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社交网的土洋之争
以“职场交流”为名,尽管大街网初创时借鉴过LinkedIn的模式,但两者间的不同却从本质层面体现出来。通过查阅LinkedIn与大街网的公开信息,包括其官方说明和创始人的发言,可以发现前者侧重于“人际网络”,后者则聚焦于“职业机会”,这两个关键词正好组成了“职业”与“社交”的概念。
只需稍作登记即可访问领英和大街网,初次进入时平台给出的联系人建议便显现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领英倾向于推送已有熟人的关联联系人,以及用户在其他社交平台认识的人,而大街网则主要展示用户所在企业和相关行业的联系人——这些联系人在现实中并无关联。LinkedIn的推荐机制,更侧重于帮助用户拓展社交圈和促进沟通互动;而大街网的核心,则专注于职场资讯的互通和职业机遇的传递,其效能更为显著。
简而言之,LinkedIn的策略是先建立人脉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再谋求职业发展;而大街网的主旨是,求职过程中也能拓展社交圈——这种不同,或许与东西方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是个人情关系极为重要的国家,即便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契约精神仍然不够完善,与国际互联网公司主要分布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相比,中国职场在处理“人际交往”与“个人才干”之间的关系时更加复杂,因此“职场潜规则”也更加普遍。此外,国内多数民众的经济状况与日常条件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对“寻觅职位”和“转换职业”的期待感及急迫性,要明显强于追求快乐社交圈的心理欲望。在此层面,本土培育的社交平台显然更契合本土实际。
对于两者的用户群体,大家普遍觉得LinkedIn当前虽然只有四百万中国用户,但主要聚集在与发达国家联系紧密的精英人士和海外企业的中国工作人员(可以看作中国职场的顶尖人士),这些高端用户是LinkedIn开拓中国市场的稳固基础。而大街网则完全不一样,大街网的核心用户大多是学生,这一点跟鼎盛时期的人人网相似。大街网的开创者王秀娟向路透社表达过观点,该平台旨在迎合中国八零后和九零后群体中地位不高的职场人士的社交需求。
用户画像体现平台特色,中国市场方面,LinkedIn面临挑战,大街网则迎来机遇:前者用户多为35岁以上资深职场人士,普遍属于中产阶层,后者社交需求和品牌形象更易吸引这类高端群体中国的社会构造与西方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纺锤形结构截然不同,中国社会呈现出庞大的金字塔形态,其中中产群体仅是位于塔尖的极少数人。中国的网络用户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中年人的网络使用率不高,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的意愿不强,这部分人只占中产群体的一小部分,而35岁以上的网络用户数量同样有限,这两部分重叠的人群更加稀少,这些因素都预示着LinkedIn在中国市场拓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沈博阳承认,目前尚无证据表明LinkedIn必然能够成功,跨国企业面临的难题确实存在,不过LinkedIn已经为此做好了周全部署,本土团队和运营与国际平台相结合,成功的几率至少超过一半。沈博阳还指出,尽管LinkedIn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进行本土化,但他不打算立刻让LinkedIn变得极其“本土化”。从他的角度分析,LinkedIn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主要会推广英文版名称,由于当前情形下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英文标识更能激发用户的品牌印象,他指出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耐心”,在他看来,对于LinkedIn中国而言,保持心态或许比制定策略更为关键。
王秀娟指出大街网的主要用户群体是“80、90后草根群体”,这一现象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规律高度契合。自2013年YY语音(多玩)成功上市以及9158视频真人秀迅速流行之后,“赢得草根群体就能赢得互联网”的观点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庞大的草根用户不仅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占有比例,更展现出惊人的消费潜力,令业界感到十分惊讶。大街网存在一个弊端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就是过分突出“工作场所”,也就是“寻觅工作”的方面,这就会降低“人际交往”的热情,这一点从艾瑞等中立机构的统计资料也能得到证实,大街网、Wealink这类本土职业互动平台,其成员的参与程度并不理想,比如2014年2月期间,大街网成员每人平均查看信息的时间总共只有5分26秒,每个成员平均仅仅接触了3.87个页面。怎样增强成员的互动意愿,是区别于老式求职平台,并且讲述好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