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针对重点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所提出的共性需求,已建立起一系列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这些中心主要致力于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选拔、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其运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截至2020年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我们将着力打造约1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并致力于在2025年实现约4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的设立目标。
2.智能制造工程
聚焦核心制造环节,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的深度融合,进行创新集成和工程化应用。鼓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用户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研发智能型产品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设备,并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借助优势企业的力量,围绕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关键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以及供应链的优化,打造重点领域的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优越、需求急迫的关键区域、领域及企业里,分别推行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与产品、新兴业态与模式、智能化管理及服务的试点示范和广泛推广。构建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并构建智能制造的网络系统平台。截至2020年,我国制造业在关键领域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同时,试点示范项目的运营费用减少了3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了30%,不良品率也下降了30%。展望2025年,制造业关键领域将全面步入智能化阶段,届时试点示范项目的运营费用将进一步降低至50%,产品制造周期将缩短至50%,不良品率也将降低至50%。
3.工业强基工程
推广示范性应用项目,构建激励与风险分担体系,以促进核心基础部件(包括元器件)、前沿基础工艺、以及关键基础材料在首批次或跨领域范围内的应用。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领域,对重大工程项目和关键装备所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给予优先支持,鼓励领先企业联合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用户共同进行攻关,以突破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部件在工程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障碍。加强平台建设,着手设立多个“四基”研究机构,搭建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并不断优化关键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给自足,对外依赖程度逐渐减轻。在此背景下,航天、通信、发电与输变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以及家用电器等行业迫切需要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至2025年,我国将实现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供应,推广80项标志性先进工艺,其中部分工艺将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地位,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并逐步形成以整机为主导与基础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4.绿色制造工程
推动传统制造业在能效、清洁生产、水资源节约与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实施大型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再制造以及低碳技术产业化的示范项目。针对关键区域、水系和行业,推进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工程,并全力推进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源头防治工作。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的标准体系,并开展相应的绿色评价活动。截至2020年,成功创建了上千家绿色示范工厂以及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重化工行业在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迎来了转折点,关键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20%。展望到2025年,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及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将达国际领先水平,绿色制造体系也将基本成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开展并执行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民用航天项目、智能环保列车、节能型及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设备与高科技船舶、智能电网全套设备、高端数控机床、核能设备以及高端医疗诊断设备等一系列创新与产业化项目、重要工程。研制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引领作用的重点产品与关键设备,增强我国自主设计及系统集成能力,攻克共性技术的关键难题及产业化、工程化障碍,积极推动应用示范和试点工作,增强创新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地位,力求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预计到2020年,这些领域将实现完全的自主研制与运用。至2025年,我国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显著增加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关键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将显著减少,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而在关键领域的装备水平将实现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