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21年就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的通知》。依据此份“最严格的防沉迷新规定”,各类网络游戏需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并且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每天的20点至21点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的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段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尽管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尽管严加防范,仍然有一些“漏网之鱼”存在。在搜索引擎中,可以发现许多声称“无需实名即可游玩”的游戏推荐。虽然这些推荐大多只是吸引流量的广告,玩家下载后仍需进行实名认证才能游戏,但仍有部分网站搜集并提供了这些游戏的下载链接。
记者随机选取了几款游戏进行下载,结果发现其中有些无法成功安装,而另一些则能顺利运行。经过细致观察,那些可以尽情游玩的游戏大多采用英文界面,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并未出现实名认证的提示信息。相比之下,在应用商店中,这些游戏的国内版本通常都要求进行实名认证。
该游戏网站上的专题列表中,记者留意到不少小游戏都标注了诸如“无需注册,趣味十足”“一点即玩”等宣传语。记者以未实名验证的账户随意挑选了两款游戏进行下载,安装后并未强制要求实名认证,亦无需登录账户,便轻松进入了游戏界面。
在搜索结果中,一篇文章推荐了一个无需下载即可畅玩的在线小游戏平台。记者登录该平台后,发现其中的游戏种类丰富,数量超过数百款。页面上,卡通风格的图案充满童趣,对孩子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无需下载即可轻松上手,游戏操作简便异常。记者随意点击了一张卡通图片,便顺利进入了游戏世界,平台并未提示需要完成实名认证。记者发现,这些游戏中并无购物消费的环节,然而若要提升角色的“能力”或“装备”,就必须观看广告。这些广告内容繁杂多样,且监管不力,甚至有时会自动跳转至含有色情内容的网页。
快速下载,轻松安装;“无需他人协助,畅玩游戏”……众多电商平台上的商家纷纷上架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声称“超10000款游戏,应有尽有,若需特定游戏,可直接咨询客服”。
记者向客服咨询是否必须进行实名验证,客服回应表示无需此操作,随后发送了压缩文件解压的指导链接,并补充说明:“本店对游戏进行了重新压缩和封装处理,支持一键式自动安装,确保游戏安全无病毒,且无广告植入,安装成功后玩家可无限期畅玩。”
调查
租号买号竟能畅玩充值消费
众多游戏之中,那些无需实名认证即可游玩的,往往只是“小游戏”或是受限的“海外版”。对孩子而言,更具吸引力的往往是那些交互性高、具备“抽奖”功能的国内网络游戏。若想尽情享受这些游戏,往往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
在未成年人这一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租赁账号的方式来规避实名制的要求。据记者调查,过去在租号平台上,玩家仅需支付极低的费用就能租到游戏账号,而且提供方还额外提供“跨地域解锁”“人脸识别解锁”等附加服务。然而,记者最近在访问多个租号平台时发现,这些平台现已普遍引入了实名认证机制,未成年人在租用账号时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在众多网购及二手交易网站上,部分商家公然出售游戏账户。一旦未成年人利用已验证的平台账户进行交易,便能够轻松实现游戏功能的开启。
苹果版游戏账号售价高昂,安卓版则定位为高端;“首发号”、“自选号”、“搭配号”等不同类型并存。“换绑服务,售后保障”等宣传语随处可见。记者在一家手游工作室发现,其销售的某款游戏账号销量已突破一万。随即向客服咨询账号是否实行实名认证,客服回应称“已进行虚拟实名认证”。在商品介绍中,记者还注意到“售后无忧”一栏标注,“所有账号均已完成实名认证(虚拟实名认证不可更改)”。
在页面下方,记者注意到一条消费提示,“下单前请先检查资源,确认无误后,请及时联系客服办理绑定更改。”此外,该提示还强调,“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的规定,购买网络游戏商品者必须年满18周岁。平台严格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此类商品,并严禁未成年人自行购买。”
在购买环节,商家并未核实买方是否未成年。支付18.8元之后,记者顺利获得了客服提供的账户和密码等资料,并成功登录了账户。进入个人资料页面,记者发现实名认证状态显示“认证完成”,但认证所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非记者本人的。
正因获得了此类认证,该账号得以在运营过程中畅通无阻。即便操作者年龄未满十八岁,也能享受全天候无限制的游戏体验。
未能完成绑定操作,请勿进行充值!我们仅对游戏账号本身承担责任,对于游戏内的充值行为概不负责。客服建议记者进行“手机号更换”,并指导点击“获取验证码”。不久,客服发送了六位数的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记者即可更换手机号码。客服进一步说明,“完成换绑后即可进行充值。”
记者在“商城”现场观察到,消费者可以选购的钻石价格跨度较大,从6元至648元不等。在浏览商品详情后,顾客可自由选择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这两种支付方式直接购买。
风险
有网友主动兜售身份证信息
游戏账号租赁与销售服务是否允许未成年人使用?据记者掌握的信息,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四十六条中明确指出,网络游戏服务商需借助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有效途径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同时,网络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赁与销售服务。
实际上,交易游戏账号成为诈骗的高发地带。北京反诈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警示,指出不法分子通过游戏平台的聊天功能以及社交软件中的游戏社群,假扮成买家或卖家身份,谎称要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收藏品,并利用“高价、低价、第三方平台担保”等诱饵,诱使受害者访问虚假的交易网站进行交易,或者直接引导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
除了租赁或购买账号之外,部分未成年人也选择了盗用成人的身份证信息来注册游戏账户,并借此完成了相应的实名验证流程。
在社交网络空间,某博主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如何优化实名认证以进行游戏”的问题。评论区中,一位网友晒出了一张包含二十余位成年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的图表。“这是通缉犯的信息吗?”“这能真的用得上吗?”“我不清楚,我只是找到了这些信息……”众多网友就此图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记者发现,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身份证资料因使用频率过高,在游戏注册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该实名认证绑定数量已超限”的提示,导致无法继续完成注册。针对这一情况,部分网友开始公开出售身份证信息,声称“仅需2元,无任何风险,已满18岁”“只需1元,先付款后提供”。
这种做法是否能够被接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条款,若有人擅自使用他人的身份证或以欺诈手段获取的身份证,公安机关可对其处以两百元以上至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亦或实施十日以内的行政拘留。若涉及非法所得,将予以没收。对于参与犯罪活动者,还将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记者观察到,众多网络游戏并未强制实施人脸验证,因此部分未成年玩家通过搜集到的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轻易地完成了实名认证流程。即便是在游戏内进行消费,也无需进行额外的身份核实。
他人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可能遭遇何种风险?记者向一家游戏企业的客服进行了咨询,对方回应称,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账号归属权上的困扰,处理账号争议时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例如,若账号不幸被盗,玩家需提交包括身份证照片在内的实名认证信息以尝试恢复,若无法提供这些信息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则可能无法成功找回账号。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宗媛媛 莫凡 文
宋溪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