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社交媒体倦怠情绪与消极行为研究
摘要:这项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的理论,并探讨了影响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和社交媒体使用的负面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中,用户对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内容和其他社交媒体)的负面态度与社交媒体的倦怠相关。用户的主观规范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但是自我效能与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社交媒体倦怠与其随后的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的正相关,不同的负面行为与社交媒体倦怠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不同。
关键词:计划的行为理论;社交媒体倦怠;负面行为
1。简介
近年来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社交媒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肥沃的土壤的营养下蓬勃发展,不断经历流派创新,充满了强烈的活力,不断提高可访问性和易用性,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徘徊。但是,用户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并不总是积极的。国内外的多个行业报告表明,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用户会产生负面情绪。
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导致社交媒体倦怠发生的因素上,并且缺乏对随后的负面行为的系统分析。这项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的理论。它试图探索影响社交媒体倦怠及其后续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用户发展倦怠之后的主要行为表现,并试图探索和研究影响社交媒体倦怠及其关系的因素。希望研究结论可以为社交媒体用户和运营商提供一些帮助。
2。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可以直接影响个人行为意图,同时,行为意图将对个人的实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这项研究使用计划的行为理论来研究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情绪和随后的行为。基于对以前的研究中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因素和随后的行为的讨论,本研究结合了三个概念:对社交媒体的负面态度(对平台的负面态度,对信息内容的负面态度,对社交媒体中其他人的负面态度,对社交媒体中的其他人的负面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自我效能风险),并置于效率下(自我效果),以下是遵循的:
H1:用户对社交媒体的负面态度与他们的倦怠情绪正相关;
H1A:用户对平台的负面态度与他/她的倦怠情绪呈正相关;
H1B: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负面态度与他/她的倦怠情绪呈正相关;
H1C:用户对社交媒体上其他用户的负面态度与他们的倦怠情绪正相关;
H2:用户的主观规范与他们的倦怠情绪正相关;
H3A:用户的自我效能感与他/她的倦怠情绪负相关;
H3B:用户感知的风险信念与他/她的倦怠情绪正相关;
H4:用户的倦怠与他的负面行为呈正相关。
3。研究与设计
(i)规模和问卷设计
这项研究的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问卷描述,受访者的人口特征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本研究问卷的主要部分,包括用户对平台的负面态度,对信息内容的负面态度,对他人的负面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感知的风险信念,倦怠情绪和负面行为,总共28个问题。这项研究的规模使用了五级李克特量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角度,这五个维度进展。该部分的规模设计来自整理和总结文献,并将其与成熟的尺度结合使用。
(ii)数据收集
这项研究采用了调查表方法来获取数据。由于受访者仅限于具有使用社交媒体经验的用户,因此这项研究以社交媒体的“雪球”方式分发了问卷。在调查表的正式分发之前进行了小规模的预测试。邀请30位受访者填写问卷并参加讨论。根据问卷的数据和讨论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以形成最终的问卷。
4。数据分析
(i)可靠性测试
收集了150份问卷,150份有效的问卷为150。其中,男性占45.3%,女性占54.7%。本文使用Cronbach'α系数来评估问卷的可靠性。每个变量组和整个量表的Cronbach'α值大于0.7,表明本研究中量表的可靠性相对理想。在这项研究中,KMO和Bartlett球形测试值被用作测试其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因子模型适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整个量表都通过Bartlett球形测试,显着性水平为0.05,并且有效性很高。
(ii)假设检验
1。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因素
SPSS24.0用于检验每个研究假设。 Among them,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edia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information content,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others in social media), perceived risk beliefs are moderate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urnout, and this correlation can be generalized to the population (r=0.598, p=0.000; r=0.416, p=0.000; r=0.477, p=0.000; r = 0.622,p = 0.000; r = 0.485,p = 0.000)。用户的主观规范与他们的社交媒体倦怠情绪正相关,并且可以将这种相关性推广到人群(r = 0.282,p = 0.000),因此H1,H1A,H1A,H1B,H1C,H2,H2和H3B都已确认。自我效能感和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性较弱,无法推广到人群(r = 0.051,p = 0.534),因此没有证实H3A。社交媒体倦怠和倦怠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的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可以推广到人群(r = 0.522,p = 0.000),因此确认了H4。
2。社交媒体的倦怠和负面行为
潜水行为,阻碍行为,忽略行为,退出行为均显示出与社交媒体倦怠的中等正相关,并且可以将这种相关性推广到人群(r = 0.395,p = 0.000; r = 0.503,p = 0.000; r = 0.491; r = 0.491; r = 0.491,p = 0.000; r = 0.563; r = 0.563,p = 0.000; (r = 0.093,p = 0.260)。
V.讨论
研究发现,在使用社交媒体期间,用户会经历倦怠。这种倦怠与诸如外部平台,信息内容,与他人的关系,内部用户主观规范,感知的风险信念等因素有关。发生倦怠之后,潜水,阻塞,忽视和其他行为是常见的现象。
(i)对社交媒体的负面态度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与他们对社交媒体的负面态度呈正相关,从一般意义上讲,这种相关性也存在。在社交媒体上,平台运营商和用户都会影响其他用户对平台的看法。根据对少数受访者的访谈,可以看出,近年来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用户手机中的社交应用程序数量激增了,各种平台都充满了大量内容。标题各方,冗余的溢出,虚假信息的扩散和手机屏幕的限制已逐渐成为用户阅读习惯的浅薄;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经常更新,优化和升级的软件,使一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忍受;同时,用户社交圈的扩展不断降低“朋友”标准,各组中不断更新的消息破坏了用户日常生活的节奏,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负担,并增加了用户的倦怠。
(ii)主观规范
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也是导致用户发展社交媒体倦怠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用户所在的群体的概念和态度将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在小组压力或团体动机的影响下,用户将调整其行为,以与群体规范保持一致。因此,对于社交媒体平台,如何更好地开发功能以基于现有资源和技术为小组使用社交媒体服务可能是一些社交媒体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iii)感知行为控制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感知的风险信念对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很大,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时,帐户安全和隐私风险的风险也增加了。同时,新闻媒体报道带来的积累,普遍性和共振影响使用户完全觉得自己面临帐户安全和隐私敞口的危险。因此,被遗忘的权利和删除权已开始被重视。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更受外部因素(例如平台功能,信息内容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某些内部影响因素对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很小。因此,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的经理必须不断优化平台的功能和设计,并且还可以很好地管理平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用户必须不断提高其媒体素养,并在互联网上产生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iv)社交媒体倦怠情绪和负面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与社交媒体倦怠最相关的负面行为是退出行为,其次是阻止行为,忽略行为和潜水行为。这证明社交媒体倦怠确实会导致用户的负面行为,并且这种倦怠与不同的负面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用户的倦怠与退出行为最相关。与其他负面行为相比,退出行为是最明显的。删除朋友和退出小组聊天将有可能向另一方认识。但是,退出行为也是解决倦怠的最有效方法,因为一旦退出,该群体带来的负面情绪将得到缓解。因此,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愿意采取最不隐藏但最佳效果的方法来消除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与其他四种行为相比,阻止行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用户可以安静地切断信息来源,以避免一些小组聊天或其他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因此,这种行为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相关性也更高。无知的行为和潜水行为都表明,倦怠出现后沉默的趋势,但是在诸如工作和研究之类的压力下,我们必须注意此信息或群体。但是,这种长期的被动关注对用户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转移行为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极为薄弱,这种相关性无法推广到整体,这可能是因为转移行为所需的转移成本太高。一般而言,转移行为包括开设一个小帐户或转移到其他社交媒体。至于开设一个小帐户,用户需要在两个帐户之间切换,他们还需要通知其他靠近这些帐户的用户,并承担他人认识的令人尴尬的风险;虽然转移到其他社交媒体的用户只是暂时的逃脱,因为在各种压力下,以前的社交媒体无法卸载或退出。因此,当社交媒体倦怠发生时,用户倾向于选择其他几种行为来减轻这种负面情绪。
6。摘要
基于先前的研究,本研究使用计划的行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现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更多来自外部因素,并且内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同时,社交媒体的倦怠确实会导致用户负面行为,并且不同的负面行为与用户的倦怠情绪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这项研究发现,它需要吸引社交媒体经理和用户的注意。也许对于社交媒体平台而言,讨论不应再与“渠道是国王”或“内容为王”的问题,而是如何指导用户生成更好的内容以及如何确保平台用户的信息安全性。
这项研究有局限性。首先,是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因素,但是对影响因素的讨论并不全面。这项研究的研究主题都是社交媒体用户,随后的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会显示社交媒体倦怠的不同特征,因为它们的理解和对社交媒体的了解不同。由于中国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参考范围相对较少,这也可能是个人变量的测量结果不够理想的原因。因此,需要继续开发影响因素和随后的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量表。
参考:
1。LiHong,Li Wei。社交媒体倦怠研究的审查和前景[J]。情报科学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2017年(9)。
2。LiuLuchuan,Li Xu,Zhang Bingqian。基于基础理论的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倦怠和负面使用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12)。
3。LiuLuchuan,Li Xu,Zhang Bingqian。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研究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和负面使用行为的研究 - 以微信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11)。
4。关于移动社交媒体上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和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7年(10)。
5。周X。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的用户微信信息流量广告接受的意图研究。广西大学,2016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