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数字时代媒介信息消费霸权
“用户赋权”还是新的“算法集权”?
二零一零年爱游戏ayx官网登录入口,美国公布了《关于规划数字化前景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由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呈递给总统和国会的,里面提到“数据正以指数速度增加”,并且强调“如何采集、处理和解读数据,已经成为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为核心的高级分析手段,有助于实现从数据到认知的提升,以及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二零一三年,奈飞公司根据三千万用户视频的挑选、检索、点评信息,精心打造了《纸牌屋》,使传播行业初次认识到海量数据的效用。如今,海量数据技术、信息探析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全面革新了传播行业的操作方式和决策准则。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并加以运用,在虚拟空间里塑造了一个以资料作为核心要素的社会模型。全球各地的智能设备、感应装置持续不断地向这个社会模型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而用户资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媒体公司运用精密的运算方法,把受众的消遣方式、资讯获取倾向、活动规律等资料,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社交网络、购物记录等资讯,加以系统化整理和深度研究,进而得出对受众需求的判断,借此达成比受众自身更清楚其偏好的目标,实现高度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另处,写作机器人的学习本领持续进步,机器人不但可以通过研习既有资料撰写各式样式的资讯文章,还可以依据用户数据所显示的喜好,对资讯文章进行专门化设定。
表面上,基于“大数据”的定制化服务、智能型推荐,让客户能深刻感受“以客户为本”的“周到”关怀。然而,这种“周到”关怀的背后,其实是对客户自主选择权的再度限制。美国学者凯文·凯利通过研究指出,系统中的基础设定主导着其运作方式,这些设定的具体内容和特性由设计者决定,而系统操作者则常常因为调整这些设定所需付出的代价,包括所需知识、耗费时间以及付出的精力等,而选择不去更改,这就表明基础设定实际上是预设者用来控制系统并作用于使用者的手段。从根本上讲,从“人工推送”到“智能推荐”是信息传播平台预设机制的一种改变。在当前机制下,受众越积极表明个人倾向,平台就越能精确地识别其需求,倘若缺乏任何互动,用户就会被限制在系统最初设定的偏好框架内。所以,当算法推荐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核心途径时,不管受众怎样决定,或者完全不作决定,最终得到的内容都是平台安排的,人们自主挑选资讯的能力持续减弱,仅仅能从不同机构设计的推荐机制中挑选,而掌握行业主导权、能够设定推荐规则的关键人物或组织,地位依然稳固。以追求精确为由进行的资讯传递,本质上是由掌控着数据资源、平台资源以及算法机制的新型传播机构所主导,用户经由设备获取到的资讯,仅仅是经过严密规划与过滤的资讯。
行业进步的层面看,资讯发布方式的更迭源于数据收集、云端运算等科技手段的演进,同时也是资本与科技能力融合后市场控制权的重新划分以及独占势力的再塑。在早期互联网时期,市场支配地位掌握在少数几家具备先发条件且内容资源突出的门户站点和新闻站点手中。当今移动网络时期,产业控制权正逐步汇集到以微信、微博为典型的巨型社交平台那里去。这些巨型平台凭借整合社交、联络、资金、交通等多项服务功能,已经牢固掌控了数量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多样的用户信息,从而占据了整个产业和价值体系的核心环节。内容制作者,负责洞察受众的资讯需求,并且能够策划出相应的作品输出与价值实现方式,同时还是作品传播的关键环节和途径;而受众,则依赖他们获取最新的动态信息,并且将其作为理解社会状况的主要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社交平台是民众检索、评议、扩散、切换新闻信息的关键渠道,其用户数量和使用频度持续攀升。预计这些巨型平台对行业的控制力会持续增强爱游戏app入口官网首页,极有可能形成“独占鳌头”的格局。
从社会进步角度分析,这种个性化、精确化新闻信息分发方式带来的并非我们期望的“受众自主”,而是形成新的“系统主导”,信息控制权被掌握算法开发权并控制着数据来源的巨型平台所占据。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是民众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媒介。采用“算法分发”机制进行智能推送的资讯服务,系统会全面审视各类用户数据,据此判断用户偏好,推送相关资讯,从而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这就决定了不同用户接收到的资讯内容必然存在显著不同爱游戏登录入口网页版平台,并且生活背景、行为模式差异越大的群体,其信息构成差异也越加明显。时间久了,这种信息获取方式会持续发展并变得固定,从而造成“知识差距”和“信息差距”的加剧,进而加深不同社会群体间的隔阂,并导致社会群体出现明显分化。
如今网络新闻行业迅猛发展,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象:技术进步正在削弱使用者对技术的掌控力,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让渡了自主选择的权利给算法;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推送和社交互动机制,既促进了群体内部的沟通,又加剧了不同群体间的隔阂,从而加速了社会群体的分崩离析。这些动向正令网络新闻资讯服务背离新闻公共性价值的追求,这种现象需要关注。(王润珏: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任编辑。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行业新型主体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