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从“自媒体”迈向“自营销”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5

踏入微信朋友圈,仿佛步入了一个淘宝的天地。这或许是对当前微信朋友圈营销热潮最直接的描绘。微信用户总数已突破6亿,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5亿。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吸引了众多商家将目光投向微信朋友圈这一拥有众多用户的“平台”,并借助朋友圈的传播优势,展开商品的销售活动。

网络作家“琢磨先生”也不禁在微博上吐露心声:在这个全民营销的时代,原本亲密的“大V”朋友们纷纷开设淘宝店铺,朋友圈中充斥着公司产品的宣传,就连小区App里邻里间的交流也变成了卖衣服、卖鞋、卖菜的生意。当工具变得异常便捷之际,商业活动也无处不在。你无法预知在关注的群体中,哪位人物将转型成为淘宝的店主,同样,你也难以预料哪位朋友会转变为代购。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我们正逐步进入一个由“自媒体”向“自营销”转变的新时代。

然而,诸多问题接踵而至。有人据此预测:“社交网络起源于交友,成长于炫耀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最终走向代购。”照此看来,营销的泛滥或许会成为微信朋友圈生态毁灭的开端?对于这一疑问,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然而,记者进行的深入调查却揭示了一个事实:对于朋友圈中的营销行为,大多数人其实都感到有些烦恼。

对于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卖东西的做法,不少网友都很有意见。

杨女士的经历正好印证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去年,她通过闺蜜的朋友圈推荐,关注了一个专门从事美国代购的微信号。于是,她请求对方帮忙代购了一个剑桥包。然而,当她收到货物时,却发现“货不对板”。她原本使用过这款包的正版正品,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收到的货物并非正版。尽管如此,她支付的却是正版商品的价格。

杨女士一度产生了退货的念头,然而考虑到那是好友的善意推荐,她不想因此得罪对方,最终还是决定忍受这个“哑巴亏”。然而,自那以后,杨女士对朋友圈中的营销者再也无法轻易信任。

苏苏是那种坚定的“拉黑派”,对于那些在朋友圈推销商品,且其推销手段并不受欢迎,又非自己亲密朋友的,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拉黑”,并且彻底屏蔽掉对方的朋友圈动态。尽管苏苏自己在新媒体代理领域创业,且常在社交圈中宣传公司业务,然而,她对于那些依赖“炫耀订单、炫耀业绩、炫耀好评”等低级手段进行朋友圈营销的行为,似乎显得尤为不能接受。

若产品品质不佳,缺乏周到的售后服务,用户体验无从谈起,更别提开设网店、服务号或公众号,他们只专注于“宰熟”的单一交易,对商业信誉毫不在意,这与传销行为有何区别?将这种营销方式称为“微商”,简直是对“微商”这一名称的玷污。苏苏这样说道。

杨女士与苏苏的经历并非个别现象。在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上,我们不难发现大量受骗的案例。总结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朋友圈营销存在诸多问题:价格普遍偏高,缺乏质量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缺少第三方担保与监管,一旦出现纠纷,卖家往往可以轻易“消失”。

南方网特别开展了一项以“微信朋友圈售卖商品,你是否感到厌烦?”为主题的营销接受度调查。调查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网友对朋友圈营销持有消极看法,其中,有15.4%的受访者直言“非常烦恼,看到就删除”,另有15.4%的网友表示“曾经受骗,商品质量不佳,售后服务差”。

卖家如是说

刷朋友圈也要有“底线”

面对消费者和网民的抱怨,那些在社交圈进行产品推广的商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不满的呢?

记者对几位在微信朋友圈中从事营销活动的资深卖家进行了采访,他们所展现出的态度,更多的是充满了“真诚”。

前奥运金牌得主劳丽诗在辞去原有职务后,开设了淘宝店铺“雕宝”,并且荣幸地成为了阿里巴巴上市仪式上的八位敲钟人之一。尽管众多人建议她应迅速将这份知名度转化为实际利益,积极推广自己的店铺,然而她的社交圈和微博并未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她幽默地表示:“自从投身商海,变身商人后,我几乎没有太多时间浏览微博,甚至有网友调侃我不专注于正业,不积极宣传我的店铺。”在采访过程中,她向记者透露了在朋友圈中不常活跃的真正原因。首先,她个人的性格并非那种特别活跃的类型;其次,她所销售的商品是价格较高且受众相对较小的珠宝饰品,与大众化的服饰等商品不同,难以吸引大家共同支持;再者,她直言不讳地表示,截至目前,无论是通过微信还是朋友圈进行营销,效果都不太理想,尽管浏览量很大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但转化成销售量的比例很低,“坦白讲,关于如何在朋友圈进行营销,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id_236981166]

梁树新,曾担任天涯社区新媒体总监,相较劳丽诗,他在朋友圈营销方面显得更为得心应手。他明确表示,计划在一年内,招募1000名对“扑吃”品牌忠心耿耿、热情洋溢的核心客户,以精选的产品,为特定人群提供专属服务,这正是“扑吃”的经营理念。

起初,他同样历经了近两个月的错误路径。身为涉足IT、媒体、公益和电商领域的知名人士,梁树新目前拥有约16万微博粉丝,以及2000多位微信联系人。起初,他自认为凭借这些资源,自己动手发布广告应当无往不利。然而,现实却出乎意料,不熟悉的朋友纷纷将他“拉黑”,而熟悉的朋友则纷纷上门投诉:“天天只是刷屏,哪怕你发点轻松的段子也好啊!””

他现已明白,作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社群电商”,其营销策略需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对客户群体进行搜寻、培养、深挖以及维护与拓展,其核心在于依赖口碑维系生存。因此,在确保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必须以充满温情、富有情感、充满趣味的方式与顾客建立友谊。否则,若只图眼前利益,热衷于在朋友圈中频繁“刷存在感”,忽视人际关系,口碑将极有可能遭受破坏。因此,他现已将昵称更改为“原生态大叔”,并在朋友圈中扮演起一位热衷于创作段子的活跃分子,无论是展示撒娇、卖萌还是深情流露,他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即便是在推广蜂蜜时,他也会从与朋友的深厚情谊中汲取灵感;在促销花生油打折时,他会先设计一个价格竞猜的小游戏来吸引顾客;而在运营微信服务号时,他更是力求提供像媒体般精彩纷呈的内容。如今,他着手打造线下客户群体“梁品会”,并致力于寻求超越商业往来的更深层次的朋友关系。

自然,市场上的卖家众多,品质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毫无原则的商家,他们的底线可能只是“只在晚上10点后进行宣传”,而另一些则注重口碑、信誉、情感、故事、趣味和真诚,究竟哪些商家能在朋友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恐怕只能拭目以待了。

专家如是说

传统的营销模式多为“一对多”的形式,尽管其覆盖范围广泛,传播力度强,但在沟通、互动以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朋友圈营销依托于朋友间的信任,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推荐与互动,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因而其效果更为显著。对此,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行,GWEA的创始人兼品牌营销领域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微信堪称卓越的传播与互动营销平台,其优势是其他传播途径难以匹敌的。从商家的立场来看,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实属合理之举。

在认可朋友圈营销诸多好处的同时,他们也坦承,周围人对这种营销方式的态度呈现明显分歧:有的通过朋友的推荐找到了心仪的产品,而有的则对利用朋友关系进行商业活动感到强烈的不满。“我个人并不排斥这种方式,但前提是卖家需妥善掌握营销手段和频率。”黄文杰这样说道。

在朋友圈营销领域所暴露的各种问题面前,黄文杰持有不同看法,他提出“不能一概而论”。他指出,朋友圈营销实质上是电子商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仅仅是一种手段和途径,依附于传统的商业架构,以增强其运作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朋友圈营销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就好比一把刀,其正义或邪恶取决于使用者及其目的。他坚信,商业活动必须以信任为基础,而维持这种信任的关键是信用。无论是朋友圈营销还是微商,都无法规避这一原则。这些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番竞争与淘汰,信誉无疑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在完善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我们只能寄望于卖家自律,并期待平台能够迅速实施相应的信用保障措施。

张行认为,朋友圈中商品信息的过度传播,与微信在电商领域的探索尚显不足密切相关。微信为用户搭建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在这方面已表现出色,但在满足用户购物需求上,其探索显得较为简略,未能充分迎合用户需求,这也为众多商家创造了商机。他坚信,在微信朋友圈中销售商品亦是用户所需的一种表达方式,微信朋友圈的开放度可以无限延伸,既可以实施限制性开放,亦可以完全封闭,实际上用户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

朋友圈营销绝不仅仅是“刷屏”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朋友圈中的营销活动预计将变得更加频繁。拍拍网总裁蒉莺春对于这一现象表达了忧虑,她认为这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干扰。据悉,拍拍微店作为微店领域的正规力量,已于今年10月正式上线。然而,在蒉莺春看来,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过度宣传并非一种理想的营销手段。

我们需要思考在当今时代,究竟需要何种交易模式,这种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能够顺应这一代年轻人及购物群体的需求,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易体验。蒉莺春以实例阐述,微信朋友圈营销中存在一个颇具趣味的现象:有位朋友习惯于跑步时服用蛋白粉,以往多在京东或淘宝购买,但如今,专售蛋白粉的海外购商家也加入了微信商户行列,并在拍拍上开设了店铺。他可以随时利用微信这一交流工具与商家沟通,商家会向他介绍蛋白粉的食用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作用于跑步时的肌肉。通过这种情感化的互动,一两个月后,商家会询问是否需要再次寄送蛋白粉。

这种边聊边逛的购物感受,或许将成为未来生活中更多场合的必需。她如此总结道,微信的营销策略理应使消费者的购物之旅充满温情、顺其自然,并激发其内在的购买欲望,而非仅仅沦为“刷屏”的简单行为。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