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电子证照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1

主持人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 申展利:

各位媒体同仁,早上好!最近,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工贸行业重大安全隐患认定规范》,此举旨在加强工贸企业重大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治理,有效预防安全风险的爆发,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专门发布会进行说明。

我们邀请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杨智慧先生前来讲话,副局长尚文启先生也到场,还有二级巡视员王立忠先生,他们向与会者说明相关情况,并且回应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杨智慧局长介绍情况。

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 杨智慧:

各位媒体同仁,早上好!十分感谢你们对安全运营的关注和帮助。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得到应急管理部全面执行,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平衡好经济进步与安全稳定的关系,依照“彻底根除事故隐患、全面解决安全问题”的原则,在系统梳理近些年工贸领域重大事故案例、深入汲取成功做法之后,部门牵头对《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进行升级改造,最终制定出《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行政规章的形式正式发布实施,具体推进了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精准聚焦,进一步补充完善新要求新措施。2017年的评估规范实施已经超过五年,一方面,企业持续开展内部检查和改进,各级应急管理机关不断进行执法监督,特别是去年“清零百日专项”集中处理了众多重大安全隐患,同时企业安全基础持续增强,部分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性明显减弱或已彻底解决;另一方面,由于新科技和新装置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易导致特大事故的新状况和新挑战,迫切需要将其包含在评估规范内。

其次要规范准则,继续清晰界定审核规范。根据对各地执法指导、以及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业交流的情况分析,2017版评定规范在实施环节存在认识不统一、尺度控制不一致的情况,借助这次完善,尽量将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涵盖相关区域、位置和器具、装置、设备,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列举的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我们也会在补充说明文件里逐条进行解释。

三是深入分析,持续增强规范的可操作性。制定阶段广泛听取相关政府部门、各地应急管理单位、本部门各业务单位及部分企业、行业团体,还有学者的看法,两次借助部门官方网站和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意见征集,总共收到551个机构或个人提交的1627条反馈。通过面对面讨论和远程沟通等手段,反复召集领域内学者与公司人士开展会议,逐项分析探讨改进建议。在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针对工贸领域安全治理三年推进计划及"清零攻坚"专项工作中,也曾邀请部分企业针对待调整的评估标准展开论证,从而实现优化完善。

接下来,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整体安排,我们将针对工业和商业关键领域,参照重大风险事故的评估规范,发起集中整治行动,借助专业团队的协助和严格的法律执行,促使各地以及各公司增强识别隐患的主动性和专业性,仔细查找并纠正重大安全风险,务必防止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总台央视新闻频道记者:

感谢主持人。现行评判规范自2017年推行之后,在加强工矿企业重大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治、预防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等层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那么请问,新调整的评判规范同2017年的版本相比,有哪些新的调整?

杨智慧:

感谢你的咨询。新版评估规范,详尽考察了近些年制造业与贸易行业的事故状况,着重关注了存在导致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形。依据工贸领域安全监管强化举措及专项治理成果,已识别出64项重大风险点,涵盖行政管理、行业规范及专项检查三大类别,较2017年版本新增5项,这些新增风险点中,涉及粉尘爆炸、氨制冷系统及密闭空间作业等关键领域的判定规范,已推广至工贸系统内的8个细分行业

新版评判规范较2017年版本有三个显著差异:首先,其权威性更强。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规对构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及监督机制、推动企业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作出了具体指示,明确国务院应急管理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需依据职责划分,拟定各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准则。2017年的那个判定标准原本只是部门层面的规范文件,如今现行的判定标准已经提升为部门层面的规章,因此其法律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版判定标准更加集中,它一方面着重强调了事故本身,以此作为评判的核心依据。近些年,由于承包、承租单位管理松散,无证操作导致事故频发,为此增加了关于管理的规定。具体包括,要求承包、承租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工作,金属冶炼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考核通过。此外,将集中处理各行业容易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隐患。钢铁、有色金属领域主要关注高温液体处理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建筑材料领域着重注意容易发生危险的废弃物清理工作以及易燃和有毒气体,机械制造领域主要考虑铸造过程中高温液体操作和易燃气体安全防护,轻工业领域重点监管存在高危险的机器设备,纺织产业着重管理高风险设备周边的人员活动区域和禁止不同物质混合存放,烟草制造领域主要注意熏蒸操作环境以及烟叶加工时可能导致的中毒事故等重大安全隐患。第三点体现方法更合理。比如针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密闭空间作业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定,明确要求只针对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中毒危险的密闭空间开展作业识别、审批及执行等环节,此项规定与重大危险因素紧密关联,条款设置更为合理。

谢谢大家!

南方都市报记者: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已经发布两年以上了,现在应急管理系统执法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了?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推动重点工作的实施?

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副局长 尚文启:

感谢你的咨询,国家最高领导层对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变革极为关注,依照中央整体安排,应急管理部不断强化工作执行,诸多核心改革事项已显现初步成果。

促使改革部署得到贯彻,32个省级行政区均制定了详细执行计划,河北、江西、陕西等17个省的地级市已发布具体执行方案,成立了执法组织,在这之中有10个省的下辖县区也已公布执行计划。

完善执法机制,省级机构在履行本级别监管任务的同时,其统筹管理及督导职能获得增强。执法任务主要由市县级机构负责,以区县级为主的日常监督机制基本建立。部分区域尝试借助授权执法、设立驻点机构、下放权限等途径,加强乡镇及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以此打通监管的末端环节。

三是执法队伍管理更加严谨。制定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范》,推动执法人员认真履职,保持廉洁,公正执法。编写并发布了《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及复训指导方案(试行)》,开展全国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技能轮换,增强执法人员素质。联合司法部颁布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旨在促进基层强化执法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第四方面监管标准显著增强。公布了《应急管理部关于强化生产安全监管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强化严谨标准监管的五种类型十七条行动方案,现阶段已有二十九个省公布了分类阶段监管措施,二十六个省的应急管理机构与司法单位联合发布了《生产安全司法联动执行方案》,监管的体系与规范持续得到健全。积极运用“网络化监管”平台,在十六个省获得了良好效果,促使监管活动全程实现数字化对接,持续增强监管工作的数字化程度。

五是要加强执法保障的实施力度。当前全国多数省份已经基本结束执法制服的发放环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先后举行了统一着装活动,体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优良的精神状态。二十三个省份依照规定推行执法车辆的涂装标记事务,到现在为止总共涂装了四千多辆执法用车。

接下来,我们要深刻领会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工作的关键讲话内容,集中精力处理执法体系优化的核心事项,着力增强区县级监管机制,持续改进法规制度的建设,增强工作团队的素质,提高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实力,务必让执法体系改良获得显著成果。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留意到应急管理机关对劳动安全教导的管控强度持续增强,自二零二一年十一月起,于全国范畴内推行了劳动安全教导形式化整肃行动,询问此次整肃行动成效怎样?谢谢!

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王立忠:

感谢您的咨询。安全教育培训的意义,大家都很清楚。2019年9月,一起工厂火灾的扑救画面在网络上流传。当时有位员工面对化学品燃烧,竟然采用吹气、用纸片扇风、用脚踢打等错误方法施救,持续了四分多钟,但火势并未得到控制。这场火灾最终导致19人不幸丧生。调查结果显示,这家中介没有安排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没有组织过紧急撤离的模拟练习,导致工人在面对火灾时无法妥善应对和撤离。针对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教育上敷衍了事、考核标准宽松等严重问题,我们部门推行了一项为期超过一年的安全生产教育“表面功夫”专项治理行动。主要领导对专项治理活动发布了指示、明确了目标,分管领导亲自安排、审核专项治理计划,在安全执法部门和工贸管理机构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借助定期通报、视频沟通、信息发布、联合检查、案例通报等手段推动各地严格执行责任、执行治理任务,专项治理活动获得了初步成效。

培训管理更加严格有序。应急管理系统内各层级运用专门检查、协同检查、互换检查等手段,强化对考核辅导活动的监管,坚决惩处不合规行为。到2022年12月尾,各地对全部培训机构实施了检查,涉及4171家,发现1.1万个问题,淘汰清退了315家,停业整顿了299家,责令整改了2445家;对全部考试机构和考试点进行了检查,覆盖2213家,发现5748个问题,取消了212个考试点,停考整顿了153家,责令整改了997家;抽查了28.1万家企业,发现12万个问题,对6.1万家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总额达27877万元,培训领域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其次,严格管控培训考核已获社会广泛认同。各级行政单位推行分层分类管理,签订行业自律文件,运用网络监测检查,开展随机抽查必测试点,不断强化对生产安全教育及考核的管控。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的主流新闻媒体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报道,阐释了治理措施与成果,普及了安全培训考核的相关法规政策,并公开了872个具有代表性的执法实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积极的社会评价,不断强化了严格监管与严厉查处的威慑力。

三是培训考核的根基显著增强。各区域应急管理机构借由专项治理的契机,注重治本与治标并进,着力夯实业务根基。北京等二十六地公布了八十五项规范培训考核的举措;河北及山东等二十八地已将企业安全学习纳入常规检查范围,以此促使企业承担学习义务;江苏、福建等二十四地正改进考核站点分布,并促使既有考核点达到标准;浙江、四川等十八地已构建考核点淘汰更新的体系,实施动态管理;江西、重庆等二十八地正推动考核机构及站点等基层部门提供现场询问、电话解答、网络咨询等多样服务。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培训考试工作良性发展。

安全作业学习关乎根本要求,有助于增强劳动者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能够减少意外事件的出现。经过这次集中治理,我们会不断加强对于学习活动的监督。同时,我们期望新闻传播界人士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大量介绍学习活动的相关措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等,促使众多公司及其员工认真进行安全作业学习,为稳定发展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当前,在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工商业机构的安全生产状况展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杨智慧:

感谢你的咨询。根据2022年国内工业与手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事故记录,可以归纳出三个显著表现:事故类型相对集中,涉及领域比较明确,造成后果相对严重。

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检维修工作经常发生事故。2022年,这些企业发生了8起重大事故,导致32人丧生,25人受伤。在这8起事故中,有6起是在进行检维修或设备安装时发生的。金属加工厂维护检修任务繁重,许多工作委托外部单位执行,转包转租现象普遍,导致各方职责难以明确,形成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基层操作人员大多是劳务输出人员,部分承包商甚至雇佣临时工,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操作能力欠缺。

环境治理正经历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过程,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普遍应用,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隐患,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在内的多种新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环保设备设施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员工水平高低不一,专业能力欠缺,许多大型工贸公司越来越把环保设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交给第三方治理企业,然而与这些企业在安全责任方面的划分模糊,导致环保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变得松懈。马钢“2·6”脱硫脱硝系统料仓出现严重开裂,属于第三方治理企业的事故,该事故源于检维修环节;广东联昇线路公司“12·25”发生中毒事件,也是第三方治理企业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具体涉及清理工作。

三是特殊作业事故比例很大。2022年一共出现特殊作业事故264例、造成255人丧生,反映出公司对特殊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不充分,作业场所的管控松懈,对执行特殊作业的人员教育不足,工人的安全观念不强,不按规矩操作的情况严重。

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安全教育培训能够增强劳动者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有助于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众多预防措施中的一项重要手段。请问应急管理部门今年在安全学习方面主要开展哪些核心任务?谢谢!

王立忠:

感谢您的咨询。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安全生产领域遭遇重大考验的一年,因此推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责任更艰巨、标准更严格。具体而言,今年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重点来提升培训考核工作水平。首先,要继续在法规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上多下功夫。需迅速改进《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部分规章,以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这一强制标准,通过制度层面强化并规范培训考核事务。同时,要不断在考试管理规范化方面多下功夫。严格审查高危领域单位负责人安全素养及管理才干评估,持续改进评估办法和项目,增强评估成效,有效促进其恪尽职守。同步开展全国性考试资料库的更新作业,今年重点完成电工、焊工、高空作业等普遍性较高的特殊工种考试资料库的更新。迅速推进全国安全生产知识技能考核信息系统的研制与部署,让所有劳动者都能通过线上途径完成考核与证书获取的完整流程。重点促进各地落实考场规格统一化、考务作业标准化、考务人员职业化、实际操作情境化这四项建设。此外,要不断加强监督执法的精确化水平。要确保各地执法检查中必须包含对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核查,必须密切监督企业负责人依法执行教育培训的义务,促使企业员工通过考取资格证或完成培训来达标上岗。督促各地将安全培训组织单位和考核组织单位列入年度监管安排,强化监管措施,依法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综合运用约谈、处罚、公布、公开报道、协同惩戒等多种方式,促使培训、考核组织单位形成自我规范、不断优化的内在动力。借助与公安机关构建的定期协作反假体系,不断坚决处理伪造官方网页及售卖虚假证件等非法活动,始终遵循出现个案即行打击的原则,以保障生产安全环境的稳定。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该《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学术性很强,应急管理部打算运用哪些途径,促使企业和基层监管部门更加深入地领会并熟练运用?

杨智慧: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工贸企业发现并处理重大隐患的权威指南,深刻领会并熟练运用标准内容十分关键,应急管理部将强化宣传引导,促使企业与各级监管部门有效应用判定标准。首先,要全方位开展宣传,提升企业关注程度。我们将借助各种传播渠道广泛传播《判定标准》的核心要点,系统阐释《判定标准》在预防与控制工贸领域重大灾难性事件方面的关键作用。此次举办的专题发布会旨在借助媒体力量扩大宣传,促使众多工贸单位关注重大安全隐患的检测与整治工作。同时,我们将制定专门说明材料,确保准确理解各项条款。我们会发布说明文件逐一阐释六十四个条款,比如概念界定、文本情形剖析、特殊状况等,把说明做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指南”,公司相关人员及监督执法人员都能理解要点,可以识别出关键风险。其次会聘请专业人士指导,把疑问讲明白。组织各领域权威人士制作影像资料,阐释各类重大风险要素的具体状况,涵盖其确立规范,以及关联的常见生产安全灾祸等。同时,我们也会请来领域内权威人士,针对推行阶段遇到的关键疑难点发表意见,以便公司更透彻地把握评估规范。

凤凰卫视记者:

为加强执法的严格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应急管理部安排了安全生产执法案例的上报任务,询问2022年执法案例的上报及优秀案例的评选情况如何?谢谢!

尚文启:

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应急管理部从2021年开始不断进行安全生产执法案例的上报活动。2022年,全国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总共提交了18395个执法案例,其中与刑事处罚相关的案例有442个,涉及危险作业罪的案件为101起。通过这项工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把案例报送当作重要途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持续改善。

依照日常执法案例的筛选审核机制,我们周期性地遴选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优秀执法案例进行公布,迄今已经向社会公布了2021年两批共计30个优秀执法案例,接下来将发布2022年度的30个优秀执法案例,这一批优秀执法案例展现出四个方面的特质:首先是集中体现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处罚。执法实践展现了新安全生产法规的严格执行,强化了惩处力度,对重大违规行为必定依法严惩。最突出的处罚案例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云南局针对某煤业公司及其负责人实施了行政处罚,监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及负责人处以461万元罚款。此外,工作重点在于集中处理重大安全隐患。案例关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消防等关键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及执法检查要点,着力强化严格执法要求,着重防范重大风险、排除重大隐患、阻止重大事故发生。三是关注企业负责人依法尽责。企业负责人是落实企业责任的核心,其依法尽责状况是监管检查的重点。执法实例里,有14起案件针对公司主管单位及关联责任人实施了“一个案件处罚两人”的做法,比例高达一半。第五项是集中加强行政与刑事司法的联动。执法实践中共有七个案件涉及行刑联动,其中四个属于危险作业罪范畴,例如某木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无视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强行恢复生产,最终被审判机关裁定犯有危险作业罪,该法定代表人被判处三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三个月,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应急管理部公布的先进执法范例为各地执法人员在规范执法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行动指南,此举也促使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纷纷开展优秀执法案例评选活动,例如山东省近期公布了2023年度第三期典型案例,其中一项案例尤为引人注目,东营市东营港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借助智慧园区监管平台的高空监控画面,察觉到某企业存在违规动火作业行为,仅用十三分钟便抵达现场展开检查,在核实违法情况后,依法对企业违规行为实施立案处理,这种“云端执法”模式显著提升了执法效能、判断精准度以及行为震慑效果。此次先进事迹表彰活动在执法队伍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竞相进步的良好风气,同时筛选出一批来自基层的卓越执法实践和成功经验,为整个执法体系提升工作水平与办事效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把执法案例报送作为重点,着力推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更加集中精力,针对重大事故隐患以及企业负责人是否依法履行职责等方面加强执法,以此全面提高执法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海报新闻记者:

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执行,请问应急管理部门怎样促进更有效的执行《工贸单位重大风险认定规范》?

杨智慧:

感谢您的关注和询问。我们清楚地看到部分制造和加工业单位主动承担职责的意识不强,基础管理工作仍显不足,这种状况尚未得到彻底改善。工矿企业领域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依然任重道远,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努力。今年,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整体安排,我们集中关注工业与商业等关键领域,发起一项针对重大风险点的检查整治行动,借助专业人员的协助与辅导,并加大精确执法力度,促使各地与企业仔细查找重大安全事故苗头,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在企业层面,核心负责人是确保安全生产首要职责的关键人物,核心负责人的工作执行情况一直是安全监管检查的重点。核心负责人需要掌握本行业重大事故风险点的评估规范,安排分析规划,持续进行符合标准的情况检查和修正,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亲自参与检查本单位重大风险点的排查和治理工作。需要明确公司各个层级排查治理的职责划分和具体操作规范,健全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人员参与,包括生产单元和基层岗位的员工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要建立公司重大安全风险记录簿,实施全过程监控,保证责任主体、治理方法、经费保障、完成时限和应急方案全部落实到位。

监管机构方面,需要兼顾周到协助与严密管控,同时推进专业咨询辅导和精确严厉的执法行动。

相关部门需要健全政府委托服务、聘请专业人士等指导机制,强化对高风险核心企业的指导,协助企业准确识别、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隐患。去岁,应急管理部门召集多个专业小组,针对十几个以轻工业为主的重点县,实施了针对密闭空间作业的专家辅导活动,效果显著,工贸领域密闭空间操作事故的频发状况有了初步的控制。今年,会继续为12个关键县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同时需要各省应急管理机关确定本省的重点指导县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借助专家咨询服务,确实能提升隐患检查整改的成效,切实能预防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重点检查重大安全隐患以及企业主要管理者的工作执行情况,实施精确的执法监督。企业自我检查发现的安全风险,若已经依照规定上报,并且正在实施有效对策进行整改的,法律上不予施以处罚;对于企业自我检查未能发现,或者发现后未按规范上报,也未实施整改措施的重大安全风险,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惩治。对于未能有效检查纠正而造成重大风险积压或发生事件的,需依法对企业及负责人实施双重处罚措施。借助严格监管手段,促使未主动进行风险排查与整改的企业切实履行其管理职责。

谢谢您!

主持人 申展利: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