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IPO:挑战刚刚开始
无论是顺风车行业,还是出租车网络平台,滴滴都推出了众多产品项目,与嘀嗒展开直接较量。
正面较量滴滴,业务承压
顺风车业务上,滴滴诸多项目同步展开动作。去年十一月,顺风车经过调整后,在七个城市再度开展测试运行;今年三月,滴滴针对年轻群体,在中小城市推出了花小猪出行服务;今年七月,滴滴将拼车部门拆分出来,将其命名为青菜拼车,单独进行经营。
滴滴旗下出租车业务改名为快的新出租,为此增加了1亿元资金支持,通过发放打车凭证刺激乘车需求。对于嘀嗒的凤凰云管理平台,滴滴相应开发出桔行系统,旨在提高出租车服务效能。
嘀嗒现阶段的核心业务为拼车和快车服务,不可避免地要与滴滴产生竞争关系。尽管嘀嗒拼车在当前市场份额上领先,但该应用的整体活跃用户数量却远远落后于滴滴。根据相关数据,到2020年5月为止,滴滴出行的应用活跃用户高达5439.48万,而嘀嗒出行的活跃用户仅有585.65万,前者几乎是后者的十倍之多。
面对规模更大且技术实力更强的滴滴,嘀嗒仅有的业务种类和业务性质,都让它的风险抵御能力让人忧虑。另外,嘀嗒的内部管理也潜藏着不少问题。
运营模式存隐患
这种服务提供方式的弊端在于它仅扮演渠道管理者的角色,尽管这种策略能节省管理费用且收益稳定,但在对合作方的管控和维系合作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平台在管理司机方面存在局限,对司机的选用和管控手段不多,容易引发安全事件,这方面监管存在不足。根据公开资料,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累计收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记录77项,同时牵涉到20起诉讼案件,其中19起均与顺风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由此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有关。
由于滴滴爆出严重事故,导致公众更加关注这家公司,而嘀嗒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一直比较弱,因此这些事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这使得嘀嗒的市场声誉明显优于滴滴。不过嘀嗒此次提交上市申请,使自己成为共享出行行业的中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更多人的审视,它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可能会被揭露并扩大。
在嘀嗒出行应用中,其安全防护功能配置与滴滴相比,仍显不足。另外,与嘀嗒公布的事后安全条款相比,滴滴的关怀宝计划覆盖面更广。
就乘客和驾驶员的持续使用情况而言,滴滴在增强客户黏性和提升平台服务优势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以拼车业务为参照,滴滴借助科技手段,首先促成乘客与路线相近的私家车司机对接,有助于乘客找到同社区或同办公场所的司机,驾驶安全程度和客户满意度均得到改善。然而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一旦司机与乘客形成社交联系,他们或许会绕过平台私下商议,这对平台而言造成重大损失,而滴滴目前没有有效手段来阻止此类情况发生。
平台服务层面,嘀嗒给予顺风车司机的经济支持不多,对比滴滴的丰厚奖励,为了增加收入,嘀嗒平台的司机数量可能会显著减少。此外,其技术能力目前尚未建立压倒性地位,在面临滴滴等平台竞争时,嘀嗒出行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因此嘀嗒必须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使用者,以此确保市场地位稳固,同时强化平台安全防护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所以现阶段寻求资本市场支持是嘀嗒最合适的路径。
募资之后的新挑战
根据上市规范,嘀嗒2019年盈利达5.81亿元,折合约6.59亿港元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符合港股上市年盈利需达5亿港元的条件,并且海通国际资本与野村国际担任联合保荐机构,因此嘀嗒此次上市成功的机率非常高。
在公开的募股文件里,嘀嗒说明,筹集到的资金将分配到三个主要用途上。首先,计划用于扩充服务对象数量,并且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其次,将投入于改进技术性能,并加固安全防护措施。最后,目标在于提高盈利水平,同时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即便成功挂牌并募集到资金,嘀嗒想要以“中国共享出行首位上市企业”的身份达成既定目标,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拓展用户规模,嘀嗒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和优惠活动来实现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势必会投入巨额成本,公司既要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又得应对来自众多行业巨头的激烈竞争。
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若以行程距离为衡量标准,预计网约车在私家车服务中的占比将经历显著增长,从2019年的0.19%提升至2025年的1.0%。随着网约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参与该领域的竞争者数量也将相应增加。除了滴滴出行,还有美团、高德等综合平台正积极拓展网约车业务,同时曹操出行、首汽汽车等专注于网约车的平台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嘀嗒想要拓展用户规模,必须应对相当严峻的竞争压力。
弥补安全监管和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众多竞争对手面前,嘀嗒出行此次上市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滴滴顺风车尚未完全恢复运营,嘀嗒出行凭借目前顺风车市场份额第一的优势寻求上市,这无疑是理想的时机。然而,上市之后需要应对的难题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