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免费住家看宠物引纠纷 社交媒体中的“互助托管”靠谱吗?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社交媒体的迅猛扩张催生了“互助托管”这一新型的共享模式,在部分年轻群体中逐渐流行开来。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宗因假期“免费寄养宠物”引发的纠纷案例。

张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了“爱宠人士”李女士,两人商定在法定假期内,李女士可以免费入住张女士家中,负责照料宠物猫并享有房屋使用权,同时向张女士缴纳了2000元押金。然而,张女士发现李女士在约定期间内擅自离开了北京,导致猫咪因无人照料而出现了健康问题。因此,张女士要求李女士搬出房屋,并同意退还600元押金。由于双方发生争执,李女士将此事提交法院,诉求张女士归还剩余的1400元押金,并索要500元的法律服务费用。

在庭审过程中,张女士解释称,她之所以扣留了1400元押金,是因为李女士在违约后离场了五天,按照每日200元的费用计算,总共是1000元。此外,她还提到,扣除的另外200元是为了补偿她因照顾猫咪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张女士还指出,李女士未经她同意擅自使用了床品,因此又扣除了200元的使用费用。

经过审理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法院判定双方具备调解的可能性,尽管他们并未正式签署书面协议,但已就“免费提供住家照顾猫咪”以及“押金作为担保”等事项达成共识。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高靖凯表示,双方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押金退还的具体金额上。

高靖凯指出,双方并未就押金不予退还的情形以及违约责任等具体条款达成明确协议。尽管他们并未正式签订书面合同,但已经形成了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鉴于提前离家的行为构成一定程度的违约,在法院的调解下,张女士最终退还了李女士600元押金,从而双方一次性解决了这一纠纷。

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免费寄养宠物的“互助方式”看似是互利共赢的,但实际上却隐藏着众多法律隐患。比如:

双方间未订立书面合同,易因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引发纠纷;

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缺乏身份背景和信任的根基,在居住期间可能会出现宠物走失、家中财物被盗、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当事人可能会因为难以提供证据而面临维权上的困难。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刘东辉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尽管双方约定的服务是免费的住家照顾,但双方所确立的合同关系并非无偿。实际上,他们的合作本身就潜藏着风险和隐患。

刘东辉指出,通过网络渠道建立联系,我们往往无法准确了解访问者或照料者的个人信誉,这可能会引发财产损失、隐私泄露以及宠物照护不当等风险。即便合同已经妥善执行,事后仍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刘东辉指出,此类新型互助服务缺乏完善的合同条款,主要依赖双方自行协商。鉴于此,他提出建议,应优先考虑那些由第三方平台提供支持的互助托管服务,以增强平台的监管功能。此外,还可以探讨建立业主间的互助托管机制,或者由物业等机构提供有偿的托管服务。若确实有必要设立住家互助服务,务必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的搜索结果显示,网友们不仅互相帮助照看宠物,还出现了旅游住宿相互帮助的现象。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恬漩指出,旅游住宿互助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逐渐流行开来。这种互助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能实现互利共赢。然而,一旦出现纠纷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参与者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

罗恬漩提醒,旅游期间若需他人代为看管住所,需留意陌生人踏入私人空间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个人财产和隐私信息的安全。为此,务必核实受托者的身份和工作背景。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规定受托者的居住方式和活动区域。对于禁止进入的区域或不可移动的物品,应提前明确约定或声明。此外,对于贵重物品,更应加强保管措施。受托人在他人在家居住时,同样需重视隐私权的保护,并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在假期期间,有人提供免费住宿并帮忙照看宠物,却引发了争议。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互助托管”模式,究竟是否可靠?——重庆日报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