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QQ到陌陌再到?陌生人社交的第四个风口来了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4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主要有两种方式:

新平台的出现。

大约在1999年,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普及,跨过了门槛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进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标志着国人首次有机会在电子媒介上展开社交互动。随之而来,众多聊天室和即时通讯工具迅速兴起。同时,网络恋爱文化也应运而生,以《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网络小说为标志,这一潮流达到了高潮。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社交领域的领军者——QQ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大约在2010年,用户上网时间大规模转向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所独有的LBS功能以及便携设备带来的长时间在线特性,更是催生了第三代社交平台的汹涌浪潮。陌陌在这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跻身IPO行列。

流量资费的下降

大约在2004年,我国进入了PC互联网时代,而正是在这一年,宽带网络(ADSL)在国内开始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种带宽的提升以及流量费用的降低,正是当年各种web2.0应用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对于那些在拨号时代曾在各地小网吧有过上网经历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尤为深刻。那时候,在网吧里,除了能听到QQ的“滴滴滴”、“叩叩叩”提示音,就连浏览普通的网页都显得异常困难。

大约在2004年,众多社交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些平台普遍抓住了宽带技术广泛应用的机遇,以图片为核心的应用,如在线摄影、个人相册以及主页美化等,迅速流行起来。在国内的陌生社交领域,我的前东家51.com和QQ空间趁势崛起,一时之间成为了不相上下的佼佼者。竞争虽然残酷,却始终为用户带来益处;往昔,不知有多少当时还无法购买数码相机的年轻人,通过这两家公司的在线拍照服务,在网络上留下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自拍;竞争的最终,QQ空间凭借即时通讯的强大影响力,脱颖而出;腾讯也继续在第二代陌生人社交领域引领潮流。

2015年的此刻,正值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年代,我们又站在了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的关键节点。此次的浪潮似乎更为猛烈,不仅4G网络实现了广泛覆盖,更有总理亲自倡议,要求降低手机流量费用。这究竟预示着什么?难道一个价值20亿美元的社交平台机遇之窗已经悄然开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二)演进的底层逻辑

以上分析仅证明了网络基础设施四次重大变革与陌生人社交平台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轨迹相一致。然而,若要更深入地理解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还需深入剖析行业的核心逻辑。在陌生人社交平台的产品层面,通常可划分为配对和互动两大模块。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四次升级如何推动四代社交平台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演变。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基础设施的两种不同升级途径对两条进化轨迹产生了各自的影响:

新平台的问世促使社交平台在匹配机制上发生了演变。回想起PC互联网时代,无论是QQ还是空间,用户资料的展示主要以在线状态和同城位置为关键指标,差异并不显著。然而,随着新平台移动端的问世,匹配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或许还记得,初次使用陌陌时,发现原来与自己同住一栋楼,却日日擦肩而过的MM,那份突如其来的奇妙感觉。

流量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社交平台交互方式的不断进步。之前已有分析指出,ADSL的广泛使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性,4G技术的普及以及流量费用的降低,同样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新一代的领军者。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首先,对于这一代的创业者来说,一个巨大的利好是腾讯已经不再将所有社交领域视为自己的专属领地。其次,在移动设备上,图片不仅满足了用户对装饰的需求,而且通过与真实场景、地理位置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无限的想象领域,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三)图片之于社交的底层意义

自人类文明曙光初现,性别角色便已明确划分。男子专长于狩猎,女子则偏好于展示,这些特质如同百万年进化历程中刻印在人类基因深处的根本指令。在网络社交领域,这一规律同样适用。

男性在网络上常以搭讪的方式展现其狩猎倾向,而女性则通过装扮行为来表现其展示倾向。

当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刚开始普及之际,网络带宽和速度的局限对女性在网上的表现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早期的QQ和陌陌平台上,男性用户的搭讪(即狩猎)行为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

陌陌因约炮而声名狼藉,唐岩亦表示“我们并非毫无责任”。然而,若仅因这一面之词便将陌陌定性为“一夜情”平台,实在过于片面。对此,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查阅那篇拥有数百楼回复的帖子,从中便可窥见众多学生在陌陌上真诚寻求恋爱关系的现状。

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往往只是作为猎物存在。那些在QQ或陌陌上注册过女号的用户,对此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只要性别标注为女性,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搭讪信息。起初,还能体验到被人簇拥的快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发现,那些猎手所垂涎的,不过是自己年轻的外表,而作为猎物的她们,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因此,该平台的生态系统开始出现不平衡现象,猎物资源逐渐减少,猎手们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最终,平台不得不进行转型。

当然,QQ的转型堪称巨大成功,它在这片陌生人社交的沃土中茁壮成长,最终催生了市值千亿级的腾讯帝国。而陌陌的转型正处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进程中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面对一些人的质疑,我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尽管陌陌不太可能复制QQ的辉煌,但成功摆脱约炮标签,转型为新一代泛陌生人社交平台,其前景无疑是充满希望的。

随着带宽和网速的限制得以放宽,社交平台将逐渐发展出更加适合女性展现自我的生态环境。此时,单纯依赖文字的交流形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图片互动为焦点的社交平台因而应运而生。

随着PC互联网带宽限制的放宽,QQ空间和51.com应运而生,迅速崭露头角。

移动互联网上,这两年一大波图片社交应用向我们袭来。

2005年的社交风潮中,一系列以图像为中心的重量级应用如在线拍照(大头贴)、主页装饰、个人相册等接连涌现。鉴于女性天生喜欢分享的天性,空间类网站一时之间异常火爆,甚至周边的空间代码站(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myspacelayout.net这样的周边站点流量都高达百万级别)。

附带提一下,我们在此处能观察到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在个人电脑平台上,一个网站往往能够整合众多应用,例如之前提到的那些应用,当时几乎成为了所有社交网络网站的必备功能。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应用都有可能被开发成一个独立的APP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并且可以发展得相当庞大。

(四)兴趣社交的路径选择问题

近期,陌陌6.0版本的更新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6.0版被视为陌陌在“弱化异性社交功能,丰富用户间互动”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在该版本中,陌陌通过六个不同维度将用户联系起来,这些维度涵盖学校、故乡、居住小区以及工作场所等。一旦用户完成个人资料的填写,平台便会根据相似信息进行用户间的匹配。

分析陌陌与豆瓣在相应方面的不同,这一差异实际上关乎于兴趣社交发展道路的抉择。

陌陌起源于异性社交领域,随后转向让用户填写个人资料以实现兴趣社交的转型。这样的策略有其优势,即发展迅速。异性社交的强烈需求迅速为陌陌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流量。在众多用户的基础上开展兴趣社交,网络节点众多,这为形成各种独特的连接提供了可能。因此,陌陌在未来的发展上拥有巨大的潜力。

让我们探究一下另一位在兴趣社交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平台——豆瓣——的具体做法。豆瓣的举措似乎更具趣味性。它并未要求用户填写过多的个人信息,然而,观察豆瓣用户的个人资料,却发现他们的形象异常丰富。即便是在一个看似普通的豆瓣用户主页上,我们也能发现该用户对数十种书籍、音乐、电影、小组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豆瓣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它将内容置于兴趣之上的策略。

豆瓣用户并非一蹴而就地将心仪的书籍、电影等一次性列出,而是在长期使用豆瓣的过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他们会在发现好书时标记“想看”,在阅读完毕后点击“已看”或“评论”……通过这些与内容的互动,用户的个人形象得以逐渐丰富。而且,这种做法使得豆瓣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用户与内容的互动越频繁,豆瓣的内容就越充实,而内容的丰富性又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

新一代的图片分享软件或许在这方面有超越豆瓣的潜力。以Nice为例,它并未像陌陌那样通过六项资料就将用户限制住,反而更鼓励用户分享各式各样的照片。此外,在为照片添加标签这一功能上,Nice的拓展性也远超豆瓣(豆瓣则受到一个固定书目数据库的限制)。

当然,在Nice平台从内容浏览到兴趣社交的整个过程中,用户能够轻松自如地参与基于内容的互动,然而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近期,Nice推出的“找朋友”和“小圈”功能,可以被视作在人际关系构建上寻求突破的全新尝试。

让我们审视另一个应用场景——本地化服务。在这个领域,照片得以根据其地理位置进行整合,带来了众多趣味性内容。然而,与Nice和豆瓣不同,“本地”并未协助用户积累标签数据,这也导致其无法构建出丰满的个人形象,进而影响了用户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和效率。

风起云涌,战火纷飞,英雄辈出!身处第四代社交平台的浪潮之中,各路豪杰展现出各自的策略,虽然每条路都能抵达罗马,然而各异的途径亦影响着各自的成效。

我是王武佳,曾担任51.com的副总经理。三年前,我投身创业之路,成功打造了腾讯开放平台上最大的非游戏应用。2015年,我再次启程,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社交移动应用。我的微信号是facekook,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