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作用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9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在使用同期声的新闻报道里,记者进行采访能让新闻与观众在情感上交流并产生共鸣。领导讲话也能如此。先进人物介绍经验同样可以。群众的议论也会使新闻与观众在情感上交流,产生共鸣,加强观众心理上的参与,让电视新闻报道发挥更大作用。

电视事业蓬勃迅速发展,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新闻节目里,像我们常见的《焦点访谈》《追踪报道》《中原焦点》等节目,不仅选题新颖,画面清晰,更重要的是运用了大量同期声,让电视新闻的可视性画面变得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直观,且具有很强的真实性,真正使电视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电视新闻报道里的同期声,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声音,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拍摄电视画面之际记录下来的,如此一来,电视新闻中常见的同期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中的同期声报道;

2、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谈语言;

新闻人物进行谈话,比如领导人发表讲话,新闻发言人针对某一重大事件发布声明,新闻当事人讲述新闻事实等等。

新闻现场还有其它各种声响,其中包括水声,鸟鸣声,脚步声,车辆行驶声以及枪炮声等等 。

具体来说,同期声对于电视新闻报道具有以下作用:

一、同期声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电视采访时,记者、主持人会来到新闻发生现场。他们面对镜头,向观众陈述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等。并且引导镜头在现场的不同场景进行转换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以此报道新闻事实。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新闻报道中的现场感,指的是记者在采访现场客观存在的现实里,采撷、整理出主要事实。将这些事实奉献给观众后,能在观众头脑中产生如同身处新闻现场一样的感觉。新闻的同期声报道还会给人一种未经剪裁、原汁原味的印象,让观众觉得这是第一手资料。

1996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于东南沿海某水域开展军事演习,新闻报道借助同期声,重现了我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人们心里引发了强烈的震撼。倘若没有同期声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强大的军威便难以展现,震撼人心的力量便难以生成,新闻报道的目标便难以达成。

2011年,睢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新闻《三代共谱敬老曲》,该新闻讲述了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安晓春及其家人的自然讲述,还有领导们对安晓春一家的评价,都运用了大量同期声,增强了真实感与现场感,让安晓春一家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敬老院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安晓春一家敬老养老的精神深刻地印在观众脑海里,让观众觉得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改变了过去画面、解说、音乐全堆砌的陈旧形式,极大增强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可见,采用现场同期声,能让本就真实的电视报道更具感染力,观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解说和配音无法替代的,也是不能替代的。

二、同期声强化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最为主要的特性是真实性,真实属于新闻的生命,可是总会有一些观众对我们的某些电视新闻不信任,这是为何呢?道理很简单,现实中人们每天碰到的都是生动活泼的人物与新鲜有趣的事件,一些电视节目里常出现“电视画面 + 解说”的新闻影片,其与观众没有语言沟通,没有心灵感情交流,脱离生活与现实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所以电视观众会觉得“假”,若用现场同期声,比如定向爆破的爆炸声和建筑物的倒塌声来配合画面,就能准确传达出爆破成功的讯息,北极的狂风呼啸声则传达了探索者所面对的恶劣气候环境 。采用这些同期声 ,会大大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会大大增强其可信程度 ,还会大大增强其感染力 。其传播效果比画面加解说的方式要好得多 。如果报道一台音乐会 ,无论播音员怎样解释音乐会获得的巨大成功 ,都不如现场观众的掌声表现得更加真实 ,更使人相信 。

三、同期声的应用提高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与桥梁,具备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的重要功能,要达成这些任务,重要的新闻报道必须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他们身处新闻现场,掌握的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若通过他们的同期声把最具权威性的事实在电视新闻中讲述出来,更能提升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儿女翻身解放,从此新中国诞生,历史将谱写新篇章,这比播音员解说更具权威性、更可信、更真实,播音员声音字正腔圆,但新闻中“二传手”不如当事人自然的同期声真实、可信、具权威性,李宁讲李宁牌运动服的发展经营比任何人讲都更受信赖。由此可见,真实的消息不一定具有权威性,但是具有权威性的报道一定是真实的,权威性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有了真实的画面,再加上动人心弦的同期声,这样的报道就会显得更加完美,更具备权威性和感染力。

四、同期声扩大了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参与性

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同期声,能扩大新闻观众的参与意识,新闻记者可借助同期声邀请观众参与新闻事件评论,让观众在屏幕上露面,从而真实表达自身思想 。1997年7

香港回归前夕,中央电视台播出系列专题片《邓小平》,其中有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的同期声,内容是“我一定要到香港,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伟人的声音与广大观众产生心理共鸣,拉近了人民与伟人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新闻报道里,任何解说和配音都显得苍白无力。解说没有新闻当事人的同期声鲜活,解说没有新闻当事人的同期声可信,解说没有新闻当事人的同期声具个性,观众更想听到“电视上的人”自己怎么说。

在使用同期声的新闻报道里,记者进行采访能让新闻与观众在情感上交流并产生共鸣,领导讲话也如此,先进人物介绍经验同样能,群众的议论也可以,这些都能加强观众心理上的参与,进而使电视新闻报道产生更大的作用 。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