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婚恋交友新常态:从婚恋网站到社交APP 从完成任务到宁缺毋滥
(请点击“数据”频道)
03
精神“刚需” 婚恋社交服务更受女性欢迎
不得不承认,对于众多年轻人而言,婚恋社交服务已经演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必需品。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曾体验过婚恋社交平台,其中17.7%的人对其充满信任,41.8%的人持一定程度的信任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而三成受访者则认为信任度尚可。
画像显示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在我国婚恋社交服务领域,女性用户比例较高,达到了64.9%。其中,年龄主要集中在25至3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用户占比高达67.4%,与结婚登记年龄段的分布有较高的重合度。此外,中高收入群体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月收入多集中在5001至10000元区间,占比为43.3%,紧随其后的是10001至15000元、5000元及以下,分别占比29.3%和15.1%。
在中国,城市分布上,婚恋社交服务的消费者群体主要聚集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占比分别为22.4%、26.3%和25.9%;在学历方面,大学本科(占比57.7%)和大学专科(占比30.8%)是主要构成。对于身处二线及以上城市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在面临工作、经济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对婚恋社交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而寻找合适的结婚伴侣则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观察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约有75.5%的男性受访者坚信结婚的前提是找到合适的伴侣,而女性受访者中持有此观点的比例略低,为71.3%。同时,相较于女性,男性受访者更倾向于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在女性受访者中,有6.7%的人倾向于不结婚或坚决不婚,而这一比例在男性受访者中仅为3.6%。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对婚姻持有否定态度的居民数量并不多,而难以寻觅到合适的伴侣或许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因素。鉴于此,互联网婚恋社交服务领域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观察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寻找配偶的途径上,多数受访者更偏好亲友推荐(占比45.2%)、网络交友(占比42.1%)、联络旧日同窗好友(占比41.8%)、以及通过婚恋社交平台(占比40.5%)等途径。相较之下,线下婚介所的使用率较低(占比23.2%)。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渠道的接受度已与“熟人介绍”相接近。
从产品角度分析,交友应用和婚恋应用构成了行业的关键部分。这些网络社交应用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户每次使用的时间大约在0到2小时之间。具体来看,使用时长在0到1小时和1到2小时的用户比例分别为27.4%和56.7%。至于社交对象的数量,仅有1个对象的用户占比为28.3%,而拥有2到4个社交对象的用户则占到了49.7%。多数用户选择使用社交APP时仅与少数几个对象交流互动。
观察用户的付费倾向,我们发现56.3%的用户倾向于购买网络社交APP提供的增值服务,在这部分用户中,有15.8%表现出了强烈的消费意愿;而在这些用户中,每月在网络社交APP上的消费金额介于50至300元之间的用户占比达到了61.1%,而几乎不在此类APP上消费的用户比例仅为14.0%。
【涨知识】
婚恋社交服务行业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婚恋社交服务领域带来了发展良机,催生了众多新型的行业运营模式,这些模式目前主要可划分为三大类别——
婚恋社交服务行业中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婚恋社交网站。这些网站目前主要向用户提供了婚恋对象的详细信息、沟通途径、心理测评、婚恋对象的匹配服务,以及一些线下红娘服务和活动。对于免费会员来说,他们只能上传个人基本资料、浏览婚恋对象的简要信息等,而要实现与婚恋对象的深入交流、查看邮件、红娘牵线等功能,则必须升级为付费会员。此外,一些婚恋交友平台开设了电视相亲节目(例如《非诚勿扰》)的报名途径、实体店以及红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第二类涵盖了婚恋社交服务行业的运营模式,即社交软件。这类软件在婚恋社交服务的范畴内,大致可以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调心灵沟通、拓展交友圈子的交友软件;另一类则是专注于为用户搜寻相亲对象、提供匹配服务以及扮演红娘角色的婚恋社交软件。交友软件通过增强社区互动功能,扩大了用户的社交圈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与朋友圈、QQ空间等私人空间相比,其覆盖面遍及整个应用的用户群体。这类软件的用户普遍年轻,面临结婚的压力也不大,许多人借助这些平台寻找恋爱伴侣,或是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相对而言,婚恋社交软件主要致力于寻找合适的婚恋伴侣,其用户群体年龄普遍偏大,面临较大的婚姻压力,急切希望早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第三类涉及的是婚恋社交服务行业的线下服务模式,即婚介所。这类机构普遍实行会员制,会员资格可通过付费或免费两种途径获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众多婚介所开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并且许多婚介所已经发展成为连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