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故事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体现民族特性与风貌,其中古代礼仪故事用独特方式传授礼仪知识,以下是文明礼仪故事阅读,欢迎阅读。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这一典故源自《孝经》,堪称广为人知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门生,某次他在孔子身旁陪坐,孔子便向他发问:“往昔的圣明君主拥有崇高无上的品德,精深微妙的学说,用以教化天下百姓,百姓便能彼此融洽,君臣之间也不会产生嫌隙,你可知道这些是什么?”曾子听闻,意识到孔子意在传授极为深奥的学识,便即刻离开座位,来到室外,郑重地回应道:我才能有限,实在难以参透,恳请先生将这些道理指引于我。
此处,离开座位是一种十分恭敬的举止,曾子听闻师长准备教诲他时,便站立起来,移到垫子旁向师长求教,以此体现他对师长的敬重。曾子知礼的故事流传后世,众多人都效仿他的行为。
程门立雪
杨时生于1053年,卒于1135年,是北宋时期一位才华出众的学者,籍贯为南剑州将乐(现今属于福建省)。他考中进士后,没有选择做官,而是选择继续深造学习。
程颢与程颐是北宋时期声名显赫的学者,既是哲学家也是教育家,二人皆出生于洛阳。他们共同奠定了北宋理学的基石,其思想后来被南宋的朱熹继承,由此形成了程朱学派。
杨时敬重二程的学问,前往洛阳拜见程颢,成为他的学生,专心学习,4年后程颢去世,又去拜程颐为师。那时他40岁了,依然非常尊敬老师,勤奋学习。一天,大雪纷纷扬扬,天气非常寒冷,杨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顶着刺骨的寒风,约同学游酢一同去老师家请教。他抵达教师住所,发现教师正倚靠在椅子上熟睡,他不忍心打扰,担心会妨碍教师歇息,便悄无声息地守在门外等待。待教师睡醒时分,他们脚边积雪已累积一尺厚,身上落满雪花。教师连忙将杨时二人邀入屋内,为他们传授学问。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曾是汉高祖刘邦的*师,他的家族源自韩国。秦朝攻灭韩国后,张良决心为故国复仇。后来他试图刺杀秦始皇失败,遭到追捕,于是隐匿在下邳。
张良当时在下邳无所事事。某日他在下邳桥上行走,遇见一位老者,身穿粗衣,来到张良身旁,有意将鞋子丢到桥底。随后他转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闻言一怔,本想斥责他,但见对方是长者,便强压怒火,下桥取回了鞋子。那老者接着又吩咐:"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思忖,既然已经帮他捡回了鞋,不妨就帮他穿上,于是跪在地上动手穿鞋。那位老者把脚伸出来,等张良穿好之后,便喜笑颜开地离开了。张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的背影。那位老者走了约莫半里路,又转身返回,对张良说道:“你这年轻人有可造就之处。5天后的清晨,天刚亮,就到此处与我相见!”张良俯身应道:“遵命。”第五天黎明时分,张良来到下邳桥边,却见那位老者已经等候多时,见到张良立刻面露愠色,斥责道:“与老朽相约,为何再度迟到?五日后清晨再来相见!”说罢便转身离去。等到第五天清晨,刚听到鸡鸣,张良便急忙前往,不料老者依然在那里等候,见到张良再次怒斥道:“怎地又落在老朽之后?五日后务必提早些来!”言毕再度离去。第五天,张良没等到夜深就来到桥边,等了很久,那位老人也到了,他高兴地表示:“这样才适宜。”接着他取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仔细研习这本书,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天下格局将变,你就会显达了。再过十三年,你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见到我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那里有块黄石就是我的化身。”老人说完就离开了。
清晨天色微明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张良取出了那本书,发现是记载姜太公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兵法著作!他对此书极为看重,时常仔细研读,不断地钻研和揣摩。
十年光阴荏苒,陈胜等人揭竿而起对抗秦朝,张良也召集了一百余人加入其中。沛公刘邦带领众多士兵,向西攻占了下邳周边的一些区域,张良便归顺于他,成为其手下的一员。自那以后,张良依照《太公兵法》的内容,时常向沛公提出计策,沛公觉得十分有价值,经常采纳他的建议,最终使他成为刘邦谋划策略、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刘邦建立汉朝称帝之后,赐予他留侯的爵位。张良一直记得那位赠予他《太公兵法》的长者,13年后,他陪同刘邦途经济北,果然在谷城山麓发现了一块黄石,便将其带回,尊称为“黄石公”,视若至宝供奉,定期祭拜。张良离世后,家人将这块黄石与他的遗体合葬一处。
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出自唐代,地点在云南。当地一个少数民族的领袖,为了表达对唐朝廷的忠诚,派遣使者缅伯高,将一只天鹅进献给太宗皇帝。
途经沔阳河,缅伯高将天鹅从牢笼中释放,打算让它清洗身体。没料到,天鹅立刻振翅高飞。缅伯高急忙伸手去抓,却只拽下几根羽毛。缅伯高焦躁地跺脚捶胸,放声痛哭。同伴们规劝他道:“已经远去了,再悲伤也没用,不如考虑如何弥补。”缅伯高思量片刻爱游戏最新官网登录入口,也只能这样了。
抵达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同时呈上赠礼。唐太宗见到一个做工精良的丝绢小袋子,便让人启封,发现里面有几根天鹅羽毛和一首短诗。诗中写道:“天鹅献给大唐国,地势高峻路途长。沔阳河畔失所宝,俯地悲泣声凄凉。恳请圣明天子恕,可否宽恕缅伯高。礼物虽微情意重,千里之外送羽毛。”唐太宗感到十分困惑,缅伯高随即说明事情经过。唐太宗连声称赞:“确实难得!实在难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件故事彰显了赠予者诚实守信的珍贵品质。如今,人们借“千里送鹅毛”这个说法,来表示赠送的物品虽然微不足道,但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却十分深厚。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季,孔子获知门生宫敬叔受鲁国君主委派,将前往周朝都城洛阳朝见天子,认为这是向周朝掌管典籍的老子请教“礼制”学问的佳机,便在征得鲁昭公应允后,与宫敬叔一同动身。抵达都城次日,孔子步行前往守藏史官署拜谒老子。老子正忙于记录《道德经》,忽然得知声名远扬的孔丘要来请教,连忙搁下手中的笔,整理好衣帽去迎接他。孔丘见到大门里走出一位年纪很大、却神采奕奕的老者,断定就是老子,连忙快步上前,恭敬地向老子行了大礼。到了厅堂里面,孔子又叩拜了一次,然后才坐下。老子询问孔子此行的目的,孔子起身应答:自己才疏学浅,对于往昔的典章制度很不了解,特地来拜望先生求教。老子见孔子态度十分谦逊,便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返回鲁国之后,孔门弟子们恳请先生阐释老聃的学问。孔子答道:"老聃学识渊博,贯通古今,深谙礼乐本源,洞悉道德真谛,实乃吾辈良师。"他还运用比喻称颂老聃,言道:"飞禽,我知晓其翱翔;游鱼,我明了其潜泳;走兽,我清楚其奔走。"擅长奔跑的猛兽我能用网把它捕获,善于游动的鱼儿我可以用丝线系在鱼钩上把它钓获,飞得又高的鸟儿我可以用好箭把它射落,至于龙,我却不知道它是怎样借助云雾腾飞到高空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龙那样吧!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身为太子,博士桓荣曾担任其师长,在其登基为帝后,依然以师礼敬重桓荣。他亲自前往太常府,安排桓荣坐在东边,摆放讲学时的几案与手杖,如同当年求学般虚心求教。他还召集朝廷众臣及桓荣所授数百门生,齐聚太常府,向桓荣行拜师之礼。桓荣身体不适,明帝便派遣使者专程探望,甚至亲自前往探视,每次拜访老师时,明帝都是到街口便下车步行,以示敬意。进入家门后,常常握着老师消瘦的手,默默流泪,过了很久才离开。当今皇帝对桓荣如此礼遇,因此“各路诸侯、将领、大夫探病时,不敢再乘车到门口,都在床下行礼”。桓荣去世后,明帝还更换了服装,亲自前往吊唁并送葬,同时妥善安排了他的子女。
孔融让梨
孔融生于153年,卒于208年,籍贯鲁地,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他是东汉末年享有盛誉的文人,位列建安七子之列,其文学成就备受魏文帝曹丕的赞赏。史料中记载,孔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同时他也是恪守兄弟情谊、倡导互助友爱的典范人物。
孔融四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一同进食梨子。每次,孔融总是挑选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目睹了这一幕,便询问他:“你为何总是选择小的,却不去拿大的呢?”孔融回答:“我作为弟弟,年纪最小,理应吃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
孔融年纪尚小,已经明白手足之间应当谦让扶持、和睦相处,这让家里人无不赞叹。此后,孔融推梨的佳话便世代相传,被视为手足和睦的楷模。
卧*求鲤
王祥来自琅琊,母亲在他幼年时去世,继母朱氏经常在他父亲耳边进谗言,导致父亲对他心生不满。继母生病期间,他衣不解带地悉心照料,继母渴望吃新鲜的鲤鱼,然而当时正值严寒天气,他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冰块随即自行消融,两条鲤鱼跳出水面。继母吃了鲤鱼后,身体果然逐渐康复。王祥在乡间隐居二十多年,后来从温县县令逐步升迁至大司农、司空,最终官至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