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机关披露多个案例:大学生受某国高官指令搜集污蔑中国“证据”
环球网报道,今年的4月15日标志着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到来,我国国家安全部门公布了多起涉及政治安全的典型案例。《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与往年“4·15”前后集中曝光的间谍案件不同,今年的案例主要聚焦于政治安全领域,其中涉案人员有的与境外反华势力勾结,企图颠覆国家政权,有的则利用赴港留学之便,参与了破坏香港稳定的活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研究员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这表明在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狭隘的理解层面,“在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中,政治安全方面的挑战无疑占据着首要位置”。
他接受某国十余名高官具体指令污蔑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从我国国家安全部门获悉,在2020年8月,该部门成功破获了河北省一所高校学生田某涉嫌煽动推翻国家政权案件,迅速阻止了境外反华势力试图在我国培养和扶持代理人的阴谋。
田某,生于1999年,是河北一所高校新闻系的学生。自幼年时期,也就是8岁开始,他就开始收听境外那些反华的媒体广播节目,并且频繁地“翻墙”去浏览大量的反华政治信息。到了2016年1月,他开通了境外的社交媒体账号,并开始与境外的反华敌对势力展开互动。进入大学后,在境外反华媒体记者的推荐下,田某成为了某西方知名媒体在北京的分社的实习记者。《环球时报》记者得到消息,田某在此期间,频繁获取活动资金,参与了多起热点敏感案件的炒作,向境外输送了3000多份反宣材料,发表了500多篇署名文章。受到境外势力的煽动和教唆,田某于2018年创建了境外反华网站,大范围散布各种反华信息和政治谣言,对中国进行了恶毒的攻击。2019年4月,田某应境外反华媒体人士之邀,悄然前往西方国家,期间与二十多个敌对组织有所交流。与此同时,他还受到该国十多位官员的直接询问和具体指导,暗中搜集并对外传递了旨在诋毁中国的所谓“证据”。
田某因与境外反华组织接触并展开了一系列渗透活动,这些行为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机关经过周密侦查,于2019年6月依照法律程序对田某进行了逮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研究员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起事件是美西方反华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群体进行渗透和拉拢的典型例子。
从事西方媒体工作是个人的职业选择,然而无论哪个行业都应遵守其职业道德。若有人仅以媒体为幌子,从事损害他国安全的活动,则这种行为构成犯罪。李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西方媒体从业者都在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但的确存在一些西方媒体记者在西方政治家和情报机构的资助下进行活动。
内地赴港学子遭遇“攻心战”
杨某某,1995年出生,曾在江苏一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完成学业。2017年,他前往香港一所大学深造,攻读电影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在香港学习期间,杨某某受到了境外反华势力言论的影响,对内地产生了敌对情绪。2018年10月,他参与了某境外敌对组织的组党结社活动,协助进行反华宣传,并且还参与了非法游行。不久之后,他被某敌对势力委以重任,负责在网络上操控话题讨论、传播视频和图片等任务。与此同时,杨某某担任群组管理者,加入了该敌对组织的核心小组“小沙龙”。在群内,他频繁发布要求“封杀中国企业”的联名信,热议我国领土问题,并提出了利用WiFi热点和AirDrop等手段传播反华宣传资料,以“扩大组织影响力”的方案。2019年6月,在港岛发生的“修例风波”中,杨某某广泛传播了对暴徒的支持言论,并积极引导群内成员进行关注与热议,甚至将香港的所谓“斗争策略”向内地传播。
《环球时报》记者获悉,2020年6月,我国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程序逮捕了杨某某。在经过教育感化后,杨某某对所犯罪行毫无保留地坦白,并主动揭露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恶劣行为,同时承诺今后将不再参与任何损害国家安全的行动。
2020年5月,我国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陈某某展开了审查程序。陈某某坦诚地供述了自己加入反华组织的过往,并对公开支持“港独”等违法行为毫无保留地承认。在国家安全机关办案人员的悉心教育和引导下,陈某某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主动撰写了超过10万字的悔过书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明确表示决心痛改前非,今后将不再参与任何违法行为。
据调查,近些年,一些外国反华势力在境内大举进行思想意识的渗透,尤其是那些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的留学生,他们容易受到煽动和诱导,从而被卷入敌对行动中。观察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境外针对我国的敌对势力正日益倾向于利用内地学生尚未稳固的价值观念、薄弱的政治辨识能力、迫切需要适应新环境以及追求个人利益等特征,通过政治上的洗脑和利益上的诱惑等策略,竭力对他们进行拉拢和渗透。
境外针对我国的敌对势力采取各式各样的策略,使得年轻学生难以全面防范,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往往可能被他人操控,变成他人手中的工具。李伟在《环球时报》的分析中指出,观察已公开的案例,可以发现境外反华势力在挑选目标时,会依据对方在网络上的思想表现进行筛选。随后,他们会逐步展开接触与培养。因此,那些判断力和鉴别力相对薄弱的年轻人,往往容易陷入圈套,变成反华势力的工具。
一位法学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我国大陆的《刑法》和《国家安全法》,以及新近在香港实施的香港国安法,都包含了针对勾结境外势力及煽动推翻国家政权等行为的法律条款。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案例凸显了一个问题: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亟待更新,国家安全的表现形式正日益多样化,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抓间谍”行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位专家指出,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一些强国已经在金融、网络领域,乃至外太空,逐步建立并扩大了一套旨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理论体系。此外,众多国家在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实际事务时,普遍采纳了更为宽泛的原则。尤其是在国家利益面临重大威胁,或与外部势力对抗尤为激烈之时,众多行为会被纳入国家安全考量范围,以防止其带来更大危害。鉴于此,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应当采取“主动防御”的策略,而非仅仅“被动追责”。
国家安全挑战中,政治安全挑战居于首位
国家安全机关在“4·15”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前后,频繁公开曝光反间谍案件,然而今年的公开案例则主要聚焦于政治安全领域。实际上,早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首次会议上便明确提出了构建一个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以及核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国家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工作需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念,将人民安全置于核心地位,政治安全作为基石,经济安全作为基础,同时确保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以增进国际安全为支撑,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努力构建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发展道路。
谈及国家安全话题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人们常会联想到那些外国间谍窃取我国军事与经济情报的事件。然而,当前诸多案例揭示了境内外的反华势力相互勾结的态势,这表明境外势力正致力于加强并推动所谓的“颜色革命”,企图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威胁。李伟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中,政治安全威胁无疑是最为突出的。
为了提升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2015年7月1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其中第一章第十四条规定,每年的4月15日被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近期,公众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意识增强,成效尤为显著。
《环球时报》从相关国家安全部门获得消息,在2020年“4·15”系列宣传活动期间,江西赣州市会昌县的村民张某,发现他的儿子张某某在广东汕头工作期间,可能涉嫌参与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非法行为。于是,张某劝说并陪同他的儿子,于4月21日一同前往赣州市国家安全局,主动投案自首。张某某自述,2019年他在汕头停留时,通过微信与一名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人员相识。该人员以兼职为由将他吸纳进间谍组织,随后张某某便每日前往汕头某部队的港区,对舰艇舷号的变动和静态景象进行观察并拍照,然后将照片通过微信传送给对方。在此期间,张某某累计获得了近3万元的间谍活动经费。有关部门确认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张某某所提供的多份文件内容涉及我国机密。案件目前正处于司法审理阶段。考虑到张某某有自首行为,并主动配合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根据《反间谍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对其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事实上,保障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全体人民都应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李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