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拼社交购物,“淘宝ebay大战”恐将再次上演?
淘集集的倒闭,被许多人唱衰为“社交电商的冬天”。
然而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实际上,随着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今日头条等电子商务或社交软件巨头纷纷公布进军“社交购物”市场的战略,中美两派在全球“社交电商”领域的争霸战已箭在弦上。展望未来3至5年,16年前那场著名的商业对决——“淘宝与ebay之战”极有可能再次上演。
社交购物背后的“无奈”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趋于饱和,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导致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转变为存量竞争。在这种竞争格局下,现有用户在社交和通讯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已较为充裕,再加上社交媒体购物模式的普及,中美两国社交软件和电商平台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关于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玛丽·米克尔这位华尔街著名分析师在2019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38亿,其普及率达到了51%;与此同时,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率为6%,相较于2017年的7%,增速有所减缓;此外,2018年全球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较上年下降了4%,而2017年的出货量与2016年持平。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用户的数量持续攀升,使得移动设备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以美国为例,在2019年,美国民众每天在移动设备上的使用时长已增至226分钟,这一数字首次超越了他们在电视上的观看时间。报告揭示了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率最高的几款应用程序,包括Facebook、YouTube、WhatsApp、微信、Instagram、Facebook Messenger、Twitter、Snapchat、Pinterest以及Twitch。据此观察,在2018年,互联网用户主要进行了社交互动、观看视频以及分享图片等三种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移动市场报告》由App Annie发布,报告显示,近三年来,全球App的使用时长增加了50%。其中,社交和通讯类App的使用时长占据了全球App总使用时长的半壁江山,达到50%。紧随其后的是视频播放与编辑类App,占比15%,而游戏类App则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2018年全球范围内,社交与通讯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长总计达到了6850亿小时,这一数字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35%。
社交与通讯App的使用时长不断增长,这促使传统社交平台衍生出新的生活模式。根据Euromonitor市场调研公司发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消费趋势报告,我们发现消费者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精明。他们不再盲目信任广告,而是更倾向于信赖口口相传的好评产品。换句话说,在当下,每个人似乎都成了行家,大家更倾向于相信“种草”的力量而非广告。
相应数据显示,西班牙民众日均投入社交媒体的时间达到55分钟,其中过半数,即52%,用户会关注品牌官方账号,而47%的消费者坦言,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能够对其购物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有报道指出,欧洲的95后消费者对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进行购物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平均每月在这些平台上消费94欧元,而他们最偏爱的商品类别则是服装。
社交购物模式正逐步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传统电商领域却显现出增长动力不足,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流量来源策略。据华尔街知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2019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所言,尽管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增速却已显现出明显的放缓迹象。以美国电商数据为参照,2018年电商销售额实现了12.4%的年增长率,相较前一年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环比增长率达到了12.1%。与此同时,实体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而在去年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环比增长率仅为1.6%。在零售市场整体中,电商的占比同比增长了15%,而2017年同期这一增长率则为14%。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同样迈入了新的转折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披露,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31.6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8.5%,而2017年的同比增长率为11.7%。同时,全国网上零售额也达到了9.0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9%,这一数据在2017年时的同比增长率为32.2%。可以发现,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网上零售均出现了下降趋势。
从这一角度分析,考虑到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中美两国社交软件和电商巨头在社交购物领域的激烈竞争在情理之中。此外,还需注意的是,随着中美两国在5G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无疑将为两国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对抗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社交电商为何是中国、美国?
如前所述,中美两国玩家为何纷纷投身于社交电商领域,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为何这一现象发生在我国及美国,而非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
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导力量主要由我国、美国以及日本共同构成。近年来,伴随着中美两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两国在移动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2018年,位列用户支出前300名的企业中,我国和美国企业的用户支出总额已超过总支出的一半。我国位居榜首,在全球用户总支出中,中国公司占据了32%的份额,达到了196亿美元。中美两国的移动智能产品已普遍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首选。
从热门应用程序的视角来看,App Annie在2019年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中指出,2018年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中,全球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月活跃用户数排名均被中美两国的产品占据,具体包括Facebook、WhatsApp Messenger、Facebook Messenger、微信、Instagram、QQ、支付宝、淘宝、wifi万能钥匙以及百度。
此外,2018年那些下载量极高的热门App中,全球iOS及Google Play平台上的下载排行依次为:Facebook Messenger、Facebook、WhatsApp Messenger、抖音、Instagram、UC浏览器、SHAREit、Snapchat、Netflix以及Spotify。
2018年,在全球iOS与Google Play应用综合下载量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美两国各占据了五席的位置。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度角度分析,依据eMarketer发布的《2019全球电子商务报告》所揭示的数据,2019年全球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将上升20.7%,总规模将达到3.5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以19347.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其市场份额为5869.2亿美元,而英国则以1419.3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中美两国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电商市场。
综合考量,先进的技术设施、备受瞩目的产品组合,以及完善的电子商务成长氛围,共同构筑了中美企业率先涉足社交电商的必备根基。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观察到中美两国在移动支付及快递领域的强大发展势头,这同样为两国社交电商的孵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移动支付领域,据支付服务提供商Worldpay发布的《2018全球支付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移动支付的领军者。展望未来数年,该地区的电子钱包支付将继续占据领先位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钱包支付的使用比例极高——在销售交易中占比高达36%爱游戏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占比更是达到了6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民众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使用频率并不算高,但他们却研发出了一系列享誉全球的移动支付产品,如PayPal、Google checkout、Amazon Payments、Square、Apple Pay以及Venmo等。在这些产品中,PayPal被誉为全球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军者。
在快递行业领域,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快递业务发展尤为突出。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快递服务时限准时率测试报告》显示,高达近八成的中国快递服务能够在72小时内完成配送。对于距离在千公里以内的收寄地,快递通常在两天内就能送达;而对于千公里以上的主要城市,快递送达时间基本控制在三天以内。
美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早在1907年,美国便拥有34家跨地区快递公司。时至今日,该行业已走过百年的历程。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美国快递业务量达到了148亿件,过去八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3%。尽管近年来非电商快递业务量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滑,但在电商快递业务的带动下,美国快递行业的整体业务量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受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未来将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从对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移动产品、电子商务成熟度、移动支付应用以及快递行业发展状况的梳理分析中,可以看出,两国均拥有促进社交电商创新的肥沃土壤。从中美两国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布局现状来看,尽管美国在社交软件和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力正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社交软件领域,根据Sensor-tower的最新统计数据,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媒体应用TikTok在iOS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商店的下载量已经突破15亿次。本年度,其下载次数攀升至6.14亿次,较去年增长6%。从排名来看,它在短视频领域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战场中的五位选手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投身于社交电商领域的潜在竞争者包括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今日头条。
中国网民眼中,亚马逊堪称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者,然而在国内市场上,它却未能战胜本土的电商巨头。尽管它是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佼佼者,但在社交电商这一领域,其表现却显得微不足道,至今未能取得显著成果。
自2017年起,亚马逊开始涉足社交电商领域,当年,该公司悄然推出了名为Spark的社交网络服务。Spark在功能上与Pinterest或Instagram相似,用户能在该平台上展示或标记自己心仪的商品,并通过链接直接在亚马逊完成购买。经过两年的时间间隔,该款名为“火花”(Spark)的软件宣告终止运营。
在2017年,亚马逊不仅推出了Spark,还设立了Amazon Influencer Program,即亚马逊红人计划,同时也在暗中研发了一款名为“Anytime”的全面功能的社交通讯应用程序。除了常规的文字交流、视频沟通、图片分享以及文件传输等社交软件基本功能之外,“Anytime”平台还具备为好友发送的照片增添滤镜效果、提供娱乐小游戏的互动功能,并且能够接入第三方的企业级服务。
在社交电商领域尚未取得显著成绩后,亚马逊转而主动寻求与专业社交软件进行商务上的直接合作。2018年,亚马逊与Snap达成了合作协议,使得Snapchat的用户能够在亚马逊平台上通过拍照来搜寻商品。同时,亚马逊还为卖家们推出了在线购物视频服务。最终,亚马逊计划将“有趣发现”和“在亚马逊上找到的”这两个概念整合到一个全新的图片平台上,以挑战Pinterest的地位。
显而易见,亚马逊在涉足社交电商领域的尝试中,进入市场的时间略显滞后,且整体表现平平。
与亚马逊的表现相较,社交平台巨头Facebook在涉足社交电商领域的雄心尤为显著。
Facebook自2007年起便开始尝试涉足社交购物领域,并与商务平台Oodle合作,推出了名为Marketplace的应用程序。借助这一应用,Facebook用户可以轻松地创建、分享和回应诸如“家具”等类别的商品列表。这与“闲鱼”类似,但交易仅限于熟人之间进行。
这一模式仅限于熟人圈子内使用,并且服务流程中仅包含少量的商品推荐,缺乏网络支付手段和物流服务,因此用户的购物体验并不理想。结果,Marketplace在2009年将控制权完全移交给了Oodle。到了2014年,该应用正式宣告结束,并最终关闭。
2009年,Marketplace的控制权正式易手至Oodle,随后,Facebook重新推出了名为Facebook Shop Page或Facebook Store的社交电商新功能。
2011年,Facebook启动了一项新举措,邀请众多知名品牌入驻其平台开设线上购物中心,其中GameStop、Gap、J.C. Penney、Nordstrom等零售巨头纷纷加入了这一创新尝试。
2015年,伴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Facebook开始实施一项新政策,允许某些美国品牌在其页面的“商店”新区域直接销售商品。这一举措将不同品牌在Facebook页面上展示的产品进行了整合,打造出一个便于人们发现、分享及购买商品的专属空间。用户在此可以进行交易并完成结账,而无需跳转到其他页面。同时,Facebook着手搜集其他电商平台的链接信息,例如Shopify的标签,并将其展示在Facebook Shop的页面中,以便用户能够便捷地在线完成购物。
此外,在直播风头正劲的这一年,Facebook亦推出了自家的直播服务Facebook Live,该服务支持品牌和商家启用直播功能,吸引了贝玲妃、唐恩都乐、ASOS等众多商家纷纷加入。
2016年,Facebook Marketplace这一移动端购物平台正式推出。此功能使得用户能够在Facebook平台上进行商品的买卖交易。
在2018年,Facebook的Marketplace平台完成了从C2C模式向B2C模式的转变,同时引入了众多先进的AI技术功能。
2019年,Facebook在积极培育自身的社交电商业务之余,也开启了对外投资的新篇章,对社交电商平台Meesho进行了投资。
历经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Facebook在社交购物领域的尝试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会议上,公司高管谢丽尔·桑德博格强调,超过九成的Instagram用户至少关注了一家,甚至多家企业的官方账号。
此前美股研究社的报道揭示,在Instagram平台上,超过2500万商家中,有一半以上商家缺乏独立网站,而Instagram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数字营销渠道。这一现象显示出Facebook在社交购物领域的探索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面对美国亚马逊与Facebook这两大巨头的社交电商战略雄心,我国电商及社交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今日头条,亦显现出相似的勃勃野心。
阿里巴巴,作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佼佼者,排名世界第二,其进入社交电商领域的步伐相较于亚马逊稍显滞后。直到2019年,阿里巴巴才正式推出了两款社交电商产品——阿里集市和淘小铺。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也正式与俄罗斯Mail.ru Group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VKontakte实现对接。
阿里虽然较晚开始涉足社交电商领域,但始终在不断地培育和发展自家的社交产品。
2013年,阿里巴巴公司正式发布了名为“来往”的即时通讯软件,该软件主要面向熟人间的社交需求。
经过两年的运营,到了2015年,“来往”正式改名为“点点虫”,其从最初意图与微信一较高下的熟人社交平台,转型成为了一款主打阅后即焚功能的私密应用。与此同时,支付宝推出了“圈子”这一功能,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了社交领域。
2015年,个人互动领域及支付宝在社交功能上的探索逐步告一段落,阿里巴巴公司随即转向进军企业级社交工具领域,钉钉的正式版本开始投入使用。到了2019年6月30日,钉钉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2亿大关。
2018年,阿里巴巴公司重返个人社交领域,正式发布了名为“烂烂”的应用程序,该应用专注于校园内的人脸识别社交功能。
2019年,应用程序“烂烂”完成了升级,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社交平台“Real如我”。这一举措标志着阿里巴巴集团在社交领域的新尝试,紧随“来往”、“点点虫”以及“钉钉”之后,推出了这款全新的社交产品。
总体而言,阿里巴巴在社交电商领域的雄心并非十分旺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彻底退出社交电商领域。随着阿里培育的众多社交产品逐步走向成熟,未来通过这些社交平台再次探索社交电商的道路,其可能性同样不容小觑。
若阿里巴巴在社交电商方面的表现与亚马逊相仿,那么腾讯以及今日头条在社交电商领域的表现则显著超越了Facebook。
观察当前情况,尽管腾讯已掌握微信与QQ这两款颇具影响力的社交软件,然而,在社交电商领域,唯有微信真正释放了其潜在的能量。
截至目前,微信平台已成功培育出12宫格模式,其中社交电商拼多多在2019年12月10日前的数据显示,其市值已高达443.21亿美元。除拼多多外,微信生态中还孕育了云集会员制社交电商的典型案例。
在尝到社交电商带来的丰厚回报之后,2019年,微信平台正式涉足社交电商领域,推出了“好物圈”这一功能,该功能类似于商品推荐的“朋友圈”。
实际上,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家公司一直在努力消除外界对“阿里专攻电商、腾讯专司社交”这一成见的固有印象。
依据公开资料,腾讯不仅推出了微信的“好物圈”功能,先前也有新闻报道指出,企业微信也将具备发布朋友圈的功能。一旦这一功能得以实施,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布局社交电商。这一举措还可能预示着腾讯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Facebook和腾讯都是社交领域的巨头,但在布局社交电商的策略上,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路径。Facebook更倾向于亲自介入,自给自足,而腾讯则更偏好通过投资来实现目标。据媒体报道,2018年腾讯对外投资了93家企业,投资总额高达1874.72亿元人民币。该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企业服务、交通物流、文化娱乐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群电商成为腾讯投资的一大亮点,诸如海澜之家、好物满仓、多抓鱼、小红书、有赞等知名企业纷纷公开宣布获得了腾讯的投资支持。
尽管目前腾讯在我国社交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今日头条、阿里巴巴、新浪微博、搜狐等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新社交应用。面对众多敌人的威胁,腾讯不得不尝试涉足新的社交领域。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社交应用,包括视频美颜通话应用“猫呼”、恋爱交友应用“轻聊”、虚拟人物社交应用“卡噗”、真人语音直播交友应用“回音”以及社交圈应用“有记”。此外,还有视频软件“yoo视频”和“微视”。近期,腾讯还重新启动了类似校内网的社交产品“朋友”。如今,腾讯的社交工具已经增至7款,呈现出一场激烈的社交大战态势。
阿里巴巴与腾讯之外,今日头条亦正崭露头角,成为社交电商领域的新兴力量。在国内市场,该平台已接连推出多闪、悟空问答、微头条等多款社交产品,同时新增了“头条圈”、“粉丝必达”等社交功能。
在社交电商领域,2018年伊始,抖音平台引入了淘宝的链接功能。随后,抖音并未满足于仅仅作为淘宝的新导流渠道,而是着手构建起自己的电商平台——“精选好物联盟”,同时推出了购物车功能,并增设了电商小程序的入口。
此外,今日头条的海外分支TikTok在今年也加入了电商领域,推出了名为“Hashtag Challenge Plus”的电商功能。该功能在原有的“#”号标签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购物插件。用户不仅能够创建和观赏带有品牌赞助标签的视频,还拥有一个独立的标签,通过它可以在应用内部享受购物体验,并购买广告中展示的商品。目前已有Kroger(美国零售巨头)参与测试了这一新功能。
尽管TikTok在社交电商方面尚未实现显著成就,然而,分析机构Sensor Tower先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这款社交媒体应用在iOS应用商店及Google Play商店的下载总量已突破15亿次,其中今年新增下载量达6.14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Sensor Tower的排名数据显示,TikTok位列第三。WhatsApp与Facebook Messenger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席位,而Facebook和Instagram则分别位于第四和第五。总体而言,随着TikTok下载量的持续增长和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它在社交电商领域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淘宝ebay大战”能否再次上演?
在整个社交电商领域,目前只有腾讯在社交电商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其他企业尚在探索阶段。对于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两大电商巨头来说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凭借其平台强大的流量和庞大的市场占有率,短期内并不面临商业化增长的迫切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何它们只是初步涉足这一领域。
Facebook和今日头条两家公司,持续致力于打破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商业盈利途径;在此背景下,转向电商领域,实乃无奈中的必然之选。
从用户数量对比来看,目前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以及WhatsApp这三款应用的总用户数已接近40亿,即便Facebook缺乏苹果、谷歌、三星等公司所拥有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但其用户基数依然相当可观。
此外,在此之前,Facebook已成功推出了其自有的支付平台Facebook Pay,这一举措为公司进军社交电商领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
浏览今日头条的最新资讯,据新闻报道,至2018年中期,平台已累计吸引超过7亿用户注册,其中每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2.63亿。尽管如此,与Facebook相比,在用户数量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观察中美两国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布局,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五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都有可能成为社交电商领域的领军者。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展到整个社交电商赛道,除了这五家之外,还有Snapchat、Pinterest、Twitter等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已经加入了这场角逐。
Pinterest作为首批涉足电商领域的图片分享社交平台之一,自2015年起便向商家大力推广这一功能,并在2018年年底推出了名为Product Pin的新功能,进一步简化了平台上的网购流程。
Snap公司,因其“阅后即焚”的知名特性,早在2017年7月便宣布,将携手PopSugar集团下的时尚网站ShopStyle和电子商务平台FarFetch,正式踏入电子商务这一新领域。
审视整个赛道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球主流的社交软件巨头纷纷涉足“社交购物”领域,与此同时,全球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也在积极布局新的社交赛道。这两股力量在“社交电商”这一领域相遇,短期内或许会维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然而在未来3至5年内,它们之间的对抗将不可避免地愈发激烈。引人注目的是,16年前那场备受瞩目的经典战役——“淘宝与ebay之争”是否有可能重演,这无疑将成为整个行业的最大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