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媒体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
我国连接全球互联网已经二十余年。起初,人们将互联网视为沟通工具,后来看作一种经济模式,最终认定其核心功能是信息制造与扩散的平台,对互联网的认知逐步提升。国家领导人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中提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影响公众意见、体现民众心声”,点明了借助网络汇聚社会认同的关键价值。当前条件下,必须透彻认识借助网络新媒体汇聚社会认同的价值与目的,勇于开拓、灵活应变,充分施展新媒体在形成社会认同方面的关键功能。
凝聚社会共识是当前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达成“两个一百年”规划目标的重要时刻,能否广泛汇聚社会上的共同意见,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能否成功。国家领导人强调:“一个集体要是缺乏一致的理想,没有共同追求的目标,缺少统一的价值观,整天处于混乱状态,那么任何事业都无法推进。”这充分说明了汇聚社会上的共识对于国家进步的重要性。
形成社会广泛认同需要清除思想上的困惑,提升价值观念的一致性,联合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来共同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触及到关键领域,社会中的矛盾和不同群体的诉求变得越来越交错和复杂。这种情况在人们的认知上有所体现,表现为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和情绪化,进而使得社会舆论的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外,国外的反对派组织趁机利用国内的各种矛盾进行思想上的侵蚀,企图挑起民众的不满,扰乱国内的安定局面。由此可见,现在统一思想的工作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意义非常重大,情况也十分紧急。强化宣传层面的调控,汇聚社会上的共同意见,有利于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和障碍,从而更加顺利地促进国家的繁荣进步。
现阶段,国内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显著转变,受众接触资讯的方式也出现深刻调整,网络平台正逐步演变为汇聚社会认同的核心途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超过七亿网络用户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其中青少年群体对网络信息获取表现出强烈倾向。这表明掌握舆论走向、体察公众诉求、引领时代风尚的关键力量,以及社会认同构建的主要参与者,基本都汇聚在数字空间之中。网络平台尤其是互动性强的社交渠道,借助网民观点和情感的持续扩散、叠加,催生出覆盖面宽、作用力强的社会舆论场。此类现象在现实层面频现。同时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网络领域充斥着诸多有害内容,诸如伪造、欺诈、极端、凶残及淫秽信息,此类内容正侵蚀社会环境、瓦解社会认同。所以,借助新兴传播方式汇聚社会认同,在互联网言论空间清除不良风气,打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显得特别重要且迫切。
引导舆论需要适应和把握网络传播规律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互动、参与、去中心等特点,这改变了信息的生成与传播途径,也颠覆了旧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当前的网络新媒体环境中,信息接收者形成了不同的群体,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网络交流现象。这种状况给当前做好舆论引导、促进社会认同带来了严峻挑战。透彻认识网络传播的内在机理,并且主动顺应其发展态势,同时牢牢掌控其运行特点,才有助于在网络舆论场中掌握主动权,进而有效汇聚社会认同。
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特征。随着技术发展,互联网的社交功能日益突出,用户发表看法的方式愈发显现出独特性和公开性。以往,舆论的传播与调控主要依靠传统媒体进行。当前,七亿以上网民、四百多万个网站、近千万个微信公众账号充斥在互联网上,每日生成超过三十亿条资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个人都有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如今不再稀缺,反而极其丰富,若不重视网络中的信息交流、扩散和互动,我们想要传达的内容就极有可能被大量其他信息覆盖。监管机构唯有借助互联网开放性的理念,理解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才能有效掌控网络媒体时代的舆论走向。
网络传播一直在变化,是一种互动式的传播方式。网络空间里的信息非常复杂繁多。依照传播学中的“选择性定律”,用户通常挑选与自己看法相近的内容,并且把自己的见解、分析和评论传递回网络。网络上的信息流通不再是单向的、固定的,而是变成了可以挑选、修改、讨论、质疑的互动式、回应式的传播过程。若对民众的思绪情形缺乏认知,不依据民众的认知程度并顾及民众的浏览倾向,网络信息的传播便难以被民众所察觉,甚至可能招致民众的嘲讽、戏谑乃至恶意改动。如此一来,不仅无法汇聚思想,反而会形成消极的离散效应。
网络传播依托社会网络呈现出“圈层化”特征。网络传播在分散化的同时,也是一个重新集中的过程。网络推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血缘、地缘转向趣缘、业缘,由此催生出众多网络群体,这些群体即为人们常提及的“圈子”。圈子通常带有一定的封闭特征,与圈子主流观点相近的看法持续得到加强,而相悖的观点则容易被排挤。每个人手都拿着智能手机,但设备上的应用软件却各有不同;多数人都拥有社交平台账号,但发布在里面的信息也五花八门。倘若网络上的积极观点缺乏足够的响应和推动,就难以获得更多网络用户的重视和赞同,反而会助长非主流观念的传播,为负面言论提供扩散的温床,尤其会对大量使用社交软件的年轻一代产生负面影响。
凝聚社会共识需要更好发挥新媒体优势
网络新媒体属于一种创新的技术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途径,其用户群体构成与以往不同,因而促使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也影响了人们接收知识的方式,国家领导人同志曾指出:“许多网络用户自诩为‘草根’,由此可见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网络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草野’的角色。当前状况下,汇聚社会认同需要深入基层民众,要审视媒介形态的变迁,要接纳多元的网路声音,要勇于推动媒体革新,要持续更新传播策略。
坚持党的媒体领导,构筑思想共识。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同心圆”思想是网络新媒体时期凝聚社会认同的重要理论突破,有助于激发各方力量,为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协作。要构建好“同心圆”,必须贯彻党的媒体指导方针。党的宣传阵地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其他新闻媒体也需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工作。应当擅长借助新兴传播渠道展现社会状况民众心声,提升党组织对公共舆论的管控水平。凝聚思想共识,需要各级公务人员深度介入网络互动,不回避现实挑战,不掩饰深层矛盾,坚定政治立场,引领社会风尚,维护核心价值体系稳定。当网络用户针对部分公共事件发表看法、提出疑问乃至进行批评时,务必主动融入讨论,体察民众诉求,汇聚群众智慧。对于违背核心价值理念、不利于社会团结的网上错误说法,要勇于表明态度,消除误解、使公众明辨是非,从而汇聚力量、增强共识。
重视网络参与者的地位,增强言论引导的效果。网络言论的价值,根本在于对网络用户的重视,汇聚社会认同,必须看重网络用户的主体作用。看重网络用户的主体作用,需要将网络用户视为网络舆论氛围的参与人和创造者。网络传播仅是途径,汇聚社会认同才是根本。网络宣传工作须将增强实效性作为首要任务,增强信息传递的规范度、契合度、美感度、新颖度,尤其要关注时机把握、程度控制及效果评估。网络宣传需兼顾内容制作如何进行加工,也要根据网民实际情况思考受众如何接收,从而缩小制作与接收环节的信息偏差。需要实施精准传播,依据价值取向标准,在素材选择、传播对象和媒介途径方面实施个性化和特色化宣传。务必这样做,才能持续增强借助互联网密切民众的联系水平,有效促进网络用户产生共鸣、汇聚社会认同。
提高媒介认知能力,倡导正面表达。着力增强社会媒介认知水平,倡导各界人士正面表达、影响公众态度,唤醒那些保持沉默的人群。推动学者专家进入网络,介入公共事务探讨,介入网络舆论调控,以浅显易懂的理论阐释为组织发声、为国家建言,凭借专业观点帮助网民培养审慎思维,用公正平和的言论消弭网络恶意,努力构建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要了解各种群体网民的思维特点与行为习惯,在各个群体中发掘正面传播的带头人物,使群体成员带动本群体成员,借助群体常用表达方式讲述促进社会团结的案例。微博微信上的意见领袖需要具备全局观念、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将个人号召力投入到有利于国家进步和民族和睦的交流活动中。新闻类高校须革新人才培育途径,增强对新媒体领域人才的资源倾斜,把更多杰出教师和培育方案集中于新媒体学科,以造就一批卓越的新媒体从业者。
促进媒体整合,达成新旧媒体协同发展。革新是媒体整合的根本诉求。媒体整合需摒弃单纯增设媒体平台、机构的模式,转为以内容革新为重心的新旧媒体协作,达成内容与平台的自然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公众,更有力地汇聚社会认同。当前,国内媒体融合的进展不够理想,存在表层结合现象严重、实质性融合不足的问题;许多媒体融合依然遵循老路,把新媒体当作传统媒体的补充,还是把资源主要投入到传统领域。当前环境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舆论形态的演变,理解信息传播的法则,集中主要力量促进媒体的整合,达成新旧媒体相互结合、共同发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