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生玩手游为消遣也为“指间社交”
最近,李晓玟在住处断电之后,常常对着手机发呆,小声嘟囔一句道声安才肯合眼。即便如此,手机上的虚拟男性人物依然让她念念不忘,她在脑海里暗自思量:倘若能遇到这样一位伴侣该多美妙。
李晓玟就读于四川省的一所大学,是2016届的在校生,她手机里最难以割舍的游戏是一款模拟恋爱经营类的手机应用。
最近,这款手机游戏在高校学生群体里逐渐受到欢迎,同时,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等手机游戏在大学生中的热度一直很高,手机游戏再一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1月2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全国84所高校的513名大学生中展开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有42.69%的受访者有时会玩手机游戏,有34.89%的人非常喜欢玩,还有18.13%的受访者说自己从未玩过。另外,有35.95%的受访大学生称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有47.1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游戏的时间在一到三个小时之间,而玩游戏超过五个小时的大学生占到了6.19%。
手机游戏成为一种社交方式
李自勇在湖北某大学读三年级,每天花在手机游戏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他承认,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们联机玩的。
如今同学们外出聚餐,用餐结束后常常要聚在一起玩会儿游戏。“在李自勇看来,手机上的那些游戏,已经成为当前某些高校学子主要的娱乐途径和联络渠道。“几乎人人都参与其中,不参与的人也会被带动着加入,否则就缺少了彼此间的交流内容。”
李欣作为北京的一名学生,对于李自勇所说的“游戏社交”有很深的认识,她经常在寝室玩手游,熄灯后如果第二天没有早课,她和室友们会一起玩几局,有时隔壁寝室的同学也会参与进来,但她觉得这主要是享受和室友同乐的时光,一个人时并不会沉迷其中,这不会对她的学习和工作造成干扰。
福建某高校2016届本科生陈艳从去年暑假起玩起了手机游戏。她坦言,暑假回家时,哥哥们常在家中组织游戏联机,出于好奇和打发时间,她逐渐融入了手游圈子。加入游戏队伍后,她和朋友们打招呼的方式变成了询问是否组队,日常也热衷于议论彼此在游戏中的种种失误,由此增添了诸多共同话题。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手机游戏时,有71.43%的大学生选择了“游戏体验”,47.62%的人选择了“朋友都在玩”,45.48%的人选择了“内容新颖”,41.67%的人选择了“身边人推荐”。
当觉得游戏过程不顺畅时,我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觉得主角的装扮风格不太恰当、游戏传递了消极情绪、运行时画面不够流畅等。何佳欣自认是手机游戏的高阶玩家,但她特别在意游戏的整体感受。大约一个多月以前,她常玩的一个游戏频繁出现服务器方面的问题,她立刻就不再玩了。相反,一个操作简单的独立游戏,因为画面运行顺畅且设计简洁,她在三个月内就通关了三百多个关卡。
沈阳某大学任嘉心表示,个人手机里安装了将近十个游戏应用,每当突破个人最高分时,她都会在社交网络分享战绩。她打趣说,团队模式对玩家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而她自认技术较差,因此更偏爱独自游玩,借助好友间的排名数据进行较量,也是一种互动方式。
67.1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手游是为了打发零碎时间
黄翌豪现在沈阳上大学,他回想初中时候,手机的作用远不如今天这般突出,那时玩网络游戏只能借助电脑,而如今手机里丰富的游戏种类,让他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他提到,无论在地铁上,课间休息时,还是排队等候期间,都能随时掏出手机来玩上一段。这种便利性让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韩楠所在的学校地处市郊,她透露说,那里多数手机在教室里收不到信号,想玩手机得去走廊才行。她打趣道,为了打游戏,同学们都克服了“懒癌”,每当下课铃响就抢着涌出来。她觉得这短暂的几分钟能让大家换换脑子、舒缓情绪,这也是手机游戏吸引人的地方。
每当社交平台上有新游戏广为流传,华东师范大学2015级学生李彤也常在空闲时段体验一番,不过她很快会因游戏机制繁复,缺乏耐心去深入探索,担心耗费过多时间,最终选择将其移除。
她主修法语,经常需要研读许多法文资料和书籍,感到疲惫时,轻松的游戏是最佳解压途径。这类游戏例如贪吃蛇、五子棋,每局只需几分钟,不会耗费太多时间,适合在课间、候车、用餐等零散时段进行,能够有效排解无聊感。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一项调研显示,在提及“游戏时间”时,大多数受访大学生倾向于利用零星时刻进行手机游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会在夜间进行此类活动,另有约一成八和一成七的受访者分别选择在白天长时间或课堂间隙进行游戏。此外,对于“游戏目的”,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大学生坦言是为了消磨空闲时光。
广西大学一名大一学生覃玮玮认为,独自玩单机游戏是一种享受。当感到乏味时,手游就像伴侣陪伴自己。若临时有事,便将它搁置一旁。等忙完手头事务,又会重新拿起。覃玮玮对手机游戏并不痴迷,主要是用来消磨闲暇时光和唤起旧日回忆。
她也是手机游戏发烧友,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16级学生刘淼把玩网络游戏发展成了另一份工作。如今,她已成为某视频网站颇具人气的播主。凭借高超的游戏技巧和丰富的游戏经验,她吸引了超过一百位关注者,每周一到周四的晚上六点,以及周五到周日的下午,都是她雷打不动的直播时段。她坦言,一旦停止直播就会浑身不自在。
刘淼在业余时间会做代打游戏,就是帮别人用账号打比赛,让他们的分数变高。她经常被网友叫做高手,被粉丝夸得厉害,刘淼很喜欢这种受欢迎又让人敬佩的感觉。她说认识新朋友,也能靠代打游戏赚点小钱。她觉得这样挺好的。
虚拟世界的满足与现实生活中的争吵
北京某大学2015级学生郑萌萌是手机游戏领域的高阶玩家,她坦言自己几乎除了睡眠、饮食和如厕都不停地玩这个游戏,甚至补充道连上厕所时也在玩
最近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某款手机游戏是她特别钟爱的,她在里面花费了不少心思:花费了一千多元人民币来强化角色,每天大致会花上三小时的时间,甚至有过连续六个钟头不眠不休地玩的情况……和朋友们外出散步的时候,她也总是捧着手机,由于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忽略了周围环境,好几次差点跌倒。
郑萌萌学业表现平平,但在游戏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凭借出色的排名和齐全的装备,她获得了显著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常常在游戏结束后被其他玩家邀请添加联系方式。这款游戏还让她与初中时期的同窗、高中时期的故友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且通过游戏平台,她结识了初中同学的朋友,两人因此发展出一段恋情关系。
可惜的是,他们碰面之后仍旧各自沉迷于游戏,彼此间沟通不多,有时甚至会因为游戏里彼此的表现而争辩不休。郑萌萌表示:“他游戏水平很差劲,连单挑都败给我。”
常丰和郑萌萌颇为相似,他在河南某高校求学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自诩为实打实的“游戏迷”,有将近十年的游戏经历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经常为了玩游戏而通宵达旦。“我打小就特别爱玩游戏。”常丰坦言。
过度沉迷游戏总是让父母不高兴,常丰的女友也常常因为游戏和他发生口角,他辩解道,自己同时在练习多任务处理,一边玩游戏,一边和女友聊天。
回想这些年玩游戏的时光,常丰坦言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如今他已着手准备研究生考试,不再似从前那样沉迷手机游戏,但内心对游戏的喜爱始终如一,他说,游戏本身并无过错,他永远怀念游戏曾给予的最纯粹的快乐和成就感,那陪伴他度过了许多成长的岁月。
东北大学的辅导员高歌觉得,大学生在校期间,首要任务是钻研专业知识,并且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在学习好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参加校园活动,加入各类社团,从而有效增强自身技能;当前,由于手机十分方便,致使众多年轻学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无论是在教室里、宿舍中,还是在食堂里,都能见到专注玩手机的人。高歌向大学生们提出忠告,应当科学规划个人时间,明确轻重缓急,切勿虚度宝贵的青春岁月。
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春峰指出,课堂中使用手机已经超越了单纯消遣娱乐的范畴,演变成一种由新兴科技引发的弊端,它侵蚀人的精神世界和决心,瓦解人的良好习性,扭曲人的处世方式。他强调,以感到乏味为由而玩游戏,并非合理的借口,认识并面对无聊同样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记者 马宇平)
按照应受访者请求,文中所有受访大学生均使用化名。广西大学王钰淇对本文也有参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