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30年30物|新旧更替,社交网络逐渐互联互通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3

开栏语

1994年4月,我国正式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成为其中的第77位成员。如今,我们迎来了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30个纪念日,这不仅是数字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半甲子”这一历史性时刻的重要标志。

在短短30年的发展轨迹中,浪潮翻涌、风云变幻,诸多值得记忆的“物”涌现。这三十载,我国互联网从萌芽到壮大,从弱到强,孕育了众多物品、软件或平台。这些物品或软件等不仅商业价值显著,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汇聚了人们生活与情感的悠久记忆。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共同策划了《互联网30年30物》这一专题活动。我们期望通过讲述那些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物品、软件或平台的故事,描绘出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并洞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十年前,一根连接网络的线缆,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互联网已走过半个世纪,我国在网络的推动下,正迎来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中国互联网标志性物件应用平台_什么叫社交网站_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历程

“滴滴”声清脆响起,Windows界面的右下角,一个复古像素风格的头像不断闪烁,其头发颜色各异,有蓝色、黄色,也有紫色,这些细节汇聚成了许多人对于网络聊天的美好回忆。

QQ最早占据了网络聊天领域,而聊天功能仅仅是社交网络服务中的一项。在我国社交网络服务领域,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时代的活跃企业得以生存发展,这些服务已成为它们业务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与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时期相吻合,在这条赛道上,参与者众多,然而真正能够稳固地位的却寥寥无几。

争夺人才始终是社交网络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众多产品纷纷融入社交元素。一旦掌握了大量流量入口,传统社交应用便开始模仿对手的策略,各种社交属性应用逐步实现互联。除了争夺用户,社交平台还在培养新用户。借助个人品牌,众多普通人变身具备商业价值的网红。

当具备即时应答功能、并拥有类似人类外貌的虚拟人工智能助手出现在对话框中,社交网络服务的未来发展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广场社交:个人IP不断孵化,社交账号从匿名到实名

“斑竹”、“潜水”、“马甲”等词汇,如今鲜有人提及,然而在21世纪初,它们曾广为流传。诸如水木清华、猫扑、西祠胡同、天涯社区等BBS平台,催生了这些网络流行语,它们堪称我国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先驱之作。

这些平台设有多种栏目,网友们在这些栏目中以匿名身份热议时事、社会、娱乐、生活等话题,同时也催生了诸如芙蓉姐姐、凤姐、Ayawawa等早期网络红人。在这些平台中,猫扑更是率先尝试了游戏领域的垂直社区模式。

在这个阶段,社交软件通过匿名方式探讨各种话题来吸引人群,而迈入新千年之后,个人在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凸显。

大约在2002年左右,我国互联网领域迎来了博客的兴起。当木子美在博客中国的文章广受欢迎后,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知名门户网站纷纷加入博客领域,标志着UGC(用户生成内容)时代的到来。用户们在博客上创作、互动,追随自己喜爱的作者,持续关注他们的更新,许多普通创作者如韩寒、当年明月等也因此聚集了众多粉丝。

与此同时,国际社交平台Twitter(后更名为“X”)所倡导的简短内容发布形式开始流行。2007年,我国首个微博平台——饭否网正式上线,然而两年后却遭遇了暂时关闭的命运。2010年,饭否网得以重新恢复用户登录功能。在饭否网空缺的那一年,新浪微博应运而生,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微博时代。

用户们注意到,在发布内容时,除了点赞和评论之外,他们还能选择转发、使用“艾特”功能,甚至直接私信给创作者。这使得平台的社交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账号的影响力也因此大幅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知名的大V和网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博逐渐成为传播突发新闻和娱乐事件的重要途径。网民们对2014年新浪微博上盛行的“冰桶挑战”和“马航事件”依然记忆犹新。

2010年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网易微博与腾讯微博相继问世。尽管起初它们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体,但在与新浪微博长达十年的较量中,它们逐渐败下阵来。2014年,新浪微博更名为微博并成功登陆美国股市。同年,网易微博宣布将用户迁移;到了2020年,腾讯微博则宣布停止服务与运营。

微博这一社交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显著,然而也催生了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负面现象。随着相关部门对社交平台生态的整治,广场上的匿名社交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从原先与手机号绑定的后台实名制,逐步过渡到通过展示IP地址的前台实名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短视频及各类内容分享平台占据了用户的注意力,相较之下,那些属于PC时代的社交产品,如传统BBS网站和微博,其用户活跃度明显下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微博用户数量经历了显著增长,半年内增幅高达208.9%,用户总数达到了1.95亿。进入2012年,微博用户数量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到了2013年年底,微博的用户使用率与上一年相比出现了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手机端上视频、音乐等服务,由于对流量需求较高,其增长速度却异常迅猛。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通过其独特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成功促成了对相似内容感兴趣的个体之间的社交互动,迅速崛起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流行社交方式。新浪微博也试图跟上短视频的热潮,分别在2013年推出了秒拍,在2019年推出了绿洲,然而,这些举措均未能使平台重现昔日的用户规模辉煌。随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众多社交平台实现了内容转发与分享链接的互联互通。

社交工具:熟人与陌生人模式并存,虚拟人互动初露头角

1999年,OICQ在深圳崭露头角,随后更名为广为人知的QQ。那个标志性的企鹅形象,使得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独占鳌头。那时,网名象征着一个人的网络形象,而QQ号则是联系方式的代名词,人们在同学录上不断记录、互换这些信息。

2005年,校内网正式开通。该平台与Facebook相似,用户能够在此发布动态、上传照片,并与朋友共享视频、文件等。它专注于校内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众多网友和同窗学子在此平台上相识。陈一舟接管后,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并于2011年赴美上市。在巅峰时期,其用户数量一度与QQ相媲美。

2005年,腾讯也推出了功能类似的QQ空间,随后,开心网、5Q网等众多类似社交平台纷纷涌现,并唤起了许多人关于“偷菜”、“抢车位”等游戏的美好回忆。与此同时,以豆瓣为首的垂直型社区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QQ在国内社交网络服务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到了2011年,微信的问世如同一匹黑马,迅速崭露头角,成功接过了网络社交产品的领导权。

微信起初仅是一个基础的即时通讯软件,但随着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功能的逐步丰富,它迅速演变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在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以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利用率普遍下滑,然而,以社交元素为核心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如即时通讯这样的平台应用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次年3月发布的分析,移动即时通信之所以发展迅猛,首先是因为它与手机通信的兼容性极高,其次,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它还融入了信息共享、交流互动以及支付、金融等多种功能,从而显著增强了用户的忠诚度。

总体来看,QQ、人人网以及微信均归属于熟人社交范畴。与此同时,微信诞生的同年,陌陌开始涉足陌生人社交领域,它通过LBS(实时定位技术)功能来锁定周边人士,其用户数量因而迅猛增长。

微信推出“摇一摇”功能后,陌陌的竞争优势有所下降。这家以陌生人社交为起点的公司,目前主要依靠直播业务和增值服务来获取收入。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陌陌的直播服务收入约为12.4亿元,增值服务收入约为12.9亿元,这两项收入分别占据了公司净收入的48.4%和50.4%。

社交领域正朝着垂直化的方向发展,市场上涌现出诸如钉钉这类专注于工作的社交软件,以及Soul等以陌生人为对象的交友应用,它们都倾向于满足特定领域的社交需求。同时,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诸如星野、猫箱、筑梦岛等主打虚拟人物情感陪伴的应用也纷纷加入社交工具的行列,力图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然而,依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上半年AIGC APP流量与场景研究报告》,当前大多数AIGC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并未超过15%,特别是在社交和娱乐领域。

张小龙在回顾微信走过的十年时光时,曾用“简洁”与“互联互通”这两个词汇进行概括。作为群居生物,人类在社交网络服务诞生之初,便旨在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务逐渐围绕着人的需求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将万物连接起来,拓宽了功能生态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进入社交领域,它将如何重新塑造我们的需求,以及会对社交网络服务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本次活动的资金支持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旗下的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提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