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自闭症患儿,如何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2021年4月9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相关健康资讯,题目为:《面对自闭症儿童,家长应如何成为孩子最坚实的支持者?》
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成长初期显现并伴随一生的神经发育异常,其核心表现为社交能力受损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特征。
自闭症患儿常被称作“来自星辰的孩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流上似乎拥有一种只有遥远星球居民才有的、难以被大众所理解的思维方式,他们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许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其病症将持续终身,然而,众多研究数据揭示:大约有9%的自闭症患儿能够重返正常生活轨道;此外,约80%至90%的患儿在接受科学治疗干预后,其症状均有所减轻。这一成果的实现,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和尽早进行干预。
孩子有这些表现一定要警惕
自闭症患儿的主要表现包括社交与语言障碍,以及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其中,语言障碍往往是导致自闭症儿童就医的首要原因。家长若能尽早察觉孩子身上的这些症状,并迅速带孩子就医,同时积极配合治疗,这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将大有裨益。
社交和交流的障碍
表现1:没有或很少目光交流
新生儿的到来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往往伴随着与人进行目光交流的强烈愿望。在众多面部特征中,他们更倾向于凝视他人的眼睛。然而,自闭症婴儿从出生后六个月起,目光接触的频率便开始减少,并且这一现象会逐渐加剧。一旦你发现孩子经常不与你进行眼神交流,那么你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现2:语言交流不畅
与自闭症儿童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语言存在诸多奇特之处,诸如音调偏高,且音调变化不显著爱游体育app下载官网,此外,语法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在非言语交流方面,他们也表现出诸多异常,例如面部表情较为罕见。
表现3:不合群
自闭症患儿因缺少社交欲望与能力,常显得孤立,独自在角落里嬉戏。因此,在众多孩童中,你很快便能识别出自闭症患儿的存在。
奇怪动作和兴趣
表现1 :奇怪动作
自闭症儿童的动作显得异常奇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极为单一。例如,他们会反复做出某些手势,或者围着圈子奔跑,身体不停地晃动。此外,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呈现出刻板的特征,比如反复述说同一句话,模仿他人的言语,甚至用自己特有的语言重复表达。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他们必须遵循特定的顺序,一旦这个顺序被打乱,他们会感到极度不悦。
表现2:奇怪的兴趣
自闭症患儿常常对特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医学上称之为兴趣范围狭窄。换言之,他们的兴趣点仅集中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例如,有些人擅长心算,心算能力相当出色;有些人热衷于研究万年历,若询问历史上的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他们能迅速给出答案;另外,还有在绘画领域极具天赋的人,比如在六岁那年就已经成功举办了个人的画展。自闭症患儿往往存在感官感知的异常情况,他们可能偏爱接触那些表面平滑的物体,亦或是将物品置于鼻下细细嗅闻,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倾向。
孩子得了自闭症,父母应该怎么办?
若孩子显现出此类症状,家长应尽早带其前往权威的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或行为发育科进行咨询,并接受必要的检查与诊断。医生在诊断自闭症时,会首先依据患者现有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随后还需进行相应的检测,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诊断自闭症的常规手段包括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脑电图检测以及事前的评估与检测。
目前,针对自闭症尚无特效药物或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主要依赖积极的干预措施,且干预越早,康复效果越显著。
父母若能学习相关的干预知识,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症状、存在的不足、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精心挑选玩具、布置物品、设计游戏、安排学习训练以及规划活动的顺序;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随时随地进行干预训练。这样,他们可以将孩子从清晨起床到夜晚入寝的每个环节,都融入干预训练的范畴之中。达到“生活即是介入,介入即是生活”的至高境界,将极大程度地缓解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状。
增进社交是核心
自闭症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交方面的困难,这就意味着在社会互动的愿望和能力方面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1.熟悉患儿社会交往的形式。
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主要涉及目光交流、面部表情的交流、肢体动作的指示以及言语沟通这四种方式。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父母亲必须确保与孩子保持愉悦、正面、紧密且双向的交流状态。
2.激发患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主动性,促进其社交动机。
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交意愿的不足或缺失,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注重培养其社交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有两人或更多人参与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互动的机会,以确保交流得以持续。涵盖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指示、回应、表达”等基础行为培养,涉及诸如表示赞同、表示反对、征询意见、提出问题、参照标准、告知信息、展示、夸耀,开启对话、保持对话、询问、寻求帮助等行为。
针对自闭症障碍的严重程度,开展不同层次的社交互动与游戏,逐步引导儿童参与社会交流。
在初期阶段,患儿会参与到那些涉及需求延迟满足、突如其来的声响、以及意外中断等生理或功能性的社交互动游戏中。
在儿童发展的中级阶段,孩子们会参与到各种社交游戏活动中,包括需要协作的团队游戏、需要轮流的互动游戏、需要分享的社交游戏、涉及竞争和对抗的竞技游戏等,这些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在达到中级水平的游戏与活动中,患儿得以感受社交互动中的愉悦与忧伤、成功与挫折、自豪与失落、向往与嫉妒等非目标导向的社交游戏乐趣。
行为训练“有的放矢”
尽管社交能力的提升是训练的重点,然而家长们还需结合孩子的个性,全方位地在行为调控、认知发展、日常生活能力、身体运动以及语言表达等多个领域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于孩子各异的行为表现,采取诸如正面激励、负面激励、消退法、渐隐法以及惩罚等策略进行干预,这一点尤为关键。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时,针对孩子们的各种行为表现——无论是积极、消极、不足还是过激——我们都能通过深入的行为剖析,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动机及触发因素。据此,我们会对各类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强化正面行为、提供辅助、给出提示或是实施轻微的惩罚,以此来推动他们各项能力的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良好行为表现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并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在执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时,务必严格禁止采用体罚和辱骂等手段。
此外,家长们需格外重视孩子偶尔展现出的适宜沟通举动,比如孩子见到母亲归家时露出的愉悦微笑,听到父亲呼唤时的一次转身,无意识中用食指指向奶瓶,或是走到小卖部时发出的“糖糖”这一声音。对这些交流举动,父母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以积极、自然且略带夸张的方式给予反馈和增强。
寓教于乐,有序生活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时,他们所参与的各项活动与普通儿童并无二致,包括家庭及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养育、日常生活、户外活动以及室内游戏等。鉴于此,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发育状况,精心设计并实施有组织、有书面计划的活动,并确立相应的活动流程和规范,显得尤为关键。父母若能合理规划日常生活,形成固定的日常作息,并在其中融入教育元素,那么这对自闭症儿童将大有裨益。
家庭成员各自承担职责,共同参与室内、户外、儿童游乐场所、公园、动物园等不同场景中与患儿的活动;精心策划了多种亲子互动活动,涵盖物品游戏如搭建积木、驾驶汽车等,社交游戏如捉迷藏、挠痒痒、举高高、讲述故事等,外出游玩如逛公园等,以及体育运动如拍球、游泳等,内容丰富多样。在活动进行期间,必须确保家庭成员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也要保障患儿能够体验到快乐。
本文作者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生
邱昌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主任医师,负责审阅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