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也“真香”了!百度腾讯接连入局,匿名社交是一门好生意吗?
《财经》新媒体 王小贝/文 蒋诗舟/编辑
当代青年需要什么样的社交方式?除了微信和QQ,他们还热衷于哪些平台?近期,网络巨头开始关注匿名社交领域——去年十二月,腾讯上线了匿名社交应用“灯遇交友”;今年十一月,百度则推出了专供大学生使用的匿名社交软件“听筒”。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腾讯这一行为引来了众多网友的戏称,称之为“真香”。今年1月,前快播的掌门人王欣推出了一个匿名的社交应用“马桶MT”,随后他重新进入市场,但是,该应用在内测刚过一个小时,其分享的网址就被微信平台封禁了。灯遇交友平台正式启用后,12月17日,王欣通过社交网络公布马化腾针对“马桶MT事件”的立场:优先保障家庭成员能够正常使用该服务,坚决抵制释放消极情绪的匿名互动形式,态度明确,不容置疑。
当下,众多行业巨擘开始涉足其中,这类隐藏身份的社交软件能否真正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交模式?
巨头为何看中匿名社交?
赫赫是一名“90后”,目前待业在家已超过半年,她没有男朋友,也不急于找工作,只是用这款匿名社交APP来消磨时光,她的大部分社交活动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偶尔周末会和朋友一起吃饭,其余时间就在APP里记录生活的片段,偶尔抱怨几句,浏览不断更新的图文信息,和陌生人互动,有时也会发生争执,甚至拉黑了不少人。
她认为匿名社交软件好比一个“树洞”,在那里能够更真切地展现自我。赫赫向《财经》新媒体表明:“很多内容发布在社交圈不适宜,在此无需伪装,反正对方不清楚你的身份。”无需申请加入,即可和陌生人开始对话,借助平台安排,也能和他人进行声音或影像通话,交流时彼此看不到真容,只能从覆盖脸部的图画标志了解对方大概神态
这种更无拘无束、新颖的互动方式,吸引了众多渴望摆脱熟人圈子影响的年轻人,比如赫赫。酷鹅用户研究院所出的《泛娱乐社交一代:“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表明,高达43%的“95后”选择使用陌生人互动软件,他们期待借助平台的智能匹配功能,来拓宽人际网络,缓解现实中的孤单情绪,并在有共同兴趣的同龄人圈子里面进行交往。
现在,由于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在提供匿名社交服务的应用领域,已经出现了包括陌陌、探探、soul、一罐在内的不少领先产品。相比之下,灯遇交友和听筒这两款应用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根据《财经》新媒体的观察,目前这两款应用都仅发布了安卓版本,其中听筒重点发展校园匿名互动,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里的学生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用户在完成注册时必须验证所在学校的详细信息。社交设置里能够发布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内容,可以用地图查找附近的人,也可以同城邀请见面,通过合拍铃功能,系统会在每晚九点自动寻找匹配对象,获得24小时的聊天机会
(听筒截图)
“灯遇交友”的社交操作界面相当简单,用户可以不暴露身份发布文字和照片,并且能够和他人进行点赞、评论以及文字交流等互动方式,目前还不允许上传音频和影像资料。当用户进行对话时,只能选用系统提供的符号,不可以发送照片。
(灯遇交友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灯遇交友”并非腾讯在匿名社交方面第一次进行探索。2010年9月推出的QQ邮箱“漂流瓶”服务,曾经为其吸引大量访问量。根据公布的信息,“漂流瓶”面世三天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一百万,半年后增长到一千万,“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表示:“‘漂流瓶’让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它的运作方式超出了我们的设想。”
不过,依照微信方面的说明,因为有人借助相关功能散布淫秽材料或招揽性交易的信息,这类违规内容持续出现,2018年11月,相关功能被暂时停用,今年6月则彻底停止了运营。
“灯遇交友”刚面世,就被网友称作“新版纸条”。虽然它功能比较简单,显示腾讯对匿名社交还比较小心,不过怎样不重犯“纸条”的毛病,对所有匿名社交软件来说都是个绕不开的难题。
今年监管机构加强了对社交软件的管控力度。最近,国家网信局连续处理了小众通讯软件和网络音频领域的问题。探探、soul等平台因散布不良内容受到处罚,被要求暂停服务并改进。soul重新启用后,去除了匿名选项,用户发布内容时会显示其账号标识。
所以,在刚推出的时候,“灯遇交友”和“听筒”既要和对手争夺用户,又要应对越来越严苛的官方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那些大型的网络公司还要涉足不公开身份的社交呢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对《财经》新媒体说,现在上网的人带来的好处基本没有了,网络行业从用户不断增加的时期转为用户数量不再增长的阶段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2019年6月,全国上网的人总共是8.54亿,网络使用的普及程度达到了61.2%。八亿以上的人口规模之后,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变得极为迟缓,需要发掘新的增长点,借助全新的事物来激发潜在人群的兴趣。
腾讯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到今年第三季度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微信和WeChat合并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为11.51亿,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6%。与此同时,QQ的智能设备月度活跃用户数量为6.534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当前用户数量已接近极限,腾讯与百度等公司会推动小范围创新尝试,每年会发布许多应用程序以探查市场反馈,此次发布的两款匿名社交软件即为此类举措,目的是在新的社交细分市场中发掘用户和流量,丁道师持此观点,并且预测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社交产品问世。
现阶段,诸如陌陌、探探等领先平台已占据匿名社交的先头位置,特别是去年二月,陌陌以大约七点七一亿美元的价格,进行了对探探的大手笔兼并,这一行动被外界解读为“从此陌生人社交领域再无新的竞争者出现”。丁道师认为,BAT这些巨头既没有改变当前竞争态势的打算,也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便如此,在争夺现有用户的时期,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范畴。“如果你不做,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机会。”
匿名社交能走多远?
艾媒咨询发布的信息表明,2018年中国的陌生人社交用户数量为5.92亿,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亿,具体将达到6.22亿。
陌生人交流圈子里,不公开身份的软件对参与者很有号召力,在不暴露身份时,他们可以比较无拘无束地表达看法、排解心情,同时也能实现窥探他人秘密的愿望。马桶MT推出后,王欣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把不公开身份的交流称作当代社会的必要需求。
这种普遍需求在数年前引发国内匿名社交应用的热潮。2014年3月,“秘密”安卓版问世,随后一个月又推出iOS版,很快跃居Apple Store社交免费榜首位。比达咨询数据中心的数据表明,到同年8月,“无秘”总下载量已达1326.7万次。随后,一些如秘密圈、暗语、低语、黑鸟、吐司之类的匿名社交软件相继推出,依据360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应用分发行业报告》,当年第二十季度出现了二十余种匿名社交应用,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
(截图来自比达咨询)
不过,这种社交途径衍生的信息隐患也日益显著,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以及暴力内容都难以得到充分控制。有个别不雅影像的当事人信息,在无秘上被他人匿名公布并迅速扩散,当事人因而向上海的网络管理机构提出投诉;白百何遭遇诽谤盗窃、周鸿祎被指控吸毒等负面新闻,也都是由无秘平台上的所谓“内幕”引发。
平衡用户感受与信息规范,一直困扰着隐匿性社交平台。二零一七年六月,中国《网络安全条例》颁布,要求平台核实用户身份资料。“当前称作隐匿性社交的应用,实际是公开时隐去身份,后台验证真实资料,”丁道师说明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在身份登记制度下,彻底隐匿的社交互动既无法实现,也不提倡。”此外,许多匿名社交软件还会借助平台审查、使用者反映以及设置青少年专属区域等手段,实施多项内容管控。
陌生人群体的交流互动长期徘徊在模糊与非法的界限之间,突破治理难题,是达成市场盈利的必要条件,艾媒咨询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陌生人群组交流平台市场季度调研报告》中指出,往后政府部门的管理规范和司法机构的监察力度会持续增强,网络平台必须强化内部管理,才有望获得利润的提升。
《财经》新媒体整理后发现,当前匿名社交软件主要依靠广告、游戏及会员订阅、虚拟礼物等付费项目,来增加收入来源。比如,探探最近推出的“闪聊”功能要求,双方必须交换超过二十条信息,才能查到对方的资料,用户还可以购买“偷看”的权限,以便提前了解对方信息。
探探的快速回款,反映出它至今仍困在亏损的困境里。根据陌陌公布的财务状况,今年第三季度,探探的付费会员数增加到了450万,同比增加了90万。即便如此,它仍然录得净亏损2.1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金额是2.18亿元。
拓展更多盈利途径,维持顾客忠诚度,增强用户互动,是达成收支平衡的关键环节。丁道师认为,公开身份导致用户间形成多数为松散联系,即便转化为紧密联系,用户也常通过添加微信或QQ等转入熟人社交圈。此外,真实身份认证和不断强化的监管政策,显著削弱了匿名社交软件的吸引力。过去,讨论匿名应用为何逐渐式微的话题时,无秘的创始人林承仁曾如此阐述观点:起初阶段,公众主要渴望获取私密信息和突发新闻,从而迅速吸引了众多使用者,然而一旦缺乏此类内容供给,使用者便容易感到内容匮乏,进而导致使用意愿减弱。
艾媒咨询的研究人员指出,今后主要的匿名社交平台会开展更多样化的业务,并且可以考虑拓展到海外,去分析海外的投资前景。一些平台可能会首先将目光投向亚洲东南部,因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与中国比较相似,同时国内陌生人社交平台在经营上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