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子牙样本”(组图)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5

循环经济的“子牙样本”

—— 走进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子牙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 _子牙搬迁上静海新闻了_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循环经济案例

银隆新能源汽车制造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循环经济案例 _ 子牙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 _子牙搬迁上静海新闻了

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展厅

 子牙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 _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循环经济案例 _子牙搬迁上静海新闻了

格林美项目拆解车间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循环经济案例 _ 子牙开发区再生资源利用 _子牙搬迁上静海新闻了

静海,林静深如海。

初夏之际,踏入静海区域,探访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车辆在林间缓缓行驶,窗外尽是翠绿的景色,树木摇曳生姿,宛如置身于园林之中。难道这便是开发区?

此处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等众多荣誉的所在地。记者眼中流露出的困惑,管委会主任王玉军便一一列举了这些带有“国字号”的称号。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驱动力,在我国众多开发区中,我们独树一帜,堪称独一无二。王玉军特意如此强调。

看来,这个开发区不一样。

是的,这个开发区不简单。

资源再生:

从“环境杀手”到“城市矿产”

30年前,这里鲜有人听说过“循环经济”。

在子牙河畔的这片热土上,南北交通要道与河运码头交织,孕育着无尽的激情。子牙儿女怀揣着梦想,四处奔波,从那些被丢弃的破铜烂铁中发现了微小的商机,悄然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废电器和电线拆解。他们未曾料到,这竟会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起点。

在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公司的博物馆中,一座高达十多米的巨型展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面由回收电视机堆砌而成的展墙之上,醒目地刻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以问答的形式呈现,令人深感震撼:“地球究竟能承受多少垃圾?——人类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其堆积高度足以与喜马拉雅山相媲美,高达8848米。”

电子垃圾若被随意丢弃,堪称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而采取绿色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方式,则能将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视作宝贵的“城市矿产”。公司总经理张锐一发言,便连珠炮般地抛出了一系列精彩言论。

“城市矿产”这一表述生动地描绘了废弃资源大规模再利用的情景。这些电视机见证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的演变历程,涵盖了电子管、晶体管到等离子液晶等不同时代的技术。其中,不仅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首批电子管黑白电视机,还包含了诸如“北京”、“鸽牌”、“牡丹”、“红梅”等曾经辉煌一时的100多个电视品牌。这些陈旧的荧光屏,宛如历经风霜的容颜,蕴含着各自独特的过往。随着历史舞台的落幕,它们静静地矗立在此,既流露出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又引发了对人类智慧的深思。

张锐指出,不仅要将废弃物彻底利用,实现资源化,还需进行净化和提纯处理,将废物转化为宝贵资源。他透露,天津公司是格林美集团在华北地区展开产业布局的首次尝试,项目总投资高达12亿元,主要致力于报废汽车拆解加工以及废五金拆解等产业。

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看,废旧车辆堪称再生资源的宝库。据悉,这些报废车辆主要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电子元件、玻璃以及汽车用塑料等多种材料构成。在这些材料中,钢铁等黑色金属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大约占到了总量的七成。

记者在拆解车间见证了生产流程:一辆老旧不堪的小轿车,穿过拱门后,经历了清洗、烘干、称重,并贴上了电子标签。车内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物质被逐一抽出,并按照类别存入油库,以防止环境污染的再次发生。接着,对轮胎进行拆卸,处理门窗、座椅以及发动机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激活安全气囊……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最终留存下来的有车壳、座椅、轮胎和门窗等部件;车壳随后被送至破碎机进行处理,破碎后的碎片随后进入分选生产线,铜、铝、不锈钢和塑料等材料得以自动分类并实现回收。

张锐表示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除了拆解环节外,其余工序均实现自动化。一辆汽车从完整状态到拆成零部件,粗略拆解仅需3至5分钟,而精细拆解则需经过12个步骤,耗时在10到15分钟。借助先进的拆解技术,对报废车辆进行专业化的回收再利用,能够实现节能60%和节材70%的效果。

昔日,那些家庭式的作坊映入眼帘;如今,现代化的流水线映衬着时代的脚步。悠悠流淌的子牙河水,见证了这一切的演变。

踏入众多拆解加工的厂区,四周一片宁静,不见尘埃飞扬,亦无噪音干扰,更不见烟囱冒烟。然而,在这排排列整齐、标准化的厂房中,每年可处理高达150万吨的废旧机电、废弃电器、报废汽车以及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将其转换成再生铜、铝、铁、塑料等产品,为下游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的资源支持。在这笔经济账的深层,还隐藏着另一笔环境账:每年处理150万吨再生资源,据估算,与直接使用原生资源相比,每年可以节省524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6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万吨,节约石油180万吨,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

三圈循环:

“有限资源”走向“无限循环”

只有僵化的思维,没有老化的产品。

齿轮急速转动,仪表灯忽明忽暗。天津长荣震德机械有限公司,在外观上与其它同类机械制造企业并无太大差别。“我们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废旧印刷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母公司。”公司总经理邹远飞如此介绍,“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作‘再制造’。”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长荣震德”的母公司,是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的佼佼者,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而且远销海外,覆盖德国、瑞士、法国、日本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

在再制造环节,并非仅仅是对旧设备进行简单的翻新,而是通过运用尖端的再制造技术,将回收的印刷机械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在公司的再制造车间内,邹远飞指着那台焕然一新的印刷机解释道,公司销售的印刷设备在使用报废后,客户可以将其估价退还至工厂进行翻新处理,同时,那些尚未报废的设备也能回到工厂接受升级和改造。该设备系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翻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因而具备了印刷、烫金以及喷码等功能,并能实现这些操作的一体化完成。

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这台机器因节省了原材料和降低了成本,其售价仅为全新设备的七成,且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二十。目前,企业每年可以生产并销售50台套的再造设备,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邹远飞表示,我们对于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对成本控制也无需担忧,已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循环。

陈旧的设施重获新生,展现出勃勃生机。再制造技术不仅丰富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为循环经济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废旧电器和电线小作坊的拆解起步,逐步发展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初步形成,进而见证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在经历了切割、锤击、焚烧的粗放式扩张过程中,也饱受烟雾熏烤、尘埃弥漫的环境折磨——如今,子牙开发区正致力于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共生产业体系,并在点、线、面全方位持续优化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管委会主任王玉军概括为“三圈循环”:

企业内部循环的关键在于建立以物质源头减少、流程循环利用以及末端资源再生的模式。以母公司销售的印刷设备为例,当这些设备在印刷企业使用过程中磨损至破旧,便会经过“长荣震德”的再加工处理,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该园区致力于循环利用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打造以企业间资源逐级利用和产业间物质交换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上游企业的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了产品共生链。以“格林美”为例,其拆解的废电线和废塑料可以直接销售给园区内的企业,从而实现了专业化的循环再利用。

社会大循环构建起以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为中心的体系。我们在这个更广阔的产业布局中配置资源,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中进行资源配置,并在更长的生命周期内激发产业的活力,从而使得“有限资源”得以实现“无限循环”。

绿色能源:

“铛铛车”有颗“现代心”

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记者见证了那暗红的地板、棕红的座椅、黄灿灿的布艺窗帘以及邮电绿的“外衣”,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展开了一段对“铛铛车”的怀旧之旅。

“铛铛车”虽外观复古,却蕴含着现代的活力。它以零排放、零污染、纯电动的特点,成为新能源领域创新的佼佼者。公司副总经理任晓勇对此深感自豪,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珠海银隆集团的全资子企业,其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已全部完工。其中,第一阶段的试投产发生在2017年12月,主要生产以钛酸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电动商用车辆和乘用车,以及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和充电设备等新能源相关产品。

任晓勇指出,目前天津银隆在静海区投入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共有67台,这些车辆均配备了银隆生产的钛电池。这种电池不仅安全性高、效率出众,还能适应广泛的温度范围,支持快速充放电,并且使用寿命较长,从而有效降低了充电成本和设施投资。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行无尘化措施,新能源电池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极高。车间外围设有密闭的观察走廊,一条长达500米的直线通道,同样保持着无尘状态。记者身着消毒鞋套,在走廊内谨慎前行。沿途的展示橱窗里,陈列着最新研发的产品样品。

若非有人进行解说,记者难以设想,竟是这些仅有手掌大小的电池,为庞大的公交车提供了稳定的绿色动力。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土地的繁荣,源自于废旧电器的拆解,从中挖掘“黄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企业已无法容忍丝毫尘埃的存在。

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刘德忠副主任指出,秉持着环境宜人、低碳环保的原则,园区内占地20平方公里的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与交通绿化设施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绿色的长廊,全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五十个百分点。工厂位于林中,而树林也环绕在工厂四周。在绿树环绕之中,园区内设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公共设施岛,该岛配备了先进的综合节能环保设施,将污水处理与雨水收集功能合二为一,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气零排放的目标。

随着“铛铛车”融入现代技术,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盛行,主导产业从单纯的再生资源拆解逐步转向再生资源深加工、再制造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子牙开发区正稳步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质变正在发生。质变已经发生。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科学的行政管理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该园区推进了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目前,已有365家企业入驻,包括安盛津安、TCL、奥博等超过10亿元规模的领军项目已陆续入驻,同时拥有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园区正逐步迈向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子牙河畔,循环经济的升级版呼之欲出。

海河传媒中心蹲点调研组记者 王立文 李玉峰 杜洋洋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