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我为什么要在大学里捐赠美术馆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11

⊙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陈东升在三十多年前,特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湖北天门,购置了一套石匠工具,包括锤子和凿子,他用帆布将它们包裹起来,背负着它们前往武汉。在武汉大学珞珈山的一处不起眼角落,他挥舞这些工具,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的“始”字雕刻在一块山石之上。到了2015年,那块小石头演变成了“飞来石”,也就是陈东升出资一亿元所建造的“万林博物馆”。这栋占地11000平方米、实用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地标性建筑,是他献给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的一份深情厚礼,同时也生动地映射出他独特的财富观念。

老派情怀

万林博物馆位于武汉大学校园心脏地带,坐落于珞珈山之侧,与六一纪念亭、李四光雕像等人文景观为邻。从远处望去,四周高耸的古树环绕,将现代建筑的身影巧妙地掩映其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当你逐渐走近,它那独特的造型仿佛是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陈列于此的艺术藏品由陈东升捐赠,却以他父亲的姓名——陈万林命名,博物馆入口处摆放着他父亲的雕像,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陈东升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之情。

陈东升拥有一份杰出的履历:1957年,他诞生于湖北天门市的竟陵地区;中学毕业后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恰逢上山下乡运动,他凭借父亲陈万林的引荐,加入了天门县科委下属的微生物研究所,成为一名农工,从而实现了下乡的愿望。到了1977年,高考得以恢复,对于知识青年而言,上大学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梦想。陈东升回忆说,改革开放时期,研究所的同事们要么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要么被高校聘请担任讲师或教授,他们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9年,陈东升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恰逢改革开放之际,他对国家经济建设成为未来趋势尚处于模糊认知,于是选择了政治经济学专业,并最终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88年到1993年5月,他担任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和中国500家大型企业评价协会的副会长职务。随后,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引发的“下海”热潮中,他创立了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并担任执行董事长的职位;紧接着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他又创立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兼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尽管如此,陈东升向记者透露:通常西方人士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他们捐赠的美术馆或图书馆,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长辈的名字,这一做法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的文化习俗。他解释道:“我的父亲曾是牧童,1940年投身新四军,后来成为小县城的一名科级干部。然而,我取得了成功,通过建立博物馆来缅怀父亲,这既是传承,也是谦逊,更是对长辈的尊敬。”他还提及了位于中国台湾岛地区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长庚医院”,该医院是以其创始人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的名字命名的;同样,位于北京的兆龙饭店也是以创办人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的名字命名的。这些老一辈华人企业家的楷模对陈东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东升的家族观念不仅体现了他对长辈的孝顺之心,而且蕴含着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他捐赠了万林科技楼以示对家乡的回馈,为曾就读的中学建立了万林图书馆,进而为母校武汉大学捐建了万林艺术博物馆。当年,他正值青春年华,在校舍的岩石上镌刻“始”字,对未来的道路满怀期待;如今,他在艺术品拍卖与保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最终将宝贵的成果回馈给了培养他的母校,那所秉承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机构。然而,除了对父母和家乡的养育之恩给予回报,我们还见证了其对华人企业家家族观念的共鸣与认同。

饮水思源

武汉大学在建设校园初期,特邀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学专家进行规划,其设计灵感源自布达拉宫,依山势层层递进。至于“万林博物馆”,则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建筑作品。陈东升选择了朱培的设计方案,主要因其设计理念独树一帜。他曾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内容如下:“当我刚走出大学校门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耗时半天,遭受虫咬,汗流如雨,他刻出了‘始’字。如今,这个字被雕塑家精心塑形,置于美术馆广场一侧,成为一件雕塑艺术品。该馆以“飞来石”为设计核心,是他当年的最佳纪念。这栋现代建筑隐匿于武大校园的湖光山色之中,与周围景观完美融合。

这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陈东升对母校的崇高敬意。他在武汉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他的这种敬意与他的学术追求紧密相扣——他向记者细致地描述,列举了武汉大学让他倍感自豪的诸多细节。记者梳理出几条关键线索:武汉大学经济学拥有卓越的学术传承,孕育了1980年代台岛地区经济腾飞神话的赵耀东、李国鼎,他们二人被誉为当时台岛地区经济起飞的策划者。再者,赵耀东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与那些享有盛誉的老教授们保持着密切的交流,这种互动对陈东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至今。第三,陈东升大学毕业后加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的《管理世界》杂志社,担任副主编一职,同时他还身兼国家智库的重要成员。1992年,一场名为“下海”的创业热潮席卷全国,众多体制内的优秀人才毅然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和金饭碗,投身于创业大潮,这股浪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创业风潮,孕育出了众多如今在中国市场上扮演着骨干角色的企业。陈东升正是在那个“下海”的年代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因此他自豪地称自己为“92派”。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因此到今天,他用美术馆来回报母校。

那“飞来之石”再次映入眼帘,其设计风格与武汉大学传统的仿古建筑大相径庭,却巧妙地汲取了珞珈山上石头的灵感。这块石头隐匿于郁郁葱葱的武汉大学校园之中,位居校园中心,无疑是该校的地标性建筑,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

文化反哺

捐给博物馆有何意义?身为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你累积的财富终将随你而去。卡内基曾言,人死后无法携带分文,若富翁离世时未能妥善处理其财富,那将是一种耻辱。这同样揭示了这些企业家并非单纯追求财富,而是为了追求成功,为了对社会作出贡献,这才堪称真正的企业家。若你致力于追求成功,致力于为社会带来益处,秉持这样的信念,那么捐赠便成为了你价值观的体现。”陈东升这样说道。

自古以来,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物向大学进行捐赠的现象并不少见,捐赠的对象通常是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会堂等设施。然而,陈东升为何独独选择了美术馆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这样回应:大学本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认为,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而在传递这种人文精神方面,美术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其次,他创立了嘉德拍卖行,这成为了最早涉足艺术品拍卖领域的公司之一。在此过程中,他全面深入地认识到了艺术品的丰富价值。再者,在考察欧美高校校园时,那些知名学府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坚信我国的高校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是美术馆建设和美育教育。

在记者看来,他实际上着眼的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他对记者说:“我曾探访过诸如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等美国历史悠久的学府。其中,1990年代末我初次踏入斯坦福大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参观了该校的博物馆,那座虽不甚高,却气势恢宏的建筑,宛如一个大庭院。馆内陈列着丰富的中国艺术品,包括绘画和瓷器。馆外则是罗丹雕塑的群像,其中一部分雕塑安置在校园内,另一部分则立于馆外,这一切都令我深感震撼。”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堪称顶级国宝,其中一匹珍品便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而哈佛大学收藏的中国宋代瓷器,或许可称得上是台北故宫之外最为出色的藏品。鉴于我从事艺术品拍卖行业,与此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我坚信自己必定会投身于文化事业的善举之中。

业内专家指出,21世纪中美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若欲与美国抗衡,不仅需在经济领域深化竞争,更需在国际政治领域、文化艺术领域进行软实力的较量。这种竞争不仅局限于商业领域,亦表现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校园之中,以及对年轻人才的角逐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生产等方面。陈东升投入亿元资金建设美术馆,并慷慨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藏品,对于中国何时能拥有类似美国校园中美术馆的设施这一看似棘手的问题,给予了积极的解答。他表示:“我深信万林艺术博物馆将成为武汉大学又一处学生们的文化聚集地,同时,我也坚信它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显著的示范作用。”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