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交媒体的法西斯化:极右翼如何利用幽默和烂梗文化为自己所用
然而,这一事件并未能阻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反而催生了一系列的模因效应,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网络潮流。那个源自20世纪90年代德国新纳粹暴力事件的种族主义口号,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去除了历史背景和政治色彩,转变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参与式笑话”,并在私人聚会和公共庆典中频繁出现。这一变化揭示了,当幽默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被运用时,公众对于仇恨言论的警觉性呈现出减弱的趋势。
类似的策略也在其他国家得到应用。
在印度,一些民族主义组织利用WhatsApp上的搞笑表情包散播对穆斯林的负面情绪,他们常常以讽刺手法作为掩护,从而降低其排他性政治言论的攻击力度。在这些政治模仿歌曲中——既有讽刺反对派领导人的,也有歌颂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数字平台上民族主义言论的普及程度得到了提升。同样,在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也多次运用幽默手段,试图掩盖其颇具争议的立场。其中,最引人争议的一例是他于社交平台上发布的“金色淋浴”相关推文,该推文被广泛解读为对LGBTQ+群体以及左翼文化的讽刺。与德国Eurodance音乐被用作散播种族主义信息的例子相仿,博索纳罗的拥护者们频繁将流行乐曲改编成极端右翼的版本,并将这些内容以娱乐的形式包装起来,用以传播极端主义思想。
在这种情境下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幽默不仅减弱了外界对仇恨信息的警觉性,而且让批评者可能遭受“过于敏感”或“幽默感不足”的非议,进而削弱了对偏见言论的有效驳斥。
元政治
先塑造文化,后塑造政治
极右翼势力运用幽默手法使激进观点成为主流并非巧合;这实际上是被称为“元政治”的更广泛意识形态策略中的一部分。这一理念源自二战后欧洲的极右翼思想家的创造,并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理论精髓。
该理论提出,在争取政治控制权之前,运动需先在“文化领域”取得胜利——即塑造公共舆论、引导语言使用并重塑社会对可接受行为标准的理解。自1945年以来,法国的阿兰·德·贝努瓦,以及德国的阿明·莫勒和格茨·库比契克等新右翼思想领袖,试图构建一种极端右翼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旨在与残酷暴力的纳粹主义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将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融入社会主流思想。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元政治赢得对人心和思想的控制。
在数字时代,幽默已成为极右翼意识形态传播的核心工具。从欧洲的认同主义者到非主流右翼的“网络喷子”,诸如英国极端右翼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的前任主编米洛·雅诺普洛斯,以及新纳粹网站“每日冲锋者”的创始人兼编辑安德鲁·安格林,众多极端右翼分子都将网络文化视为他们传播思想的关键平台。
正如安格林在其著作《普通人指南:另类右翼》中所述,种族歧视的言论……往往以一种半开玩笑的形式呈现——类似于那些让人发笑的种族主义笑话,因为它们被视作真实。在这种情境下,表情包、口号以及讽刺性的言语,不仅降低了极端思想的传播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这些思想的接纳程度。它们激发用户投身其中、共同分享,甚至参与到所谓的“玩笑”之中——即便他们并不完全赞同其中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奥弗顿之窗”的移动,进而扩大了社会对可接受言论边界的认知。
数字流行文化与病毒式传播的政治
社交媒体平台加剧了这种传播方式的效应。由于模因具有病毒式的传播特点,信息能够超越最初的接收者,扩展到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一种表达形式若是频繁被转发和引用,不论是为了幽默、表达愤怒还是随意提及,其内容便更易融入大众文化语境,并逐渐淡化其原本的政治属性。这一机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实际影响:在叙尔特岛事件中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那些在聚会上大声喊出种族主义口号的年轻人,或许并未被视作极端分子。但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社交媒体上精心营造的一种“娱乐性种族主义”氛围。同样,那些随意转发极端右翼幽默内容的人,尽管可能并不赞同其观点,却在不经意间助长了这种内容的传播。起初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最终或许会演变成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信念。
表情包、口号等数字流行文化形式,往往被极端势力当作“意识形态试验场”来使用,意图通过轻松、易于接受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植入激进思想。比如,那些带有讽刺性的重复性种族刻板印象,即便打着“玩笑”的旗号,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刻板观念的根基。TikTok、Telegram以及X等社交平台上,那些具有争议性的表情包迅速传播开来,这一现象反映出,一旦极端主义内容被赋予幽默色彩,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都会显著提升。
这一现象的波及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网络虚拟领域,甚至蔓延到了国际政治的舞台。在2025年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CPAC)期间,阿根廷国家元首哈维尔·米莱伊向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赠送了一款具有象征意义的电锯,该电锯代表着对官僚主义的抗争。马斯克在接过电锯后,模仿了米莱伊的竞选举动,挥舞着电锯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并幽默地表示:“我现在成了一个流行的表情包。”
右翼喜剧情结
幽默和政治始终紧密相连,然而,笑话与严肃的政治立场之间的分界线却愈发难以辨认。一些类似“骗子”的行为——即通过讽刺、挑衅和恶作剧来替代传统的政治争论——正逐步改变政治的运作模式。
马特·显凯维奇(Matt Sienkiewicz)与尼克·马克斯(Nick Marx)共同阐述了一种名为“右翼喜剧情结”的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反动脱口秀演员、讽刺性网站以及播客等元素所形成的独特生态,它们不断挑战社会对于可接受度的边界。它们至少以两种途径对政治产生了影响:首先,借助讽刺性的“动员力量”来激发民众的参与;其次,它们扩大了公开言论的范围,以防止激起广泛的愤怒情绪。
在《白人笑话的灵魂》这部著作中,研究者劳尔·佩雷斯(Raúl Pérez)揭露了幽默中潜藏的恶意本质。讽刺将仇恨巧妙地掩饰,讽刺将仇外心理巧妙地掩盖,讽刺还将法西斯主义巧妙地包裹,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社会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现在怎么办?
面对极端右翼的幽默挑战,仅仅表现出愤怒是不够的;这种道德上的愤怒反而可能被他们所利用,加剧他们关于受害者与反抗者的叙事。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必须将数字素养、战略性的反击信息和平台监管三者相结合:媒体和讽刺素养项目应当教导民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如何运用幽默和模因来促进政治议题的讨论。
反模因和讽刺手段能够有效揭示并嘲讽极端主义言论的荒谬之处。媒体机构必须意识到自身算法如何加剧有害信息的传播,并采取行动遏制极端主义在网络上的蔓延。然而,近期大型社交媒体平台所采取的措施——比如Meta公司停止了其事实核查项目——却似乎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政治领域,对幽默的讨论实际上是对意义的探讨:究竟由谁来界定何种言论是可接受的?归根结底,笑话远非简单的娱乐——它们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时甚至能改变现实。面对极右翼势力不断以幽默为手段推动其目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听到的笑话及其背后的动机提出质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让幽默沦为仇恨与不宽容的掩护。
作者
Mirco Göpfert,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教授,专攻社会与文化人类学领域。
Konstanze N'Guessan担任美因茨大学社会人类学与非洲研究领域内的博士后研究员。
我们是谁
我们的世界不止有一种声音 | 独立·多元·深度
日新强调对国际话题的深入研究,坚守普遍的价值观和人文理念,并致力于从多角度阐述和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