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一、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
这种状态被《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解释为一种超乎寻常的环境性恐惧,表现为个人在公开表演情境以及社交互动中,持续担忧受到他人的审视目光,并恐惧自身可能产生令人难堪的表现或行为上的尴尬。
并非所有在社交场合感到不安的人都被视为患有社交恐惧症,焦虑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症。
举几个例子:
初次与心仪之人同行时,或许会感到面颊发烫,举止生硬,内心慌乱——这属于社交不安。
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不安,仿佛自身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他人密切注视,过度紧张以致引发身体诸多不适,比如手抖、流汗、心跳加速、呼吸不畅、胃部疼痛等——这就是社交焦虑的表现。
或者遇到面识不深的人在电梯里,或许会有一两句话的寒暄,诸如「用饭了吗」「今日的衣裳很漂亮」这类的。
这种敷衍的客套话偶尔会让人觉得不太自在,渴望立刻脱离这种场面,这属于轻微的社交不安。
假如过分害怕与人交流,即便是和熟悉的人闲聊,也总是害怕自己一旦说错话就会引发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会刻意避开或痛苦地承受这些常见的社交活动——这就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轻微的社交不安能帮我们缓解紧张情绪、平衡精神状态,也有利于参与社会活动,不过一旦演变成社交恐惧症,并且严重干扰到个人日常生活、职业发展等情况,就必须马上寻求医疗帮助。
二、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那到底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们形成社交恐惧症呢?
近些年,众多研究者对此课题进行了细致探讨,缘由涵盖先天因素、个人特质、过往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
1、遗传因素
心理专家通过研究指出,有社交恐惧症家族史的人,其后代出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没有此类病史的家庭成员,具体来说,前者罹患风险是后者的近四倍。
也就是说,假如你存在社交焦虑,不妨观察一下你的双亲是否也有相近的表现,这同时也是一个促使你们直面这一状况的契机。
2、性格因素
性格文静、心思细腻、容易焦虑、倾向于反思自身不足、追求极致标准的人,或许更易罹患社交焦虑障碍。
比如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反应,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当众多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时,会格外害怕自己举止失当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难以赢得他人的赞赏,进而导致内心不安和惊慌。
3、生活经历
要是幼年时承受过情感上的伤害、被冷淡对待,或者在与人交往时碰见过令人难堪、损害自信的情况,例如受到长辈和师长的训斥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被同辈嘲笑、排挤等,并且这些感受在后来的人生里没能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将来,罹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4、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我们个人成长及性格养成作用显著,就社交焦虑而言,与父母的互动方式、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家庭内部情绪交流情况等,都可能左右我们看待社交互动的心态。
坦白讲,许多人声称自己尚未掌握养育子女的技巧,可对孩子已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三、社交恐惧症如何诊断?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患有社交恐惧症了呢?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里,载有详尽的诊断依据:
一个人在可能遭遇他人观察的若干社交情境中,会感到明显的恐惧或不安,比如与人交往,像交谈、结识新朋友,或是被人注视,比如进食、饮水,又或是在他人面前展示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例如发表演讲。需要说明的是,小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必须是在和同龄人互动时显现,而并非仅仅在与长辈打交道时才出现。
个人担忧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表露出的紧张情绪会招致负面看法,例如遭受羞辱或难堪,进而造成被排斥或冒犯他人。
社交场合轻易就会引发恐惧或不安,这种情绪在儿童身上可能体现为啼哭、暴躁、呆立、亲近他人、退缩或不敢与人交流。
D.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这种担忧或不安,与社交场合及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实际风险并不匹配。
F.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这种恐惧、担忧或退缩造成显著的身心困扰,或者引发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及其他关键生活领域的功能下降。
H.这种恐惧、担忧或退缩,并非源于某种物质(比如,被滥用成瘾的毒品、服用的药剂)引发的生理反应,也不是由其他身体方面的病症所导致。
这种恐惧、担忧或退缩,无法通过其他精神问题的表现来更清楚地说明,比如恐慌症、身体变形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
倘若存在其他身体方面的状况,比如帕金森氏病、肥胖症、烧伤或者外伤引发的畸形,那么这种恐惧、担忧或躲避行为,就并非由这些状况引起,或者反应程度过于强烈。
可以看到和社交焦虑相比,社交恐惧症的重点在于:
害怕、回避社交场合以至于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自己清楚地意识到这种焦虑程度和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了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