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备专栏】读新闻,让“视界”多彩——新闻四则整合教学设计
《多文本语文经典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设计意图
一、文本简析
这个单元属于教材的显著设置,它调整了语文学习的传统模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解读、内容把握和艺术品味等单一维度,而是推动学习朝着更加灵活、深入和多维的方向发展。单元中的学习环节,通常包含阅读层面的探索以及操作层面的实践,阅读与操作是活动的外在表现,探索是活动的核心环节,而增强语文的核心素养则是活动追求的目标。阅读文本是单元中“活动·探究”的开端,需要摒弃逐篇讲解的方法,转而运用多种文本整合比较的阅读方式,以此突出文章类型的特点,协助学生建立文体认知框架,增进知识积累,为后续的实践环节打下根基。八年级上册教材新闻单元选用的文章,在时间上和话题上都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较大间隔,所以,增加最新鲜的资料作为补充,进行多种文本的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建立知识框架很有帮助。
新出土了六处古代祭祀场所,共计发现了五百多件珍贵历史遗物,那道闪电真是壮观,那片红霞也格外迷人。这三篇文章出自《多文本语文经典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具体是《冲锋在一线用心到极致》《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两篇作品,它们分别属于消息、特写、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类别,同样展现了“新闻”这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又从不同层面回应了读者对各新闻事件的阅读期待和关注重点。
四则新闻报道各有特色,风格迥异:《新发现6座“祭祀坑” 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采用简讯形式,运用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简洁准确,完整呈现了新闻事实;而《那道闪电!那抹红霞!》则注重描绘,手法多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着重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壮丽景象这种报道形式是新闻特写,选取事件中最具代表性且动人的片段进行生动呈现和强化,运用精雕细琢的笔法,通过侧面渲染来凸显事实核心和中心思想;作品《冲锋在一线用心到极致》属于人物专访,通过精选的典型事迹来展现人物突出的个性,运用多种手法揭示其精神气质;《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是新闻评论,针对最新出现的新闻现象,表达个人见解,清晰阐述立场,将叙述与议论融合,条理清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借助教材研读了《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等新闻报道,对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认识,也接触了各类新闻样式。从这四篇内容简短且关联紧密的文章入手,能够让学生检验课堂所获,将已有的理解能力加以迁移,从而进一步健全对新闻这一文体的认知架构。这个单元的阅读环节,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完成,采用快速浏览和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所以,在单个课时内掌握四篇课外文章,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理解各类新闻报道,将课堂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有助于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意识。
三、目标确定
新闻属于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用来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各种不同的新闻类型,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多样化的信息内容。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归纳总结,是阅读新闻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分析各类新闻作品的叙事元素与表达技巧的差异,能够归纳新闻的归类特征,识别各类型新闻的独特性,使学生掌握依据阅读目的,确定新闻的阅读重点、阅读区域和阅读方式,进而建立知识框架,培养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范围,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根基。
基于以上思考,授课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速读文本,勾画新闻要素,概括新闻内容。
2 .比较异同,统整新闻共性特点,分析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掌握针对不同要求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涉猎多种类型资讯的技巧,培养留意当前动态的意识。
四、学习过程设想
本堂课要在学生通读课本材料、对新闻基本概念有所认识之后开展,目的是丰富教学内容,搭建知识框架,指导学生掌握各类新闻的阅读方法,进而培养他们阅读新闻的爱好,拓宽视野,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新闻消费者。提炼新闻主旨属于基础练习;分析数据对比,掌握各类报道的阅读关键和技巧是核心教学内容,链接不同文本,针对特定新闻进行深入研读,则属于进阶训练和课后拓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文本,勾画新闻要素,概括新闻内容。
2.比较异同,统整新闻共性特点,分析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3.学会根据不同需求,阅读各类体裁新闻,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比较异同,分析归纳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和阅读关注点。
教学难点:
打通多文本,在形式置换中掌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知,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资讯泛滥,新闻报道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拿起手机、打开电视、收听广播或观看视频,总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新闻内容。我们之前在课本里接触过一些新闻类文章,现在回想一下,新闻究竟属于哪种文体,又包含哪些具体类别?
(屏显,明确)
新闻旨在实现信息交流与传播,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属于一种应用性文本,主要记述近期发生或出现的事实。
新闻涵盖报道、纪实文章、深度描绘、考察文件、深度访谈、观点阐述、媒体问答、即时片段等;消息则仅限于狭义新闻的范畴。
读书无需远行,便可知晓四方动态,新闻能让我们洞察广阔天地;一则真实资讯,经由“新闻报道”这一渠道,我们能够看见事件多维度的呈现。这堂课,我们将各类新闻放在一起研读,掌握解读新闻的方法。
(屏显)
《新发现6座“祭祀坑” 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那道闪电!那抹红霞!》
《冲锋在一线 用心到极致》
《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二、提取要素,感知共性
快速阅读这四篇报道,找出“六要素”,然后用简短的话说明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
(屏显)
新闻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若干核心成分,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需要具备这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通常被概括为六个方面,也就是常说的“五W”和“一H”。具体而言,这六个方面分别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的具体内容,事件涉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方式。
交流,明确:
《新发现6座“祭祀坑” 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报道的事实是:2021年3月20日,一个名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会议公布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新发现了6处“祭祀坑”,并且已经出土了500多件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
《那道闪电!那抹红霞!》刊载的内容为:2018年2月23日,中国运动员武大靖凭借创造世界纪录的表现,赢得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的冠军,帮助中国团队在平昌冬奥会上赢得金牌。
《冲锋在一线用心到极致》披露的内容是:在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一科护士长陈静身先士卒,死守岗位,不遗余力地参与了一次次抗疫行动。
《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披露的信息是: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心思想是“关爱自然,行动要快”。
新闻具备时效性、精准度和真实性这三个核心特质,请参照以下四则报道,分别阐述这些特质如何具体展现出来。
(屏显)
效率在于行动迅速,信息要更新。对于新面孔、新事件、新状况、新挑战,需要快速察觉,迅速掌握,及时传递。
事实就是真相,所描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都不允许编造。
真实可靠,就是说所有信息,哪怕是最细微的部分,都必须完全正确。一旦信息出现偏差或者错误,不仅会降低其作为新闻的价值,还会失去民众的信任,更会危害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
交流,明确:
《新发现6处“祭祀坑” 已出土500余件珍贵文物》 这则新闻出自《光明日报》3月21日发表的报道,报道的是3月20日发生的事情,消息来源值得信赖,新闻价值突出,文中“500余件”的“余”字、“金面具碎片、带有色彩描绘的铜制头像、青铜造型的神树等珍贵文物,让世界为之震撼”里的“碎片”、“等”、“让”等用词都十分严谨,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可靠和精确无误。
《那道闪电!那抹红霞!》属于新闻特写体裁,系新华网在2018年2月23日发布的当日新闻,其内容真实且时效性突出。文中出现的“39 秒584 ”等数据,反映出报道的精确度高。
这篇报道出自《人民日报》,刊发于2020年3月1日,记录了武汉疫情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其新闻价值相对其他三条报道有所逊色;文章中大量采用当事人原话,诸如“1月24日,除夕,凌晨4点多”这类具体描述,有力地证明了报道内容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是新华网在2020年6月4日为配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而发布的新闻评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文中提及的“1.1 ℃”“0.24 ℃”等具体数值,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当前”等表述,都显示出该新闻报道的精确性和可信度。
总结:新闻是供人们互通消息、扩散资讯的工具,它时效性强、内容可靠、事实准确,因此决定了阅读新闻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阅读新闻,我们能够突破空间和地域的束缚,迅速掌握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洞察社会发展的脉络,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故,拓展我们的认知范围,积累人生阅历。
三、比较异同,辨析特性
各类新闻报道形式有别,创作手法也千差万别。需要根据标题特征、涉及事项、核心内容、叙述手法、文字风格等角度,完成表格的填写,用以对比分析四种新闻类型各自的独特之处。
学生跳读文本,填写表格。
交流,明确:
这个标题包含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主标题概括了核心内容,副标题补充了相关背景和重要性。报道聚焦于一个新闻事件,强调事件的全面信息,包括事实情况、背景资料、重要意义以及深远影响。文章采用叙述手法为主,语言表达精准,叙述简洁而严谨。
这个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充满强烈的情感表达,它所描述的是一则新闻报道,报道的核心内容是事件中的几个关键画面,叙述手法以描绘为主,同时融合了直接和间接的描写技巧,语言表达鲜活逼真,具有很强的感染效果。
这个标题包含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强调个人的精神风貌,次要部分说明事件发生的场所、当时的状况以及关键人物。文章聚焦于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着重介绍他们的突出行为和说过的话,采用的人物刻画手法非常精细,语言表达富有活力。
这个标题点明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报道的对象和关键点在于媒体对相关事件的评论和看法。文章的表述方式以分析为主,文字简洁,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效果和动员能力。
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报道。以《那道闪电!那抹红霞!》这篇新闻特写为例,若要改写成消息体裁,需要删减其中细腻的描写,保留核心事实和关键信息。若是写成通讯,则可以增加采访对象的观点和背景资料。而新闻评论则需要提炼事件的意义,提出个人见解,并配以逻辑清晰的论证。
交流,明确:
报道若以信息体呈现,须舍弃文本中的具体描绘、情境刻画、间接叙述等元素,仅陈述核心事务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并说明关联背景、价值及后果。
若采用事件报道体记述,需按事情发展顺序,先介绍武大靖赛前如何准备,再说明比赛日程如何安排,接着描述比赛环节怎样进行,然后呈现比赛结局怎样,最后交代颁奖环节如何举行。
若要采用人物专访的体裁来叙述,需要补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事迹,例如日常训练中武大靖所展现出的状态,其他赛场上的胜负记录,以及此次备战过程中的勤奋付出等,同时要丰富人物对话与内心刻画,着重体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若以评论体呈现此事,需先概括事实经过,再聚焦武大靖夺金的某个具体瞬间,清晰表明立场,阐述个人看法,展现其卓越品质,进而激励年轻人效仿。
总结:各类新闻作品的侧重点、叙述手法、展示信息均有区别。了解各种新闻形式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技巧。
四、联系生活,掌握读法
各类读者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各有差异。我们学生群体在阅读各类新闻报道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阅读呢?请参照课堂所学知识,以及本节课接触到的四篇新闻报道,谈谈自己的看法。
(屏显)
接收简讯,需要查证出处,查看题目和开头内容。消息的出处决定了其可信程度和报道角度,题目和开头内容则概述了消息的核心信息。例如《新发掘出6处“祭祀坑” 已出土500多件珍贵文物》这条报道,从主标题和副标题就能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阅读新闻特写时,要仔细研读场景刻画和细节刻画,还要注意间接描写,借此掌握写作手法和技巧,学会将瞬间扩展和对象深入,运用“慢动作”和“放大镜”使记叙文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例如,《“飞天”凌空》的前两个段落里的细节刻画、《那道闪电!那抹红霞!》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表情动作描写,以及两篇文章的间接描写,都十分值得仔细研读并学习借鉴。
分析人物报道时,需要留意典型事迹的挑选和讲述方式,领悟人物刻画、情景描绘怎样展现人物个性,以便自己的写作能够显露人物性情,展现人物风骨。例如《冲锋在一线用心到极致》一文,选取了“主动加入支援武汉队伍”“无畏艰险照看危重病人”两个情节,与文章主旨相呼应,强调了人物的高尚品格。
分析事件通讯需留意内容呈现的轻重缓急,领会作者如何展现事情的发生发展,明确文章着重描绘了哪些场景以及其价值与影响。例如《一着惊海天》将事件置于宏大的背景下铺陈,强化了其重要性;叙述事情经过时,通过简短的段落记录人物交流,着重体现了人物的果敢与自信。
看新闻评论时,需要明确作者的核心看法,理清其说理过程,掌握怎样围绕中心展开分析的方法,这样能为写议论性文章打下根基。
总结而言,常言道“明辨者察其理,愚昧者逐其表”,在手机广泛使用的当下,大量资讯不断涌入人们日常。面对纷繁的资讯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懂得选择内容,掌握阅读方法,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日常,使我们的视野更加丰富。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除了大量涉猎各类知识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某个领域进行钻研,即集中精力研究某个主题,并查阅相关报道。自从武大靖在2018年冬季奥运会上赢得奖牌以来,运动员们持续奋斗、不断进步,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场面、令人喝彩的镜头,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效仿的榜样和可贵的精神。围绕“北京冬奥会”这个主题进行阅读时,会看到哪些相关报道?需要课后完成阅读记录表格,并且和同学们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