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典型报道:动人讲述凝聚磅礴榜样力量
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生动展现典型的行为方式,这构成了媒体核心职责之一。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过程中,特别设立了典型报道这一奖项类别。观察获奖作品,我们能够发现其细腻的描绘、图文动画的融合运用,使得典型形象鲜明突出、深入人心,汇聚成一股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选题——报道对象凸显时代印记
审视第32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共有3部,二等奖作品则有4部,三等奖作品则达到了8部。
恰如常言所说,“时势造就英雄”,那些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与当时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在众多获奖的典型报道中,不少主人公的英勇行为,与我国在2021年成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息息相关。
新华社发布的头等奖获奖作品《焦裕禄精神的新时代回响》中,两位核心人物分别是英勇献身于脱贫攻坚战场的县委书记黄诗燕以及蒙汉。在二等奖的获奖作品中,《在红船边,看见美好中国》并非聚焦于人物或机构,而是以一座城市——浙江嘉兴为焦点。该文详细阐述了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如何探索并形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嘉兴模式。报道《11年前那位震撼人心的“春运母亲”,如今已被寻回!》通过记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母亲巴木玉布木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她个人及其家庭在过去11年间经历的显著变迁,从而映射出消除绝对贫困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
获奖报道中呈现了对著名人士的追忆之作,湖南广播电视台荣获一等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电视专题片亦属此类。该片共分为4集。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共和国勋章”得主袁隆平不幸离世。然而,在袁隆平逝世后的短短4天,这部专题片便在湖南卫视亮相,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高效团队的合作促成了作品的迅速完成,《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袁隆平》一书的作者之一胡顺江指出,从最初的拍摄阶段到最终的剪辑工作,新闻中心共有超过40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整个项目。影片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呈现了袁老不常露面的珍贵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顺江特意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记者透露,湖南电视台的历代新闻工作者对袁隆平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跟踪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口述资料和极为宝贵的影像资料。资深摄像李智广,曾于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所以及海南南繁基地等地进行拍摄,积累了大量关于袁隆平的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退休老记者易可可与袁隆平关系密切,在袁老临终之际,他利用手机捕捉到了袁老生命终结前的最后时刻。胡顺江表示,这部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诞生,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是业务能力的累积,是新闻传播的累积,更是对使命和责任的深刻体现。
细节——踏破铁鞋方得动人瞬间
要使读者在阅读报道后对报道中的主角心生敬意,这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观察那些获奖的佳作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我们发现它们普遍具有细节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的共同特点。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一档电视专题报道,内容聚焦于中印边境边防斗争中的四位英雄烈士。在该节目中,专门讲述了陈祥榕烈士的感人事迹。在这一集中,我们看到了陈祥榕的家乡——福建省屏南县的一家花店所发生的故事。陈祥榕英勇牺牲后,这家花店意外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这些订单不仅来自那些了解陈祥榕事迹的人们,还包括王焯冉和肖思远烈士的父母,他们也为陈祥榕献上了鲜花。花店工作人员介绍,在订花者所要求的祝福语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一表述尤为常见。这句深情的话语,出自年仅19岁便英勇牺牲的陈祥榕在日记中的记录。影片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解释了视频名称的来源,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这位年轻烈士的深切怀念之情。影片中展现了陈祥榕过往在米粿店打工时的情景,店老板回忆起他工作时账目清晰、积极主动的点点滴滴。这些细节累积起来,使得初评评委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部作品主题突出,制作精良,视角独特,情感丰富,通过深入挖掘的众多独家素材,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令人感动落泪,触动人心。”
《时代楷模孙丽美系列报道》二等奖获奖作品,记录了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汛工作中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报道中,详细描绘了孙丽美在村里的工作细节:面对村里的“两违”清理,她主动找到堂姐夫,敦促他拆除违章建筑;在道路环境整治过程中,她发现舅舅家的洗衣池影响了交通,便立刻动员舅舅进行拆除……然而,这些付出并未得到家人的理解,他们常常抱怨:“你担任村支书,我们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反而经常遭受损失。””她总是一笑置之。
以上所列细节清晰表明,对主角的细致刻画源于创作团队深入的采访工作。实际上,获奖团队所透露的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焦裕禄精神的新时代回响》这部集体创作的作品,采访团队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行程接近两千公里,多次深入偏远的山区,对上百人进行了采访和拍摄,并积累了超过三十万字的笔记。采访团队在《在红船边,看见美好中国》项目中,历经一个月的辛勤工作,深入嘉兴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分三次前往嘉兴,连续蹲点调研长达10天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足迹遍布嘉兴的7个县市区,并深入政研室、发改、经信等关键部门。在此期间,他们主持了两次座谈会,对嘉兴的城市发展脉络有了深入的理解。这种清晰的把握,使得创作团队能够准确捕捉到推动嘉兴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要素,并将光伏产业逆境发展、水污染治理等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创新——好看背后是人文关怀内核
在众多荣获典型报道奖项的佳作中,不仅有采用传统图文和电视画面的作品,更有借助动画技术缅怀故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以节制而感人的手法,传播感人至深的故事,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例如,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体育老师王红旭生命中最后一次百米冲刺》,就巧妙地结合了动画还原与真人讲述两种形式。
2021年儿童节这天,35岁的重庆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王红旭目睹儿童落水,他毫不犹豫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跳入江中,成功救起了孩子,但遗憾的是,他自己却英勇牺牲了。事实上,那些有过媒体工作经验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在报道突发灾难和英雄壮烈牺牲的事件时,媒体工作者常常需要在采访任务和新闻伦理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体育老师王红旭生命中最后一次百米冲刺》的创作者之一,华龙网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的主管易华表示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在掌握丰富新闻资料的基础上,报道团队选择了创新手法,即采用手绘动画与真人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这样的做法旨在减少重复拍摄和采访,以减轻王红旭老师亲友的二次心理创伤。
然而,“选择非传统路径”常常意味着需在未知中探索,易华回忆道,采用新颖形式展示时,团队遭遇了诸多挑战,如如何布局叙事结构以触动人心。再者,鉴于这是团队首次尝试制作此类长度的动画视频,成员们并非影视动画专业背景,因此完成这项任务必须持续探索。
团队团结的力量是战胜困难的不竭源泉。易华指出,成员们普遍具备丰富的大型新闻报道经验,并共同完成了多个重要选题,整体上较为成熟。谈及团队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易华感慨道:“这一荣誉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而言,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光荣。”这份荣誉鼓舞了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只要他们始终坚持新闻的理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做好新闻报道,讲述动人的故事,就必然能够赢得社会和同行的肯定。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从事新闻工作、讲述故事同样需要与时代同步,通过创新在真挚的情感中让新闻作品传播得更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