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浅谈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
一、精心设计,准确把握,在时政新闻的策划上“活”起来
过去几年,会议报道是政治新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报道中充斥着会议,几乎没有不报道会议的情况,天天都有会议新闻,导致新闻内容空洞,只关注会场而忽略现场,只强调领导讲话而忽视基层实践,这种报道方式既不能让民众满意,也无法满足领导层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媒体工作者在报道相关事件时,习惯于遵循既定模式,机械地套用固定框架,完全忽视了内容创新。自从中央发布关于优化会议报道的指导方针后,许多地方电视台在制作政治新闻节目时感到茫然无措,甚至出现了内容严重不足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黔江广播电视台最初从新闻报道的构思开始,一方面从会议地点中发掘实际场景,比如,对于每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的方法就是将其逐段分析,这种做法既单一又枯燥,几乎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当前的工作方式是,将《政府工作报告》里倡导的“工业强区、城市靓区、旅游大区”这一战略目标细化,并周密设计出“探访工业园区”系列、“参与‘两城同创’行动”系列、“体验旅游大区”系列,通过一篇篇兼具现场实感、内容丰富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报道,向公众展示,以此既缓解了稿件来源的压力,又遵循了相关准则,更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
年终总结很重要,展示一年成果很有必要,上级部门对此很重视。过去通常是在年终大会时,记者拍些照片,列举若干经济指标,任务就算结束,这种做法其实地方官员不太满意,民众也不太关注。自2015年秋季起,我们着手策划了“边界乡镇行”系列报道,针对每个乡镇选取一项特色工作,围绕单一报道中心,制作一期专题内容,既展现了当地的工作成果,也吸引了民众的注意,更赢得了上级的认可,当年的系列报道还荣获了重庆新闻奖。
二、脚踏实地,准确预判,在时政新闻的采访上“活”起来
从事时事报道工作的人员,在接到一个与政治相关的采访工作安排,或者构思好一个报道方向之后,紧接着需要开展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要报道的事件进行全面的掌握,构思好报道思路,确保思路清晰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特别是电视记者,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那么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首先需要做到“目光敏锐”。记者需要亲赴事件地点,克服困难寻找最佳取景方位,灵活运用镜头距离和画面布局,捕捉最令人感动的影像,同时迅速捕捉足够的空镜素材以备不时之需。其次要具备全方位的听觉感知能力。记者在拍摄影像的同时,必须留意现场的同期录音,切莫错过重要的发言、交流以及各种声响。再者需要具备预见性。采访者需要感知现场情境,揣摩后续动向,提前构思镜头运用,同时做好素材留存工作。
2014年5月,美国科迪斯公司到黔江探访城市峡谷景区,我和同事获派执行这项采访工作,起初我们借助网络深入探究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预先构思了考察期间可能触动人们心弦的观景角度,并参考过往实践,细致规划了考察团队领导者的最佳站位以及摄影设备的安放位置。果然如此,当天接受访问时,许多方面都和我们预设的一样,采访过程中,我们不仅捕捉到了他们竖起拇指表示赞叹的镜头,还录下了他们连声称赞“太漂亮了!太漂亮了!”的现场声音。新闻报道播出后,这个镜头和现场声音的恰当运用,赢得了同行和上级的赞扬,更加说明了运用生动的画面和同期录音,是让政策新闻变得生动有趣的关键方法之一。
三、精写文稿,准确表述,在时政新闻的写作上“活”起来
大家普遍知道,新闻报道讲究措辞精准,表达精练,并且必须保持中立客观。不过,单是想到这些标准,就会让人觉得新闻内容呆板,特别是有人觉得政治报道更难写出特色来。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严格遵守新闻的真实性标准,用心琢磨,同样可以把政治新闻写得生动有趣。
制作一篇新闻报道需要先构思标题,标题是新闻的门面和窗口,恰当、精炼、形象的标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促使人们关注和了解新闻内容。然而,部分从业者认为,只要把文稿完成,交给编发人员即可,至于标题是否得体,那是编发人员的职责。对于电视记者而言,部分人觉得标题就是导语的精简版,标题是否存在并不重要。新闻标题的优劣,对时政报道影响很大,记者在动笔前,常借助比喻、对偶、拟人等手法,引用名句古诗,反复斟酌标题,力求其成为新闻的焦点,电视记者尤其注重标题的简洁醒目,以便观众能迅速记住。电视新闻的标题展现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几秒钟,无法让观众难以理解,也不能让人看不清楚。
做好标题的同时,时政记者撰写正文同样关键。部分记者在报道时,偏重使用空洞浮夸的套话,导致新闻内容空洞无物,如同只剩骨架的躯壳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既缺乏真情实感,又缺少生动细节。这样的报道往往沦为枯燥的记录,或是讲话内容的简单复述,读来乏味,令受众感到乏善可陈。对于这个情况,媒体从业者进行报道创作时,需要仔细斟酌,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受众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措辞,通过具体生动的叙事方式来呈现事件细节。要善于构思报道的亮点,按照“关键点—背景—过程—演变—关键点—结果”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电视媒体从业者需要掌握适度使用现场录音和访谈技巧的方法,以此激发观众的思考,引导他们的认知方向。
四、精选画面,准确组接,在时政新闻的编排上“活”起来
电视新闻报道的编创工作跟报纸编辑不一样,分为影像组合和文字审核两个环节,由于任务分配不一样,对各自的工作标准也有不同要求,影像组合环节主要承担电视新闻素材的剪辑工作,文字审核环节主要承担文稿内容的审核任务,一篇出色的电视政治新闻作品,这两种角色缺一不可,彼此之间有联系也有限制。
从事对采访获取的影像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编排等操作的专业人员,我们通常称作电视影像剪辑师,这是电视新闻制作中的一项核心任务。画面剪辑的核心职责在于,依照事实陈述,配合主题构思,对素材镜头进行筛选,同时遵循剪辑原则,将它们组合,借助制作方法和技巧,塑造新闻报道的构造、顺序和韵律,达成视觉化的呈现。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影像并非社会现实或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编采人员经过精心挑选拍摄,经过编辑的审慎考量与判断,带着个人观点对素材进行重点挑选和细节过滤的结果。在决定呈现哪些镜头时,注重展现具体细节,对于揭示事物核心,强化报道主旨具有关键意义。除了生动的影像呈现,作为画面剪辑还需恰当使用数据图示和文字说明,使观众在浏览新闻时,可以迅速理解,便捷掌握新闻内容,增强电视时政节目的观赏度和理解度,进而实现传播效果。
文稿处理同画面剪辑同样关键,两者缺一不可。卓越与平庸的编辑之间,创新是核心分野。借助形象化思考,能够提升电视节目的直观感受和感染力,这属于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创新策略。部分拍摄人员过分强调镜头的突出地位,声称电视主要通过视觉元素传递信息,因而忽视文字说明的价值。这种看法显然是浅薄的、不正确的。实际上,不论是新闻报道工作者还是编缉人员,都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尤其电视编缉人员,不仅需要能够熟练地撰写、修改、润色各类新闻稿件,还要擅长撰写和修改新闻标题。电视从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于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中所包含的独到见解、创新理念,或者具有示范作用的报道,要及时补充相关评论,以此提升节目的思想内涵。能否撰写简洁有力的评论,是评价其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体来说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时政报道通常聚焦于高层人士的关键行动,以及关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展的重大事项,这类报道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与庄重感,其写作注重规范,表述严格,措辞精准,因而给人留下形象不鲜明之感,报道中存在诸多限制,电视画面常充斥着会议场景、人物特写、冗长名单和空洞言辞,这些都是受众对电视时政报道的普遍认知。所以,要提升时政新闻的报道水平,最关键的是要让时政记者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类电视技术,并且要充分借助电视画面和声音的特点,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电视时政新闻变得生动有趣。
本段文字出自《视听》网站,网址为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