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社交软件的人:你的「抑郁」风险正在上升
社交媒体对人的吸引力有多大?荷兰一项研究将它比为尼古丁。
发布动态之后,总在反复关注获得的赞数和留言内容;登录社交平台,持续更新并检视各项热门话题;新信息一旦出现,立刻启动软件进行应答……
某国际社交媒体管理平台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总数为52.2亿,互联网用户总数为46.6亿,社交媒体用户总数达到42亿,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总人口的53%。
信息零散化、手机成瘾、侵占睡眠和户外活动时间等等,社交媒体造成的弊端不止这些,还或许会导致抑郁情绪。
《生命时报》依据调查访问专家,剖析网络平台使人情绪低落的原因,并传授几个能够有效脱离的方法。
受访专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常用社交媒体,或增大抑郁风险
最新的一项科研合作成果,由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西北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共同完成,指出频繁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提升罹患心理问题的几率,并且在青少年以及年轻人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项研究运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对情绪状态进行检测,起初对8045名成年人实施了评估,随后从结果中筛选出5395名未患抑郁症的个体进行后续观察,调查发现这5395人中,有482人(占比8.9%)表现出轻度抑郁症状。
社交媒体色拉布(照片分享应用)用户抑郁状况明显加重,上升了53%;脸书(照片分享应用)用户抑郁情绪显著恶化,增长了42%;海外版抖音(短视频平台)用户抑郁表现明显加剧,增加了39%。
另外,在TikTok和Snapchat的用户里,年龄达到或超过三十五岁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而在Facebook的用户中,三十岁以下的群体,更倾向于感到心情压抑。
美国知名社交平台Facebook的资深职员肖恩·帕克曾经指出,社交网络的技术构思在于怎样占用人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开发者借助了人们盼望沟通的心理特点,研发出这些能让人持续感知到与别人互动的程序,借助一些精巧的构思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促使、推动用户反复使用,最后形成固定的使用模式。
例如,一旦获得赞,大脑就会产生愉悦物质多巴胺,从而促使人们创作或查看更多信息。这种引导手段正是社交平台走红的关键。
为什么你会对社交媒体上瘾?
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2021年6月,我国上网人数达到10.11亿,每个人每周使用网络的时间是26.9个小时,网络覆盖的比率是71.6%。
根据公布报告时的统计:当前有9.83亿人运用即时沟通工具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同时有8.88亿人在观看短小视频,另外6.38亿人正参与直播互动,另外4.69亿人正在订购网络食品,并且3.25亿人正在参与线上学习活动。
社交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心理成瘾机制
社交平台存在心理依赖模式,不同人有不同反应,程度有高有低。这种依赖受个人特质和外界条件制约。
有些人内心充满忧虑,远离实际生活,求知欲旺盛,缺乏他人帮助,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感官体验,他们很容易变成社交网络上的重度用户。另外,商家和平台借助数据统计技术,精准推送内容,使人难以停止浏览。
随机性回报
在使用社交平台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不清楚哪条动态或提醒能否获得好友们的青睐,总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以及彼此间的互动。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奖赏,让人们的应对行为维持更久,演变成一种难以自控的依赖行为,以及网络互动的过度投入。
心理学家:3招教你有效抽离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过去二十年间,社交媒体成瘾问题持续出现,这种状况或许会对个体的情感状态、日常行为以及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可能妨碍自我意识的清晰形成,使人难以保持专注力,并且降低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能力。
专业人士强调,为了降低社交平台的不良效应,需要适时地离开网络,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固定时间使用社交媒体
每天特定时段查看微信和微博,不把手机带进卧室,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身边的人和事上。
多和朋友进行现实沟通
让电子产品和社交平台暂停使用,约上亲朋好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然而,也不必完全拒绝,在与远方亲友的联络中,社交平台依然是保持情感联系的关键途径。
培养“走出去”的爱好
发展个人特长,结识更多朋友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参与多样活动提升自我,常外出走走,少长时间待在家里。
务必注意,要时常核对社交平台上的隐私配置,给各个账户配备牢固且互不相同的密码,小心泄露个人行踪,留意不熟悉的人的加好友申请,切勿点击陌生人提供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