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饭局进校园,谁识其中味?
大学校园一角(摄影:狄东杰)
校园聚餐,是人之常情还是畸形社交?近期,一份针对大学生聚餐习惯的调查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部分人将其视为大学生不专注于学业、过于世故的一种体现,另一些人则认为频繁的聚餐行为过于奢侈,可能给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带来经济压力;然而,也有媒体指出,此类社交活动在国外的知名大学中相当普遍,无需过度解读,反而国内的教管观念与时代发展脱节,可能阻碍了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
这项随机对46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揭示了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有29.31%的受访者在社交聚会方面的频率超过每周两次,其中,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占比高达63.52%。在所有受访者中,有38.08%的大学生将超过30%的生活费用于聚会社交开销。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校园内同学聚餐的情况确实较为普遍,然而,类似于“社联主席一个月参加二十多次饭局”这样的情况实为少数,大多数学生透露,他们平均每周会参与一到两次聚餐,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实行AA制。
改善伙食、交流感情是首要目的
记者对若干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这些学生普遍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参加的聚餐活动主要是与几位关系亲密的同学一同去品尝美食,而以社交为主要目的的聚餐在他们周围并不常见。
圆圆,化名为某名,是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一名大一年级新生。她每周都会与几位关系亲密的同学进行一到两次聚餐。她表示:“食堂的饭菜确实有些单调,因此通常在周末或是无课的午后,我们几位好友便会聚在一起,提升一下饮食品质,顺便交流一下心得。费用方面,我们实行的是平分制。”圆圆向记者透露,学校周边的餐馆消费水平普遍不高,每次聚会平均每人只需承担30至50元。
北京理工大学的许可,作为研二的学生,他每周都会与同学们进行一到两次的聚餐。学校周边美食众多,许可有时会与室友同行,有时则是与同班同学、整个球队或是实验室的伙伴们相聚。尤其在期末阶段,聚餐的次数会明显增多,大家会共同庆祝考试的结束,或是为即将毕业的同学举办欢送会。
他表示,自从读研以来,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聚餐的频率也比本科时期有所增加,然而,同学们聚会时并不会选择过于奢华的场所,消费大多采用平摊的方式。许可认为,不定期的聚餐有助于加深同学间的情谊。
聚餐是社团建设的一部分
在校园内,记者观察到,除了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社团举办的聚餐活动同样颇为常见。许多学生干部都认为,这些聚餐活动是加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环节。
张颖(化名)今年即将大四,自入学以来便担任着学生干部的职务。对她而言,参与学生会以及社团的聚餐活动相对较为频繁。通常情况下,整个社团的大型聚餐并不多见,一个学期大概只有一两次。而在日常,各个部门的部长与干事之间则会进行一些小型的聚会。她觉得,聚餐实际上是团队构建的一个环节,并非如网络上所描述的那般铺张浪费。由于学校社团并无专门用于此的经费,因此在聚餐时,大家普遍采用分摊费用的方式。偶尔,部长会请干事们吃饭,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在她任职期间,大约仅有两次左右。
张颖向记者透露,校内社团的聚会之外,校际间的交流亦时有发生。然而,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此类活动通常不会选择聚餐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一所学校的场地申请一间会议室,仅简单准备一些茶水和瓜子。交流活动以沟通为主要目的,偶尔也会选择在咖啡馆进行。此外,费用方面实行平摊制度。
在校园中,许可同样是个活跃分子,身兼数职的学生干部。他向记者透露,在大学里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举行聚餐进行社交活动是相当普遍的,这种做法还能有效提升团队间的凝聚力,而且并非以追求功利为主要目的。“毕竟,学校的社团管理和运作相当规范,学生干部只需专心把工作做好即可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无需过多参与社交活动”。
许可强调,社团活动不应仅限于聚餐这一形式,举办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外实习、自主创业铸就“社交达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赶场”现象,并非绝无仅有。部分能力卓越的学生干部,在参与校外实习或自主创业时,往往能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而参与各类社会应酬对他们来说,已变得习以为常。
李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专业的一名学生,才华横溢,大二时便担任了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并创立了公益团队,担任团队负责人。此外,她还兼职负责网站的文案撰写。如今,身为大四学生的她,正在一家视频直播公司实习,负责市场拓展工作,频繁与各类客户打交道。在同学们眼中,她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社交高手”。
浏览她的社交圈,几乎每日都能看到她参与各式饭局、宴会的照片,她直言,“多拓展人际网络对未来的就业大有裨益,而且我也乐在其中,享受与各式人物交流的过程”,在大学的前两年,她主要参加的是同学间的聚会和社团活动,然而到了大三,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她的活动重心逐渐转向了社会上的各类聚会。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的李申,作为一位热衷于创新的大学生“创客”,在日常生活中,“约饭”活动占据了相当比重。他不仅会与同学们或创业团队不定期聚会,还会通过共餐的方式,与潜在的合作伙伴展开交流。李申坦言,我们通常饮食颇为简朴,以交流事务为重心,并不过于追求奢华,且注重节约。对于网络上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他并未明确表达立场,然而,这样的观点似乎并未在同学们中引起广泛的认同。
学生干部一个月20多个饭局仅是个案
关于“社联主席一个月举办二十余场饭局”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舆论的广泛讨论,矛头纷纷指向以学生干部为核心的大学生集体,指责他们忽视学业,过早地沾染了社会上流行的“酒桌文化”,批评之声接连不断,不绝于耳。
面对网络上的指责,学生干部(化名)默默感到颇为冤枉。她觉得那篇报道颇具误导性,因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繁重,同时还要兼顾学业,怎么可能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社交和应酬呢?”默默解释道,通常只有在完成一个大型的活动或任务后,大家才会聚在一起放松一下,比如聚餐或K歌,但绝不会过量饮酒。
许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学生干部举办聚餐和社交活动是常见现象,但他确实未曾目睹过达到如此“不堪重负”的地步,而且奢侈浪费的情况也极为罕见。他提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或许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具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妥善应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