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免费领养”背后,有多少“坑”在等着你?
约定的领养宠物,怎么结果却是承担了24期或36期的分期偿还?近期,诸如“免费领养小猫却背负‘猫贷’”、“女子领养猫咪后猫咪病逝还需承担‘猫贷’”等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纷纷登上热搜榜单。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各地商场、居民区和高校周边纷纷涌现宠物领养馆。然而,那些怀揣“领养代替购买”理念,满怀期待进入店内,并带回家中自己心仪宠物的爱宠人士,却在享受所谓“免费”福利后,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陷阱——诸如需长期复购、分期支付、高价宠物用品以及宠物离世后仍需继续还款等问题。看似免费的领养,实则成本不菲。
那么,这家店铺宣称的“免费领养”活动,究竟是一种真正的公益活动,还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为了解开这个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漫画:高岳
“爱心领养”竟成分期债务
在扫码完成领养猫咪的程序时,小明并未留意到竟然还需要进行分期支付!提及之前所谓的“免费领养”一只小猫的经历,就读于安徽合肥一所高校的小明感到非常气愤。他原本以为可以免费领养,却没想到意外地背负了为期24个月的分期付款义务,每个月还需支付398元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这笔钱是用于购买猫咪所需的各种用品。半年之后,小明仔细核算了一笔账目,等到她彻底还清所有欠款,所需支付的总金额将超过9500元,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购买猫咪本身的价值。
像小明这样陷入“宠物贷”套路的爱宠人士并不少见。
记者透露,宠物领养馆的商家利用“免费领养”和“领养代替购买”的口号吸引顾客进店,随后以“宠物粮保障计划”和“无忧养宠计划”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办理为期两年或三年的分期付款业务,每月需支付数百元,这些款项将用于在商家的小程序“商城”购买宠物饲养用品。这种按月定期支付的消费模式,被称作“宠物贷”。
近期,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市内数家宠物领养中心,发现这些店铺内普遍设有众多透明的展示柜,每个展柜内分别关押着不同品种的猫咪,如美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布偶猫、德文猫以及暹罗猫等。前来挑选领养猫咪的人们络绎不绝,众多猫咪的展示柜前都挂出了“已预定”的提示牌。表面上这种“领养而非购买”的做法看似合情合理,然而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进行搜索时发现,由“免费领养”引发的诸多问题并不鲜见。仅以黑猫投诉平台为例,就有超过千条关于解除“猫贷”分期付款的请求,还有超过六百条关于解除“免费领养”的请求。从这些投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消费者在未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便轻率地选择了同意。对此,部分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猫贷”可能涉嫌捆绑销售。有网友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实际上是在利用人们的善良之心”。
“免费领养”实则市场交易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商家在分享“免费领养”的经营之道,他们表示通过将活体动物作为赠品来刺激顾客购买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声称这种“免费领养”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活体宠物交易的门槛,其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七八成。
记者在实地对商家进行询问,探讨分期付款的依据时,商家们对此问题选择了沉默。与此同时爱游戏app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店员不断重申,后续的扣款依然能够用于购买宠物用品,这意味着领养者并不会遭受损失。
许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领养者亲身经历后表示,那些商家小程序商城里的宠物种类有限,品牌信誉难以保证,而且投入的资金未必能够完全涵盖养猫的所有费用。
那么,在这种模式中,所谓的“宠物领养”究竟算作什么性质呢?《法治日报》的律师专家库成员,同时也是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女士,她直言不讳地表示,一旦“领养”行为涉及对价支付,本质上就等同于“买卖”,只是将猫咪的对价换成了其他形式的服务或费用而已。
此类合同虽称作宠物领养协议,实则消费者需以分期购置宠物相关商品作为附加条件,商家借此获取经济利益,是一种结合买卖与赠与特征的复合型协议。长期致力于研究“宠物经济”的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家事审判庭)的法官助理李成如此指出。
记者查阅了数位领养者提供的协议,发现协议中规定将授权第三方按月代扣款项转至商家,且在此期间授权不可随意撤销。众多领养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指出在宠物不幸离世或患病的情况下,他们仍需继续支付分期款项,由此引发的宠物健康争议并不鲜见。
马丽红提出,在宠物领养的健康责任分配上,若领养行为是无偿的,商家无需履行商品瑕疵担保的职责,同时领养者在此过程中也不享有消费者应有的权益。然而,若领养行为转变为买卖,商家便需对所售宠物的质量问题负责,消费者则享有了解权、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多项权利。
警惕爱心和善意被精准营销
经过记者的详细调查和整理,全国范围内共有33起相关争议案件进入了司法审理阶段,在这其中,有32起案件的判决结果明确要求领养人必须依照合同条款的规定购买猫粮,同时,由于领养人违反了合同规定,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支付相应的违约赔偿金。该判决中存在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该观点指出,原告商家在案件过程中未能如实透露涉案猫咪的健康状况,这一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基于此,领养方未能按照约定购买猫粮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因此,领养方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李成指出,在公众讨论的视角和法律判断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分歧。消费者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宠物,这与商家在“宠物领养协议”等合同中提出的免费领养宠物条款看似不同,然而,消费者需要分阶段支付宠物用品费用的条款,通常应被视为双方在协商后权衡的结果,这样的合同应当被视为有效,双方都应当严格遵守并履行各自的责任。
从长远角度考量,随着“宠物经济”的持续兴盛,宠物领养所出现的新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对于那些心怀善意、热爱宠物的朋友们来说,在遭遇一些以领养为名实则进行营销的行为时,他们该如何确保自己的善举不会落空呢?
切莫被“免费”二字所迷惑!在尝试各种“宠物贷”之前,务必明确其本质是市场交易活动而非慈善行为,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充分评估。李成对宠物爱好者提出建议,在签订合同之前,务必与商家核实宠物的健康状况,同时要和商家详细商定宠物用品的型号、品牌等细节,以免商家提供低劣产品;在审视合同条款时,对不利的部分要提出修改或拒绝签署,并妥善保存协商过程中的证据;在履行合同期间,消费者应当对宠物给予关爱,并保留好获取和使用商家提供宠物用品的相关凭证;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可以先尝试与商家进行协商,若协商无果,则可依法采取维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