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的周期性:社交噪音与不可控
人类天生喜欢聚集在一起,彼此沟通是件常谈的事。有本书叫《小圈子 大社交》,里面讲了个社交圈子人数的规律,是五个到十五个,再是五十个,然后是一百五十个,最后到五百个。这些数字不包括家人。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兴起之前,人们之间的联络主要依赖面对面的交流、书信往来或电话沟通。由于精力有限,社交圈子往往自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与超过五十人频繁分享日常,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几乎难以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人们的社交联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突破了个人注意力的局限,朋友圈、动态更新,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圈子里一百五十个人的情况,这表面上像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但实际上却悄悄加大了人们接收信息的压力。
回顾先前社交网络平台的演变历程,例如人人网、开心网、微博和微信,可以察觉到其中隐含着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为,平台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新用户加入圈子数量持续波动且难以预测,导致杂音增大,促使部分用户转向新的社交平台,寻找更小规模的社群,随后其他用户也会跟随加入,形成类似的现象
其中,关系不可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而杂音增多,则更易理解:由于你社交圈里加入的成员,并非全然与你志趣相合、情投意合,那么他们所关注的信息焦点,往往与你大不相同。例如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家中长辈时常分享的健康养生知识。
以微信为例,可以设想一下,在发布朋友圈时,我们是不是越来越谨慎了?朋友圈里的内容,是不是越来越缺乏原创,越来越像从前的人人网、开心网了?的确,微信正在不受控制地迈向周期的下一环节。
有没有途径抑制阶段的变化?有的。譬如QQ对在线状态规定的诸多选项,诸如隐藏自身、让他人看不到自己、让隐藏者看见自己等,又比如微信对朋友圈赋予的不同访问权限。这些手段,能够减轻前面提到的两个困扰。不过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仅仅能减轻而已。
再说几个反例,来加深大家的印象:
“微博”过去也设有屏蔽选择,不过,它为了盈利,把屏蔽选择改成了需要付费的会员权益(非会员只能屏蔽少数十位用户),依我看来,这种措施无疑是在推动社交平台的发展进程,结果是给自己找麻烦。
另一种做法体现在人人网,它把“断绝朋友联系”的选项设得极为隐蔽,这表面上像是维护用户拥有庞大的社交网络,实际上却导致用户的人际关系迅速腐化。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循环现象是社交网络在宏观层面的一个特点,它能够揭示机遇的存在以及可能的发展路径,而我们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遇,构建全新的社交平台,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严峻挑战的准备。
在开发移动社交应用时,人们常常只关注创新的功能和互动方式。然而,人们的社交活动其实始终围绕私聊、群聊、广播这三种基本需求展开。纵观历次社交网络发展浪潮中兴衰的多个平台,它们的核心模式都离不开这三种类型。
因此,一款社交类应用,必须以这三个核心框架为依据进行构思。有所区别的在于成员的聚合途径,例如基于地理位置,抑或是共同的兴趣点,同时还要为特定社群量身打造更具特色的交流手段,比如输入方法,成员彼此间的互动形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
此外,必须依据社交网络平台的规律性,发掘恰当的切入点与实施途径,渗透那些正面临社交难题的群体。能够从专业细分市场着手,也能够针对某一特定年龄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