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不高 宠物经济有短板
三十年前,对待儿子如同对待犬类;而三十年后,对犬类呵护备至,如同对待子女。这种现象已在我国宠物产业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宠物经济涵盖了宠物从出生到死亡、从饮食到居住、从学习到娱乐等全方位的行为活动,其子行业种类繁多。据目前统计,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340亿元人民币。
在规模最大的宠物食品领域,萌宠相关企业去年才涌现出两家上市公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家公司都主要依靠代工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我国庞大的宠物市场并未能培育出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宠物食品品牌,甚至在宠物服装、玩具、医疗等看似利润丰厚的领域,从业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宠物消费的升级速度并未如预期那般迅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宠物经济市场仍处于一个待开发的初级阶段,这一点从众多宠物经济创业公司大多还停留在A轮融资前的现状中便可窥见一斑。宠物医疗行业常常遭受“看诊费用高昂、看诊过程繁琐”的批评,这一领域更是暴露出宠物经济的不足之处——低频次的消费行为以及缺乏规范的约束机制,使得这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扭曲的“高利润与低薪酬”现象。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通过实地考察、对从业者、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进行访谈,力图从行业发展的瓶颈、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资本市场的敏感度以及宠物医疗领域的痛点等多个角度,揭示我国宠物经济的不足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千亿宠物经济背后:有人闷声发大财,有人说一切都很难
每经记者 张虹蕾 实习记者 李诗琪 每经实习编辑 魏官红
夜幕降临,我匆匆赶回家中,连饭都顾不上热,首先想到的是小狗的食量是否充足;外出公干数日,最牵挂在心的便是家中猫咪的生活状况……这些场景,虽是众多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却也反映出我国宠物经济正逐渐升温。
实际上,目前我国宠物经济产业链已全面涵盖从上游的宠物繁育与销售,到宠物食品及用品的生产与加工,以及下游的宠物医疗服务、美容护理、寄养托管、培训教育、保险保障等一系列相关产品与服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整理发现,涉足这些行业的企业不仅包括了A股市场的佩蒂股份和中宠股份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而且还涵盖了诸如瑞鹏股份、路斯股份等为代表,涉足众多细分领域的新三板企业。
通过分析机构的预测数据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资本对中国的宠物市场抱有极高的期望。然而,众多从业者普遍认为,众多领域似乎都充满挑战,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尽管市场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实则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成熟市场对接时遭遇了激烈的碰撞,因此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仍隐藏着种种不易。
记者观察到,当前国内宠物市场面临品牌缺失、产业层次偏低以及电商流量导向带来的利润微薄等问题,这使得宠物经济的繁荣程度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然而,众多从业者依然对这片市场前景抱有信心,尽管面临困境,他们仍在努力坚持,怀揣着对这片广阔蓝海的期待。
千亿市场规模分化大
在市场上,对于宠物行业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然而实际上,这却是一个默默无闻却能赚取丰厚利润的行业。在与一位在知名宠物企业市场部门工作的员工交谈过程中,他对《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那声感叹背后,隐藏着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规模。据狗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揭示,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340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和宠物医疗两大领域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
庞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促使部分企业迈向新三板及上市之路,而且吸引了不少新品牌跃跃欲试投身其中。然而,表面光鲜的背后,这个市场似乎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难题。
在此之前,PIDAN品牌自主设计生产的猫砂盆“雪屋”,荣膺我国首个红点设计奖的猫咪用品称号。尽管如此,PIDAN的创始人马文飞在七月中旬的一个午后,仍不禁感慨:“我并非特别擅长体察人情,只因我选择了那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马文飞通过个人经历进行说明,他设计了许多宠物用品,然而由于供应链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设计稿难以实现,或是产品合格率过低,让他陷入了诸多困境。
与马文飞所遭遇的因生产模式带来的难题不同,一位从事宠物服装品牌管理的负责人透露,他们在生产宠物服饰时,常常遇到一上市便遭遇仿冒的问题,仿冒者将服装价格压低,这不仅损害了原创品牌的利润,还让她感到十分烦恼。
九鼎投资的宠物行业投资人将目光聚焦于品牌建设,他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透露,尽管他已审视了国内众多宠物行业企业,却发现即便是行业领军企业,大部分仍专注于代工业务,这一现象让他感到颇为沮丧。记者经过整理发现,目前在我国A股市场,涉及宠物行业的上市公司仅有佩蒂股份与中宠股份两家,它们代工国外品牌的收入占比超过公司总营收的70%,而自主品牌的生产与推广则成为了公司难以逾越的障碍。
实际上,业界所担忧的是宠物行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消费水平提升的大环境下,宠物主人即便在个人开支上有所节制,也倾向于为宠物选购价格不菲的食品或小吃。《2016中国购物者报告》指出,我国约有一半的宠物主人每月在宠物身上的花费介于100元至500元,而月支出超过500元的宠物主人比例更是超过了40%。
尽管我国宠物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然而根据有宠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我国企业主要聚焦在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领域,则主要由国际品牌所把持。
张天笠,厚生投资的创始合伙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并非意味着我国企业无法实现高端市场定位,亦或是可以放弃这一目标。实则,在宠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多数产品定位偏向低端。他强调,国内宠物行业的企业大多以满足宠物基本食物需求为出发点,未能从一开始就确立精确且高质量的产品定位,这在客观上带来了不少业务发展的难题。
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宠物经济目前所经历的初级阶段。张天笠指出,现阶段,宠物行业在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然而,我国消费者在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上却显得相当迅速。鉴于此,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宠物市场的稳定发展期可能会相对较短。
宠物用品垂直电商夹缝求生
有趣的是,尽管我国传统宠物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宠物电商领域却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局面。根据相关数据,宠物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宠物商品消费的主要途径,并且其在线渠道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显著超过了宠物产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
依据《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目前在我国宠物商品的销售途径中,网络渠道占据了高达73.6%的市场比例。此外,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Packaged Facts发布的调查结果,2016年美国宠物用品的在线销售额仅占宠物用品零售总额的9%。
贾彤,狗民网的CEO,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透露,鉴于国内外互联网环境的显著差异,商业运作模式亦存在显著的不同。欧美国家的宠物市场拥有百年历史,在其成长历程中,涌现了诸如PETSMART和PETCO等专业的宠物商品线下店铺,而大量的销售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店铺。观察之下,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历程不过二十余载,其间最显著的变化无疑是电子商务的兴起。
即便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且已成为主要的销售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宠物市场,尤其是宠物商品行业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导致顶尖电商平台与头部品牌紧密联合,加之平台整体盈利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宠物电商平台的一大难题。
驰锐传媒对宠物商品在线销售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宠物电商领域,头部电商平台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流量。在这其中,阿里和京东两大平台共同占据了线上交易量超过95%的份额,其他垂直电商平台与之相比,差距明显。
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是众多电商平台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驰锐传媒的CEO姜滨滨指出,众多专注于宠物的电商平台大多源自社交平台,因而它们往往兼具社交和电商的双重特性,这使得它们在实现有效转化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此外,综合性电商平台对宠物市场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例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它们均已将宠物商品升级为独立的一级分类。
除此之外,电商已成为我国宠物市场销售的主流途径,众多品牌和生产商纷纷在电商平台设立直营店。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众多在线店铺纷纷发起激烈的低价竞争。而电商平台不断吸引流量所举办的促销和打折活动,导致宠物电商和品牌商的利润被大幅削减,所剩无几。
姜滨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行业内普遍存在生产导向和销售导向的思维模式,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厂商更注重的是销售量。本应作为临时策略的低价和促销,在追求销量的驱动下,却演变成了常态化的销售策略。长此以往,行业瓶颈随之而来,电商与品牌商相互依赖,导致双方都难以盈利,唯有通过低价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
驰锐传媒的数据显示,目前传统宠物品牌在电商领域的净利润率仅有4%,而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的经销商数量不超过10家。
尽管如此,宠物市场,尤其是电商平台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依然吸引着众多商家不懈努力。“大家都在经历着痛苦却依然坚守,行业里尚未出现独角兽企业,或许这正是当前宠物电商领域的竞争格局——群雄并起,各显神通。”姜滨滨这样说道。
萌宠概念股难摆脱“代工厂”标签 拟借海外品牌突破国内市场
每经记者 张虹蕾 实习记者 李诗琪 每经实习编辑 徐 斐
宠物经济无疑是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的一大焦点。2017年,我国资本市场迎来新气象,A股市场成功孕育了两家专注于宠物产品领域的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浙江的佩蒂股份(股票代码:300673,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SZ)和山东的中宠股份(股票代码:002891,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SZ)。
对这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存在许多共同点。它们的主营业务都聚焦在宠物零食这一特定市场,而且都依赖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产品来维持运营。近期,佩蒂股份与中宠股份在海外并购的步伐再次保持一致,双方都期望通过收购国外企业来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计划借助国际品牌的影响力重返国内市场。
驰锐传媒在宠物行业品牌建设方面长期投入精力的CEO姜滨滨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透露,目前我国宠物食品市场仍以生产导向为主流。与此同时,国际上的宠物食品巨头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国内企业若想实现突破,恐怕并非易如反掌。
萌宠概念股八成收入靠海外
2017年7月,A股市场迎来了首家以宠物产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佩蒂股份。紧接着,山东的中宠股份也成功登陆A股市场。自此,国内宠物食品行业形成了“南有佩蒂、北有中宠”的格局。
尽管我国宠物产业近年来迅猛增长,然而这两家企业的崛起却主要依托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宠物市场。根据公告中的数据,2016至2017年间,佩蒂股份的总收入中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海外销售额的比重超过了90%。而中宠股份自2014年起,这一比重也一直保持在80%以上。
目前,这两家公司似乎仍在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在7月5日,佩蒂股份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已成功收购了新西兰宠物食品企业BOP的全部100%股权。7月4日,中宠股份与四位外籍人士达成了《谅解备忘录》,计划收购他们所持有的新西兰宠物食品企业The Natural Pet Treat Company Limited以及Zeal Pet Foods New Zealand Limited的全部100%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整理发现,上述提及的部分企业不仅在国内新西兰市场销售宠物食品,而且其产品还远销至欧美及亚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借助国外成熟厂商的力量来突破国内市场,这是中宠和佩蒂进行收购行为的主要动因之一。
中宠股份在《谅解备忘录》中指出,此次意向中的自主品牌享有较高的品牌声誉,其产品不仅在中国,还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状况优良,并且与公司致力于拓展国内市场的策略紧密相连。
佩蒂股份先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收购将产生协同效应,增强佩蒂股份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公司董事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还透露,尽管BOP公司的产品尚未进入我国市场,但公司已在积极努力和协调相关工作。
佩蒂股份以及中宠股份通过海外企业的途径进入国内市场,这一行为实质上揭示了我国宠物市场目前所面临的复杂局势。
鉴于国外宠物产业起步较早,部分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显著龙头地位。据厚生投资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玛氏集团在我国的宠物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20%。尽管我国宠物食品市场尚处于成长与竞争初期阶段,玛氏集团仍保持领先优势,然而,众多新兴企业和新产品亦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中低端市场品质参差不齐。姜滨滨向记者透露,尽管国内宠物食品品牌众多,但同质化问题严重,高端品牌数量不多,而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这一现象十分普遍。
鉴于当前的业务积累情况,这两家上市公司正致力于拓展海外宠物食品市场,同时,他们试图通过引进国外知名品牌来激活国内市场,这一策略实属无奈之举。
“代工厂”标签难摆脱
佩蒂股份与中宠股份的海外公司收购行为,实际上揭示了它们长期以来作为海外品牌代工厂的角色,以及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相对较低这一现状。
中宠股份在2017年的年报中透露,其主营业务收入中,海外市场占据了84.64%的份额,而该公司在国外的关键客户主要是那些当地拥有自己品牌的宠物食品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从生产企业那里购得成品宠物食品,随后进行贴牌销售。同样,佩蒂股份在其公告中也频繁提及,其多数客户均为海外的知名品牌,而公司主要采用的是以ODM(即代工生产)为核心的营销策略。
宠物食品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这使得我国厂商在市场上拥有一定优势。根据财务报告,自2015年至2017年,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其毛利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
随着国内宠物市场的持续扩张以及品牌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这种传统的代工生产方式同样引发了业界的诸多忧虑。
厚生投资的创始人张天笠向记者坦诚,他对这种代工模式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宠物食品行业实际上属于快速消费品领域,它所需要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优质的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生产能力。换言之,在宠物食品行业,仅仅依靠生产环节所做出的贡献是有限的。
姜滨滨指出,国内宠物食品行业正遭遇一个关键难题,即过度依赖生产性思维。在国内外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下,这种依赖性似乎正逐渐动摇。因此,这些企业亟需将关注点从生产意识转移到品牌意识上来。
佩蒂股份和中宠股份作为中国宠物食品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品牌意识可能早已觉醒。然而,观察至今,它们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的进展并不令人鼓舞。
佩蒂股份的董事会秘书唐照波向记者透露,2017年,公司自主品牌的销售额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然而,对比公司同年的总营收,这一数字仅为6.3亿元,其自主品牌的销售额所占比重不足5%。中宠股份的董事会秘书侯煜玮透露,该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推广活动均涉及自有品牌产品。依据2017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估算,中宠股份在2017年度的自有品牌收入所占比例大约不超过25%。
尽管如此,两家企业在公告中屡次强调,将更加注重对自有品牌的推广。然而,鉴于佩蒂股份和中宠股份长期以来主要采取“代工”模式的发展战略,短期内实现自有品牌的快速成长似乎不太可能。
张天笠指出,这些企业对海外宠物食品公司的收购,反映出他们对于当前产业和品牌升级的强烈愿望。然而,若要借助国外企业的力量实现突破,被收购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同时其产品和品牌也需要具备卓越的影响力。因此,这些收购的效果仍需持续关注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