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_ALS冰桶挑战赛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

昆恩在完成挑战的同时,也为美国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捐赠了资金,此外,他邀请的名单里还包括了中学棒球队的队友,波士顿学院棒球队的皮特·费里特斯(Pete Frates),这位同样罹患ALS的球员目前就职于该协会的麻省分部,因为这个原因,这项活动后来也被协会纳入了募捐项目中。费里特斯等人还把部分内容发布在推特上,让这项活动吸引了更多关注和加入。随后,全球各地的相关ALS组织都开始参与推广工作。台湾的民国运动神经元病友团体(简称台岛渐冻人团体)和香港的香港肌健团体也各自启动了宣传计划。

在英国,发起冰桶挑战为公益募捐的是麦美伦癌症援助组织。

一、活动规则

这个活动名为“冰桶挑战赛”,参与者需要在网上公布自己全身被冰水泼洒的影像资料,随后便有权邀请其他人加入这项行动。

规则明确,受邀者需在一天之内完成两项任务之一,或者两者同时进行,若选择前者,则需将冰水浇在头上的过程录像上传至网络,并号召朋友们在24小时内效仿该行为,或者若选择后者,则需向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慈善机构捐助100美元,完成任务后还有资格指定另外三位参与者接受挑战此举旨在提升对一种名为渐冻症的罕见病症的认知度,并且能够为筹集资金贡献力量。

二、参与情况

国外情况

2014年夏天天气酷热,有人用一桶冷水从上方浇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桑德博格、贝索斯、库克等硅谷科技界人士都甘愿全身湿透出镜,他们这些顶尖企业家如此行为,实则是为了慈善事业。

纳德拉是由前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球员史蒂夫-格里森在推特上公开邀请参与这项活动的。当纳德拉成功应对这一考验,他决定继续传承这项惯例,又在社交平台上特别提及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以及谷歌(微博)的联合创建者拉里-佩奇,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其中。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自己选择捐款而不是继续传递,遭致批评。

中国大陆

2014年8月18日,冰桶挑战活动在中国互联网圈迅速传播开来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众多科技界知名人士被邀请加入其中。小米公司的雷军,在当天下午通过社交平台公开回应,确认接受了DST公司老板Yuri发起的挑战,并且计划当天内完成冰桶挑战任务。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首先进行了冰桶挑战,并且声称是中国互联网界第一个完成这项活动的人,他还邀请奇虎360的领导者周鸿祎、锤子科技的负责人罗永浩、华为荣耀事业群的负责人刘江峰一起参与这个挑战。

台岛地区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九日,参与宜兰县长选举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邱淑媞执行了“冰桶挑战”活动,活动结束后她特别提及了时任当局负责人马英九的名字。马英九的发言人马玮国在当天上午作出回应,说明马英九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并支持台湾地区的弱势公益项目,尤其对渐冻症患者抱有深切同情。此次他之所以参与“冰桶挑战”,是为了表达对渐冻人群体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他也将向台湾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协助会进行捐款。

《冰桶挑战》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

三、社会评价

媒体分析

这项挑战为何会吸引众多明星参与?过去慈善组织举办筹款活动,常见的形式只有两种,要么是举办筹款派对,要么是组织慈善跑,参赛者可以为自己设定捐款指标,借助亲友们的帮助,最终完成筹款任务。但马拉松并非随便就能参加,首先需要完成一定的基础训练,比赛当天至少要投入半天精力,对于那些日常工作极为繁忙的公众人物而言,将时间用于此类公益活动,除非活动本身具有特殊价值,否则几乎难以实现。相比之下,冰桶挑战则简单得多,只需两分钟时间,将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即可完成。

这项名为“ALS冰桶挑战”的活动,很快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它的传播引发了积极影响,从七月底持续到八月中旬,ALS组织及其各地分支机构共募集到将近四百万美元的援助资金,这一数额是2013年同期一百一十二万美元的四倍还多。

《冰桶挑战》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

有人指出,这项广受欢迎的活动并非全然出于无私动机。许多人选择往自己身上浇冰水,而非向ALS组织捐款。尽管这些浑身湿透的参与者看起来像是英雄,但他们毕竟是为了公益才让自己如此狼狈。假如ALS的目标是提升人们对这种罕见病症的认知,那么这个活动确实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假如你默默地向ALS组织捐款,而不在社交平台上大做声势,你的朋友们会知道你是善良的人吗?显然不会,他们只会认为你只顾自己。好比公开表明自己决定捐款,而不是参与冰水挑战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公布这个决定后,反而引来许多指责,仿佛奥巴马是个缺乏同情心的坏人。许多人已经遗忘,其实集资才是该组织举办此活动的根本意图。

往头上浇冷水,对很多人而言,除了能觉得自己做了件善事,还能让同伴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难道就没有其他方式吗?其实有的,苹果公司的库克不仅参与了冰桶活动,还进行了捐款。值得庆幸的是,许多资金充裕的科技界人士,也纷纷效仿。然而,这就引出了一个新情况:2014年那个夏天,加利福尼亚州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干旱。这么浪费水,也引发一些负面看法。

确实令人觉得有趣,当那些通常神采奕奕的科技界知名人士,或者衣着光鲜的演艺圈明星,突然之间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样子出现在眼前时。

四、名人响应

美国

美国众多知名人物,例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亚马逊公司领导者杰弗里·贝佐斯,还有多位NBA运动员,比如凯文·杜兰特、拉塞尔·韦斯特布克、勒布朗·詹姆斯、卡梅隆·安东尼、J·R·史密斯以及基斯·保罗等人,都参与了进来,并且各自上传了个人录像。很多人在任务结束后都曾点名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过奥巴马最终选择用捐款来回应这个提议。

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

中国大陆

中国境内率先成事的是OnePlus的创始人刘作虎,紧接着已经实现突破的还有小米公司的发起人雷军,以及优酷平台的负责人古永锵,还有百度公司的掌舵者李彦宏等人。

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冰桶挑战》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

台岛

在台岛,最初由之初创投联合创始人林之晨、数字时代负责人陈素兰、台北摇篮计划联合发起人颜漏有等人牵头,随后台北市市长候选人连胜文、柯文哲、台北市长郝龙斌、新北市长朱立伦以及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管中闵、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曾铭宗等政界要员也加入其中。

香港

在香港,率先响应号召的是Green Monday的发起人杨大伟,以及作家徐缘和康宏金融集团负责人王利民,他们率先上传了相关视频,紧接着,艺人董嘉仪(Lulu)、苏施黄、刘德华、容祖儿、邓紫棋、杨千嬅,还有前立法会议员陈淑庄等人也陆续分享了各自的影像资料。

《冰桶挑战》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

“冰桶挑战”的前世今生

2004年前后,博客热在全球蔓延,由于当时博客使用条件苛刻——不同于后来流行的“140字表达”方式,许多用户开通博客后却不知写什么内容,大概是推广博客写作的考虑,一种叫“The Interview Game”的游戏慢慢流行起来,最终演变成跨国界的社交活动。

这个游戏玩法概括起来是,一个博客参与者会挑选一位朋友,向对方询问五个问题,这些问题或许触及个人隐私,不过多数都无伤大雅,诸如“你不喜欢哪部影片”、“上次独自阅读是什么时候”之类的内容,接受提问的人要逐个回应,然后又去邀请另一位朋友,并给他布置五个全新的问题。你可以将这种网络传统,理解为“冰桶挑战”的雏形。

徐志斌编写的《社交红利》一书,总结了腾讯在社交方面的成就,概括为一条原则,即信息需要在人际网络中传递,也提倡让公众关注个人话题。现在回想起来,“点名游戏”完全符合这个规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当这个游戏传入国内后——国内网友将其称作“点名游戏”——它最受欢迎的传播渠道是QQ空间(以及QQ即时通讯工具)。这个“点名游戏”跟所有外来文化融入的情况一样,也受到了改变,并且融入了一些本土元素。

最初,“点名环节”涉及题目数量从原本的五个固定题目转变为无固定上限,甚至出现包含高达一百个题目的版本在网络上传播,表明中国网民似乎难以抑制对“合理闲聊”的兴趣;接着,“点名环节”的运作方式逐渐演变为预设问题,而非由参与者自行拟定题目,这种“被动应答”、“重复使用”的模式,显然更加便捷,也显得更为自我中心;再者,为了确保每次被点名的网民都有参与机会,中国网民为“点名互动”增设了规则,即“参与回应点名并完成问答的网民,能够达成个人心愿/获得十个Q币/能够挽救全球某个濒临死亡的个体”,从而让这一活动完全偏向现实功利层面。

推特的出现,使社交平台具备了媒体特征,随着名人跟普通人站在了同等的台面上,个人事务被公开化,取代了旧式报纸的消遣栏目,导致个人隐私不再私密,机密信息也失去了隐秘性。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艾伦·德杰尼勒斯担当主持,他邀请众多知名艺人参与合影,其中包括詹妮弗·劳伦斯、安吉丽娜·朱莉、布莱德利·库珀以及凯文·史派西等人,这些明星被他从观众席中请上台来,此举发生在“冰桶挑战”活动之前,他随后将这张集体照片发布到Twitter平台,这条信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成为该社交网站上传播次数最多的内容之一,这一事件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用基础的营销思路来分析“冰桶挑战”,就会陷入到陈词滥调的框架里,比如病毒式扩散、构思巧妙、名人效应等,几乎每个成功的推广活动都能套用这套通用方法,因此,既然要总结,就应该更深入地探究其核心所在。

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冰桶挑战》

小米科技雷军

《社会学概论》对集体行为的阐释如下:这种行为发生在没有预先计划、难以预知、缺乏组织结构且状态不稳固的情境中,是针对某种普遍施加的影响或引发的刺激所做出的回应,诸如人群聚集、社会动荡、某种风尚的形成、大众跟风现象以及突发性恐慌等情况。“后来,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阐述的Kitsch(刻奇)理念,具体是指那种自我陶醉、自我荒诞以及道德上的牵绊,这种理念其实并未在理论上超越社会科学的既定界限。我曾经这样评论Kitsch:‘马尔克斯离世,转瞬间所有人都成了《百年孤独》的研读者,纷纷感叹唏嘘。”颁奖典礼举行,网上突然冒出不少评论电影的专家,认为学院评委的眼光不如自己。足球赛激烈进行,许多人也四年一次戴上球迷身份,对着欧洲队伍出征时的西装照片很着迷。

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冰桶挑战》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

milner夫妇

美国社会学家尼尔·斯梅尔塞借助价值叠加来阐释群体性活动,他提出必须满足以下六个条件持续累积影响,群体性活动才会出现:

1、有利的结构——社会结构的构成方式有着允许或授权的立场;

结构性紧张,表现为某种因素的存在,从而引发比较中产生的失落感受,这种感受会逐渐蔓延开来,形成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状态,让人觉得自己所处的境遇不够理想,与他人的对比之下显得尤为明显,进而产生一种无力感和不满足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存在,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认知,甚至导致一系列的行为反应,比如抱怨、不满或者寻求改变等,这种现象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出现,不仅仅是个人层面,还包括群体、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避免其进一步恶化,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3、普适的信念——共同的认知和共享的方向;

4、促发性因素——通常表现为戏剧性的刺激或导火索;

5、行动动员——在开始付诸于行动时,涌现出领袖和规范;

社会管理——强制性手段影响群体活动结果,多见于政治层面的介入,具有约束作用。

“冰桶挑战”完美的契合了前五个因素。

优越的布局,体现在Twitter广场的完善,多数名人仅在Twitter上启动讨论并提及他人,唯独马克·扎克伯格在自家Facebook上传播了相关内容。

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

盖茨妻子

这种罕见病之所以引发社会不安,是因为它被冷落,以及这种被忽视的状况让民众感到不快,像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他因患此症被困轮椅四十多年,这样的经历加剧了人们的道德焦虑。

普遍的看法是,当人感到难堪时,心理会自然而然地寻求解脱之道,由此,“必须采取行动”便成了普遍认同的观点,许多群体活动(例如支援灾区、应急献血等)也就这样结束了。

引发动力的根源,在于能否通过实践理念,获取到富有鲜明视觉效果的刺激内容,毋庸置疑,无故采取将装满冰块的混合液体从头淋到脚的方式,属于典型的触发要素。

号召参与,关键在于群体跟风之前,率先垂范的作用显现,科技巨擘、影坛明星、体坛名将……他们率先发起的号召,使活动显得格外真实可信。《引爆流行》的作者同样指出,在潮流形成时,“信息传递者作用极大”,这是一种权威认证。

这里不妨再发点牢骚,许多人热衷于追逐层出不穷的新奇现象,并将内幕情节是否跌宕起伏——俗称“精华”——当作衡量标准,其实不如通读几本基础的专业书籍,所有操作准则就显而易见,适用于各种剖析事物的情境和思路。

从事后统计来看,“冰桶挑战”的主要推动者,还是依赖硅谷:

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冰桶挑战》

这是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统计的关于“冰桶挑战”的信息扩散路径,东海岸是毫无疑问的枢纽中心,科技行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这也标志着消费主义的成功,回想起二十年前风光无限的微软、IBM,它们从未享有这样的机遇。

另外,迄今为止,Facebook上已有超过一千五百万用户参与讨论“冰桶挑战”,该活动自六月便已启动,不过直到最近两周名人效应介入,热度才急剧攀升,使得热度曲线几乎呈现垂直上升趋势:

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冰桶挑战》

雷军是“冰桶挑战”在中国最早被邀请的人,他的邀请关系是这样的: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首先指名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随后马克·扎克伯格又邀请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接着点名了俄罗斯投资公司DST的创始人尤里·米尔纳,而尤里·米尔纳则又邀请了他的投资企业之一的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

然而,在雷军应战的前夜,即上个星期日,一加手机的开创者刘作虎抢先一步,他并未被提及姓名,却自行启动了“冰桶挑战”,并且很快将自拍影像上传至微博,实际上成为了这个活动在中国大陆的首位响应者。

周鸿祎、李彦宏这些备受瞩目的人物纷纷公开参与,使得“冰桶挑战”活动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然而,美国人热衷其中的纯粹心态,与中国科技企业家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显露强烈的意图,仿佛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周鸿祎就曾占用将近三分钟时间,进行自我宣传,并在微博上指导用户借助360学术搜索来了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而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则将品牌LOGO和SLOGAN置于GIF图片的末尾,毫不掩饰地进行了一次生硬的品牌植入。

毫无疑问,小米公司两位高层领导在用水桶浇雷军头部之后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都误以为对方会同时收回水桶,结果水桶意外砸中了雷军,这个场面极具观赏性,肯定能获得极高评价。

对“点名游戏”同样感兴趣的人,也遭遇两种窘境,一个是不被提及,听说近期,众多网络企业的宣传团队都开始忙碌,一方面努力劝说负责人进行身体上的付出,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让负责人的名字出现在被点名清单上,另一个窘境是,倘若发出点名但被点名的对象均无回应,那将是对社交圈展示的重大挫败。

推崇均等观念的人,或许不认同这种张扬且特立独行的公益宣传,换言之,这仿佛是一场传递物品的表演活动,最完美的设想,是让所有人的关注力,均等地投注到所有值得关心且需要帮助的对象上。然而,太空探索与地球上饥饿儿童的问题,在道德层面并无优劣之别,这一点可参考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与NASA的通信记录;善良固然值得称赞,却不能替代指引方向的作用;古语有云“不做坏事,多做善事”,若能通过非理性却无危害、花费又少的途径传递善意,偶尔不必过于严肃,这样也没什么不可以。

五、“冰桶挑战”为什么这么火?

《冰桶挑战》_冰桶挑战赛的缺点_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社交网络

周伟鸿

这项挑战为何吸引众多名人关注?通常情况下,慈善组织举办筹款活动,要么是举办筹款晚宴,要么是组织慈善长跑,参赛者可以设定捐款指标,依靠亲友们的帮助,最终完成筹款任务。

但马拉松并非随便就能参加,首先需要完成基础训练,比赛当天还要投入半天时间,对于日常工作极其繁忙的明星而言,除非活动具有特殊价值,否则几乎不会选择参与这类公益活动,而“冰桶挑战”则完全不同,仅需两分钟完成录制,将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即可结束。

有人认为,这项广受欢迎的活动并非全然出于无私动机。多数参与者选择往自己身上浇冰水,而非向ALS组织捐款。尽管这些浑身湿透的参与者看起来像英雄,但他们毕竟是为了公益才让自己如此狼狈。假如ALS的目标是提升公众对这种罕见病症的认知,那么这次活动确实成效显著。

确实令人觉得有趣,当那些通常神采奕奕的科技界知名人士,或者外表风光的演艺圈顶尖人物,突然之间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样子,确实会带来不少谈资。

注意啦

若心脑血管、颈椎有问题

还是别“浇冰水”了

“冰桶挑战”吸引了众多名人积极加入,也激发了众多普通人的参与热情,他们纷纷通过微博、朋友圈分享自己被浇水的画面。不过专家指出,尽管头部对寒冷的承受能力较强,但这项活动并非每个人都能参与。另外,在浇水时,水桶的高度要适中,避免需要低头。

冰水刺激心脑血管

突然将冷水浇在头顶,会促使脑部血管产生反应,导致血压立刻上升,同时让心跳频率明显增加。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秦海东向现代快报记者说明,对于身体健全的年轻人而言,偶尔采取这种“提神”方式通常不会有显著影响,毕竟头部是人体中最能承受低温的部位。然而,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问题的市民来说,这种做法需要谨慎对待,不宜频繁尝试。

高温环境下,血管会自然舒张,此时若用冷水洗头,血管会快速收缩并出现痉挛,容易引发头痛,血压的剧烈变化会损害心血管系统,严重时可能导致脑内出血、中风、心肌梗死等状况。

颈椎病人也要注意了

昨日在“果壳网”,一名以“临床执业医师”身份注册的编辑“粉条er”指出,除了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的状况,猛然倾倒的大量冰水存在导致颈椎受损的风险。

这种损伤被称为屈曲型颈椎损伤,属于常见的颈椎损伤种类。通常发生在低头工作时,被高速坠落的重物撞击头部,或者患者从高处跌落时头部着地的情况下。据“粉条er”介绍,尽管这种颈椎损伤的发生概率很低,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将桶吊得过高,以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

另外在尝试时,尽量保持头部挺直,以降低风险。而已经存在颈椎问题的人,更需谨慎考虑。由于颈椎部位有旧伤或错位,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